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阳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物》1977,(10)
从1970年11月开始发掘至1976年11月结束的杨家湾两座汉墓,距咸阳市东北22公里,位于高祖刘邦的长陵和景帝刘启的阳陵之间,因靠长陵较近,可能是长陵的陪葬墓。这个陪葬墓区现有坟冢七十三座,这次发掘的两座汉墓在葬区的西南,编号为四号、五号墓(图一)。 1965年8月,咸阳市红旗公社杨家湾大  相似文献   

2.
洛阳北魏景陵位置的确定和静陵位置的推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魏自孝文迁洛,定沤河以西为长陵,以后宣武帝葬景陵,孝明帝葬定陵,孝庄帝葬静陵,均在洛阳。然而由于年长日久,战乱频仍,其位置多已失真。近代学者虽作过一些考证和推测,均因论据不足,又缺乏实地调查,故多有谬误。直至解放后的196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的郭建邦同志,根据1946年出土的"文昭皇太后山陵志",才标明了孝文长陵的确切位置,而以下诸陵尚需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陕西的成阳塬,因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建有陵邑,所以又称五陵塬。五陵塬土厚水深,从古到今都被认为是风水宝地,适宜于营造大墓,除文帝葬在霸陵、宣帝葬在杜陵以外,其余西汉时期的九位皇帝陵园均安置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西汉安陵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咸阳地区为开发旅游资源.修建一条连接西汉帝陵的五陵塬旅游公路。所谓五陵塬,是指茂陵、平陵、安陵、长陵、阳陵五个带有陵邑的西汉帝陵所在的咸阳北塬。其实除霸陵、杜陵外,其余西汉九陵均在此公路旁。在进行路基钻探时发现了一批战国、秦、汉墓葬(简报另文发表),同时在公路穿越安陵时发现有夯土遗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随即派人对墓葬及夯土遗迹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5.
谢田 《世界遗产》2014,(8):64-71
北京城的北边是一片上风上水的宝地。明朝从开国太祖朱元璋,到亡国的崇祯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除了太祖葬在南京明孝陵,建文帝不知所踪,景泰帝葬在玉泉山,其他的都葬在这40平方公里的山青水秀中。可以说,有明一代,277年,几乎所有的往事,都埋藏于此。六百年来,这片陵区历经兴废,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奇。皇陵肇造公元1407年夏天,大明天子朱棣的正妻徐皇后在南京驾崩。皇后去世,自然要修建陵寝,而且根据帝后合葬的礼法,这个陵寝也会为皇帝所用。  相似文献   

6.
明十三陵 沧桑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1409年开始营建长陵,到清初建造思陵,十三陵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建设。其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较为完整。陵区内共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除皇帝陵外,陵区内还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监墓1座,以及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十三陵具有陵区建筑整体性突出,陵寝建筑制度独具风貌,自然环境幽稚壮观,保存较完好等特点。其历史遗存不仅是研究明朝陵寝制度,丧葬典制,祭祀礼仪,  相似文献   

7.
葛洪  严小琴  何倩 《文物世界》2016,(4):73-75,41
西汉长陵位于咸阳市窑店镇三义村附近,在这里出土了西汉早期的着衣式陶俑,历史研究价值非常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长陵陪葬墓出土的白彩着衣式陶俑的表面颜料和胎体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解长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信息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北京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时间长达200多年。陵区内共埋葬了明代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一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此外还建有妃子坟墓七座,太监坟墓一座和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兆域面积达120余平方公里。 由于明十三陵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与八达岭同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又被评为世界之最,即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基葬群。  相似文献   

9.
2004年2-5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北魏孝文帝长陵进行了调查和钻探,取得重要成果。长陵位于孟津县朝阳乡,地处洛阳市北部的邙山,为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的第一座帝陵,现在地面保留有一大一小两座封土,已被认定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后陵。此次考古工作发现了长陵陵园遗址,基本上确认了陵园遗址的范围、布局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秦都咸阳城(北区)遗址功能区的摆布情况,对西界点位置进行分析。首先否认西界在长陵火车站处,应再向西;但不会到任家嘴一线,更不会到碱滩范围。其次,根据瓮棺墓葬的差异,提出长陵车站、路家坡等地瓮棺墓葬分布区含陈爰金币出土点均属于城内边缘区。又以夯土建筑、水井、排水管道等分布情况,提出西界南段点应在长陵车站长兴村西不远处。最后根据2014年勘探得知的冶家台秦道路、宫殿区以北沟渠遗迹等材料,推断北段点当在海拔420米左右的黄家沟与路家坡之间。  相似文献   

11.
"毁镜"葬是早期拓跋鲜卑毁器葬中的一种。它是拓跋鲜卑民族自身的产物,还是来源于其他民族?这种葬俗在早期拓跋鲜卑出现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乔村墓地的发现为研究晋文化与秦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围沟墓在乔村墓地中尤为特殊,且为其他地区少见。长期以来认为乔村围沟墓围沟内附葬的人骨属于"殉人",进而将其作为围沟墓属秦人墓的依据之一。本文结合秦晋两地墓葬殉人的发现与研究,对围沟墓内附葬人骨的性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传勇 《民俗研究》2009,(1):110-122
清代江南地区盛行停棺不葬习俗,浮厝棺枢存在浅土厝与砖厝等型式。由于江南地区同时存在浅葬与浮葬的习俗,使得浮厝之棺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似葬非葬的属性,与墓葬难以区分。浅土厝尤为明显。在清代司法实践中,甚至将其作为墓葬对待。砖厝因与传统上“覆土为坟”的观念相悖,在正统观念中是作为浮厝存在的。不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作为一种葬式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岩洞葬是一种将死者遗骸置于天然溶洞内的特殊葬俗,广泛流行于黔贵山地。贵州是岩洞葬与悬棺葬的分野之地。贵州岩洞葬主要时代为唐代以降,迄今已发现近百处。岩洞葬是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祖灵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贵州岩洞葬是研究这一古老葬俗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位于秦宫遗址西南的长陵车站,在疏浚地下水道时,于排水沟侧壁出土半两钱6.7市斤,共460余枚。这批钱内涵丰富,经逐一实测,获得大量数据(见附表)。长陵车站出土半两钱,规格纷杂,经过拣选,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制作较整齐,共有330枚。直径最大3.9,一般在3.5厘米左右;枚重最大12,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0~11月,作为"中日共同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合作"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九州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在四川炉霍县宴尔龙石棺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清理石棺葬13座、建筑基址1处,出土铜器、石器、骨器等器物。本次发掘发现了川西高原上目前为止最早的石棺葬,为研究川西高原石棺葬与北方谱系青铜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陕西咸阳市北郊,是一个东西向的大高原,古称洪渎原。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的陵墓封土堆,由泾渭交汇处从东到西排列着汉景帝刘启阳陵,汉高祖刘邦长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元帝刘爽渭陵,汉平帝康陵,汉成帝刘鷔延陵,汉昭帝刘弗平陵,汉武帝刘彻茂陵,以及大小数百座为之陪葬的后妃、功臣贵戚墓。位于长陵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临终留下了“扶柩回籍,葬吾洹上”的遗言,表示死后要葬在安阳。袁世凯为什么对这个当时还被称为“彰德”的小城青限相加,他和安阳到底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非单棺墓,即同穴多人葬,包括有亲缘关系的合葬墓和非亲缘关系的主仆同葬墓。本文所论非单棺墓,为有亲缘关系的合葬墓。这类墓葬的考古年代学类型有同时合葬和异时合葬两种形式。同时合葬因迁葬或同时丧亡而形成,异时合葬则由于先后丧亡因而先后入葬形成。异时而葬的合葬墓,墓主葬入的时间虽有绝对的先后,但因考古学研究方法的特性,对先后葬入的随葬品的考古年代学分期,会有同一时间段或不同时间段两种结论。对于非单棺墓葬的研究,我们首先要重视资料报道的准确件,其次要以对单棺墓葬的分析作为研究的前提,此外要注意辨析同一墓葬内和不同墓葬间不同器物群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江苏徐州市翠屏山西汉刘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在江苏徐州市翠屏山清理一座竖穴墓道洞室墓,系在山体上开凿而成。在墓的外围有石砌的两重墓垣。在墓道底部椁室内有一棺,棺内葬一人。洞室有双扇石门,室内用漆木板装饰,葬具为两重棺,置于漆木棺床上,棺内葬一人。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墓葬年代为西汉早期,墓主刘治可能为楚国王室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