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楊振紅 《中华文史论丛》2011,(1):35-58,397,398
兩漢三國吴時期,以"算"爲單位向15歲至免老年齡的成年男女徵發賦税和徭役。"算"不僅意味着有交納賦税而且有服徭役的義務。算賦"意爲"以算課徵賦税",而非單一税目。算賦不僅包括每年120錢的人頭税,還包括吏俸、轉輸、繕兵等各種雜税。賦役場合的"事"爲動詞,意爲"服事"。長沙吴簡"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總數,"事"指有賦役義務的口數,包括7—14歲交納口錢的口數和有"算"義務的口數,相當於後代的"課口"數;"算●事●"的"算"指有"算"義務的口數,"事"和天長漢簡的"事算"一樣,,指實際服"算"的口數。"算"、"事"簿籍按月統計、製作。  相似文献   

2.
学界普遍认为秦、汉的法律是法家制定的,其中并无儒家思想的成份在内,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始以儒家思想改变法律的面貌,以礼入法,中国法律经历了一个儒家化的过程。然而,将出土秦汉律与传世文献进行比较,可发现秦汉律的基本框架、原则和内容商鞅变法时已经确立。它是一部等级性法律,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社会等级秩序和家庭伦理秩序。因此,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礼与法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对立的只是儒法两家的社会主张。战国秦以来法律所表现的等级性和家族主义就是李悝、商鞅等创制的不同于西周旧礼的新"礼"。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基于神秘主义信仰的民间礼俗,导致"生子不举"和弃婴现象的频繁发生。贫穷,也是致使初生婴儿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主要社会原因。多种历史文化信息告诉我们,当时溺杀女婴的情形更为普遍。弃婴故事的发生和流传,是有一定的社会意识背景的。当时法律有禁止"杀子"的条文,却并不能真正禁绝相关现象。有的行政官员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得这种风习有所改变,其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首先在于重视经济发展,促成民间富裕。  相似文献   

4.
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位于北纬34度,东经108度之间,与扶风、岐山、太白、周至四县相邻。西(安)宝(鸡)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穿越县境。渭水自西而东蜿蜒,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北部是渭北旱原,地势较为平坦;南部有秦岭山脉横亘,宛若屏障,从秦岭脚下向北,为呈东西向的带状黄土台原区,原面平  相似文献   

5.
郡在设置之初就与边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世文献中《史记》最早出现"边郡"一词。边郡成为秦汉一个习见的概念,它的认定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必须有"障徼"等边防设施才能称为边郡。边郡意涵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有时并不能严格按"有障徼"的边境线所在来划分界定。边郡与内郡的众多差异中,生产方式的差异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些差异影响到人们的习性风气。在中国领土幅员初步成形的时期,秦始皇、汉武帝在位时有过两次大的开边扩土的浪潮,这也是边郡设置的两个高潮,设置过众多的边郡。  相似文献   

6.
宴饮是中国古代统治阶层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宴饮非专为饮食,它在构建权力秩序、塑造政治权威和维系社会运作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用。秦汉时期,皇帝经常利用宴饮来构建皇帝权威、维护政治秩序,并规训臣民的服从意识。宴饮也是统治阶层协调关系乃至权力博弈的重要方式,在宴饮中遭受挫折往往会引起当事者的过激反应,造成关系恶化和政治冲突。宴饮长盛不衰,影响深远,与古代中国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特征所营造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彦辉  于凌 《史学月刊》2006,(12):17-23
秦汉政权是在批判周代贵族特权政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官吏的法律特权还处在一个逐渐形成和强化的时期,这就使秦汉官吏法保留了一些相对合理的成分。具体来说,秦汉官吏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在官吏的选任环节本着保举原则,把个人的利益和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对官吏政绩的考核突出廉与不廉和胜任与否;对官吏的监察在郡县体制内的同体监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体系;对官吏的一般性刑事犯罪比照百姓处罚从重,尤其严惩官吏的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8.
秦汉以来,我国野生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两省和福建省的东南角,以及云南省的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明清时期,其数量和分布区迅速缩小,这与人类的捕杀和栖息地的破坏关系甚大,其中的农业开发、砍伐森林所导致的栖息地破坏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欣 《史学集刊》2012,(5):110-117
秦汉时期,木炭作为主要燃料之一,被广泛使用于民众生活以及手工业生产领域如冶金、制陶、煮盐等诸多方面。规模巨大的木炭用度,造成了林木资源的过度破坏,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生态效应。两汉社会生态恶化以及自然灾害频发,与此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刘满 《敦煌学辑刊》2005,(2):264-269
古陇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本文讨论了文献中与陇山有关的道路,如东西穿越陇山的陇坻道、瓦亭道、鸡头道和番须道,以及陇山东麓南北走向的回中道,同时考证了与此有关的交通路线和地名。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万岁”的社会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万岁"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称谓,它被广泛地记录于正史稗记、简牍文书、秦砖汉瓦中."万岁"也是一个应用范围极广的称谓,下至普通民众上达"九五至尊"皆可以此相呼."万岁"更是一个社会内涵极其丰富的称谓,它既在欢呼雀跃的场合中抒发喜悦之情,也在悲痛肃穆的气氛中寄托哀思之绪;它既是饮酒时必不可少的祝寿词,也是祈祷时不可或缺的吉祥语.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渐强化,"万岁"的社会内涵经历了一个由各个阶层均可使用的非等级称谓向仅限于皇族使用的等级称谓演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2.
林木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物质。秦汉时期是中国林木资源全面开发利用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古代民众利用自然林、栽培经济林,使之成为人民生计的重要来源,形成以园圃制为基础的农林复合经济模式。在商品经济刺激下,木材及林副产品成为大宗货物进入到各阶层民众生活之中,林木资源商品化已达到较高的程度。因此,林木资源亦成为国家财富的重要来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秦汉时期得到全面实现,可以说天下资财半出于材。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出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多重历史面相,并对古代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