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京1912     
《旅游》2009,(7):F0004-F0004
"南京1912"是目前南京唯一的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聚会为一体,文化、品位于一身的时尚休闲商业区及知名品牌的最佳展示地,"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是"南京1912"的目标定位,其消费人群主要锁定城市白领、小资、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务客人、游客等。东西方时尚将在这里交融汇聚,古典与现代文化也将在这里前后传承,是南京新崛起的高尚休闲商业区。  相似文献   

2.
南京1912     
《旅游》2009,(5)
“南京1912”是目前南京唯一的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聚会为一体,文化、品位于一身的时尚休闲商业区及知名品牌的最佳展示地,“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是“南京1912”的目标定位,其消费人群主要锁定城市白领、小资、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务客人、游客等。  相似文献   

3.
南京1912     
姚学勇 《旅游》2009,(8):F0004-F0004
“南京1912”是目前南京唯一的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聚会为一体,文化、品位于一身的时尚休闲商业区及知名品牌的最佳展示地,“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是“南京1912”的目标定位,其消费人群主要锁定城市白领、小资、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务客人、游客等。  相似文献   

4.
李耀  王新新 《人文地理》2011,26(6):138-143
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休闲消费行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但是目前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休闲研究还很少且比较分散。鉴于此,本文从消费者行为视角出发,对国外休闲动机、休闲行为和休闲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系统地回答了休闲消费者为什么参与休闲活动、休闲消费者如何选择休闲活动、休闲行为如何变化、休闲消费者如何评价休闲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并从休闲产品开发、休闲产业发展趋势、休闲服务质量提高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对国内休闲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探析——以广州高校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春霞  陶伟 《人文地理》2007,22(3):65-68
本文尝试对城市职业女性日常休闲行为的整个系统过程进行研究,并选取高校女性教职工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她们的日常休闲动机、休闲决策、休闲的时空间行为结构、休闲期望和休闲满意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以透视职业女性的休闲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数据     
《中国国家旅游》2012,(11):24-24
北京将对外籍人士实行过境免签72小时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9月15日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峰会上透露,已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外籍人士可在北京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该政策何时实施,会面向哪些国家的过境游客,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民休闲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问卷与访谈的调研方式,对上海市民日常休闲行为进行调查。比较了市民在工作日与双休日中休闲活动的分布情况,对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上海市民的休闲偏好、休闲时间、休闲花费和休闲态度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列举出6种阻碍上海市民休闲的因素,从而揭示出上海市民休闲活动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杨国良 《人文地理》2003,18(3):18-22
以分析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居民的休闲行为对娱乐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休闲偏好、目的影响娱乐项目的发展类型。若居民休闲偏好、活动目的与娱乐项目发展类型关系密切,表明休闲产品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呈匹配相关,有利于行业发展,反之,需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其二,休闲频率、态度影响娱乐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休闲频率高,休闲者持积极参与态度的娱乐项目发展较快。第三,居民休闲消费水平影响娱乐业的档次结构配置,但因休闲项目不同应区别对待。第四,休闲活动出行范围与娱乐业空间布局彼此关联,互为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林岚  张雪  刘群  郑颖玲  郭子林 《人文地理》2022,37(1):116-125
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的关系备受地理学者关注。休闲体育活动是一种融合体育运动和游憩的休闲性身体活动。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城市重要的休闲体育建成环境,关注其对居民休闲体育行为影响研究尚不足。基于三个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居民休闲体育行为调查,本文探讨大型体育场馆对居民休闲体育行为时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距离场馆越远,休闲体育者到访越少;因交通网覆盖度及交通可达性提升,局部呈现多中心集聚衰减特征。②10 km以内距离集中90%以上休闲体育者,30 min以内时间最可接受。③家庭结构、场馆活动频率和满意度对到访时空规律影响不显著;年龄、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对3 km以内影响较大;随距离增加,休闲体育偏好和机动化出行方式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孙姗姗 《旅游纵览》2015,(1):201-203
在"休闲时代"的背景下,休闲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居民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安市雁塔区主要公园的休闲群体进行了调查,并利用Spss、Excel软件中的比例、均值等分析计算方法对城市居民的休闲动机、休闲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城市居民公园休闲行为特征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居民休闲需求,对公园休闲功能的优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侨管理工作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实行了以“赶、挤”为主的管理政策;对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侨民实行了较为温和的管理措施;对日本侨民实行在自愿的基础上遣送回国。实践证明这一时期的外侨管理工作是成功的,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意图,维护了新生的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公安外国人事务管理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帆  林岚  胡慧  罗琴  郭子林 《人文地理》2020,35(3):17-28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0—2018年共计931篇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对国外休闲动机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外休闲动机研究分为起步探索(1980—2002年)和快速发展(2003—2018年)两个阶段;早期学者侧重休闲动机概念、理论、分类、量表等研究探索,21世纪以来,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内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不同群体休闲动机类型、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休闲动机与休闲活动意向;休闲动机与休闲制约、休闲制约协商及休闲参与;休闲动机与休闲涉入;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等影响关系及影响机制等;注重人文情怀,研究群体广泛,研究对象从青少年、大学生、高中生、旅游者、男性、职业女性、公园志愿者、自由露营者、远足者等普通群体转向老年人、家庭妇女、残障人士、儿童、疾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休闲动机的跨文化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国外休闲动机研究成果对构建我国休闲动机研究理论及实践应用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旅沪外国游客旅游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的基础。本文根据对上海入境外国人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的亲身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旅沪外国游客对旅游资源、旅游方式、旅游饮食、旅游住宿、旅游购物品和旅游娱乐项目的选择偏好和旅游行为规律。分析结果如下:旅沪外国游客偏好文化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饮食烹调等旅游资源;以散客形式旅游的游客多于团队旅游的游客;在饮食选择中,偏好富有中国风味特色的饮食产品;在旅游购物品选择中,偏好工艺品、服饰品、丝绸纺织品和艺术品;对娱乐项目的选择,偏好民俗文化类和探险类娱乐项目;在住宿选择方面,喜爱地理位置优越、价格合理、安全有保障和设施配套齐全的饭店。  相似文献   

14.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 has sought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its national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71. Contrary to the pessimism in its first few years, the UAE was able to create a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its nationals despite their initially differing loyalties. The UAE has now embarked on a phase of creating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ncludes non-nationals, encompassing migrants and expat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is new identity aims to include, at least discursively, non-nationals, presenting them a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ety.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new identity does not seek to standardize or assimilate the whole popul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first identity, which aimed to standardize the nationals. Its primary aim is rather to express its appreciation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through the notions of tolerance,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ism, while also preventing complaints from the nationals.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ways of including non-nationals in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national gatherings (national days), institutional activities (heritage festivals, cultural gatherings, cultural center visits and activities), media analyses (state-sponsored media), and foreign policy initiatives that emerged (or presented) due to domestic diversity, such as Pope's visit.  相似文献   

15.
上海"环球嘉年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上海“环球嘉年华”与中国休闲游乐业作了比较,对目前我国休闲游乐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市场发展的潜力进行了分析,针对其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晚清上海国际化都市的日渐成型,孵育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外语教育环境,上海社会学习外语的意识也不断加强.本文立足于晚清上海外语教育与晚清上海对外开放态势间的互动和俱进关系,透过对教会学校、本土学校和非正规化教育等途径的外语教育进行考察,提供了观察晚清上海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筹建述论(1921~192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品 《史学月刊》2004,(6):65-70
中外银钱业联合会是1920年代上海中外银钱业三方共同组建的一个金融合作组织。中外银钱业的三个同业公会为筹建该联合会进行了长期交涉。该联合会虽在组织制度上使外国银行得益较多,但它的成立也为本国银行拓展外汇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考察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的筹建过程,可为揭示近代上海中外银钱业在三足鼎立格局中的互动关系提供一个直接例证。  相似文献   

18.
水电煤:近代上海公用事业演进及华洋不同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建榕 《史学月刊》2004,(4):95-103
上海开埠后,租界当局和外侨在英法租界创建水电煤等近代公用事业,对此上海人有过惧怕、抵制,但更多的是刺激、羡慕,并最终走向认同。华界七绅向两方先进物质文明学习,努力变被动近代化为主动近代化,在华界自办照明和供水系统等公用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租界当局和外商水电煤公司将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进程完全置于他们的操纵之下,并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从而达到扩张政治影响、扩展租界势力范围、分享巨大的经济利益的目的,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上海照明和供水系统的建设,极大提高了上海城市近代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hanghai Moral Welfare Committee (renamed the Shanghai Moral Welfare League in 1920), which was founded on May 16, 1918, following a decision made by seventeen foreign religious and secular charities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In 1919–24, the Municipal Council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declared a five-year timeframe for gradually shutting down all the brothels under its administration. The few previous studies of this topic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lar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aspect of venere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he prohibition of pro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but they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Moral Welfare Committee as a primary advocate of this reform. As such, this event has been misrepresented as yet another story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and spiritual salv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by Western municipal authorities and moral reformers. However, the Committee, created by foreign moral reformers in Shanghai, was primarily focused on white males with venereal diseases and white prostitutes, in order to reestablish an image of the Western Christian countries as civilized in Chinese eyes. Underlying this effort was a strong sense—among foreign communities in China at that time—of superiority over Chinese society in both civilization and morality. However, this arrogance was rife with insecurities; foreign reformers lacked necessary confidence in their civilized image and in their capacity to set themselves up as a model for the moral discipline and salv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