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黄岩市文物部门对位于城西20公里的灵石寺塔(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进行大修,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大批各种质地的佛像、供养人像和供养品,这件越窑青瓷熏炉就是其中的一件。熏炉通高19.5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2.6厘米,整器呈球形,熏盖以三瓣卷叶缠枝花为主纹,  相似文献   

2.
目前很大一部分古陶瓷研究者,把越窑的产生、发展、鼎盛到衰落的时代,定在东汉晚期到北宋晚期;就空间地域大多认为,在现浙江省的宁波,绍兴地域为主。从考古学角度审视古陶瓷的研究,我从地层学和制品类型学(标型学)两方面着手,提出浙东青瓷发展的历史,是先越  相似文献   

3.
漫谈早期越窑青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士民 《收藏家》2005,(5):9-14
目前很大一部分古陶瓷研究者,把越窑的产生、发展、鼎盛到衰落的时代,定在东汉晚期到北宋晚期;就空间地域大多认为,在现浙江省的宁波、绍兴地域为主。  相似文献   

4.
孙传波 《收藏家》2008,(11):67-72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窑》诗把越窑青瓷的釉色之纯、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越窑青瓷,以其釉色的类冰似玉、造型的奇特多姿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名窑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根据现有纪年墓青瓷出土资料对东汉晚期至南朝这一段历史时期常见器物、典型器物演变、纹饰装饰特点及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浙东宁绍地区的越窑青瓷这一传统民间造型设计走过了漫长的千余年岁月。作为浙东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地域风格、特殊的美质和魅力、独特的形式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其蕴含的简约性、亲和性、神性、科学主义及现实主义等特性,至今仍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慈溪县文管会1983年12月在彭东乡征集到一件荷叶托盘三足蟾蜍形瓷水盂(图版捌∶3)。此器为农民挖泥沙时,于一古窑址堆积旁发现,出土时四周还有很多匣钵之类遗物。当地群众反映,此窑址曾发现宋"端拱二年"(989年)铭文瓷片一例。又按荷叶托盘的器形大体与上林湖竹园山窑址出土的"太平戊寅"(978年)款卧足盘相似。估计此器制作年代约当宋初。水盂工艺精湛,釉色青莹。蟾蜍昂首微张口,双目圆瞪,后背微隆,体形丰满。两眼至颈饰桃叶形纹饰一对。背上布满乳丁,间饰卷带纹,中心有一注水圆孔。腹光素。两前足自然支撑,趾间有蹼,后独足曲蹲作欲跃之势。托盘薄胎,卧足。盘体浅坦,取荷叶  相似文献   

8.
越窑青瓷款识初析周燕儿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系,绍兴、上虞一带是它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因唐代绍兴为越州,而当时瓷窑体系以州命名,故称“越州窑”,简称“越窑”。越窑自东汉晚期创烧出成熟青瓷后,经历三国、两晋大发展,至晚唐、五代和北宋早期,进入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的越窑青瓷在日本出土的数量极少,要把握其内容,出土物少是陶瓷器研究的难题之一。在此,我想提示一下从出土物中引出的几个问题。通过对根津美术馆藏品的整理工作,所得到的启示有助于对北宋时期越窑青瓷的理解。掌握其生产地的资料及日本消费地出土的资料,能够更进一步理解生产、需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唐代越窑青瓷是陶瓷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支,它在辉煌灿烂的文化百花园中,成为一支娇艳的奇葩。本文试图以考古资料为基础、对唐、五代及北宋越窑肯瓷中的佼佼者秘色瓷,它的焙烧年代,出土物与产地,制作工艺和分期等问题进行论述探索,以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乃良 《旅游》1997,(11)
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乃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约881年),以诗词赞美越窑青瓷,千古乐道,一直被后人所传诵。上林湖是著名的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区,它位于浙东慈溪市浒山镇东南约15公里处...  相似文献   

12.
黄绣纯 《收藏家》2006,(9):25-28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八宝山殡葬管理所东院办公区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座辽统和十三年(995年)韩佚墓①。该墓为砖室穹窿顶,墓门、甬道、墓室及顶部均抹白灰压光绘以壁画,其结构保存完整,壁画色彩鲜艳,绘制精美,为北京地区鲜见。墓主人韩佚出身名门贵戚,家庭显赫,其祖父韩延徽是辅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重臣,辽太宗进封为鲁国公,死后葬幽州之鲁郭。韩佚墓志载“葬幽都县房仙乡鲁郭里为西原,从先茔。”鲁郭即鲁国之意,明朝仍称鲁郭,清代又称韩家山。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曾先后出土辽咸雍五年(1069年)韩资道墓志、金正隆二年(1157年)韩明道墓志,可知今…  相似文献   

13.
孙维昌 《南方文物》2001,(1):124-125
最近,一部由林士民先生编著全面研究探讨《青瓷与越窑》的学术性专著,已由上海古籍 出版社出版面世。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浙东陶瓷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70年代,宁波市的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陶器确认,浙东地区七千年前已 存在先进的制陶文明。80年代,浙东商周龙窑和20多处春秋战国时代窑址的发现和发掘,这 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从而把浙东烧制原始瓷的历史载入了史册。东汉时代,浙东地区50多 处东汉古瓷窑址烧制成熟瓷器的先进工艺,再一次证明了浙江是…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余姚市文管会藏有1件内铭"食瓶"的唐越窑青瓷,现介绍如下: 瓶盘口,口大于腹,喇叭形长颈,下腹收敛,玉环底。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外底露胎。胎质灰白,器壁较薄。颈下部置4耳,集两耳于一侧,形似双复系(图一)。腹部阴刻:"食瓶一口光化三年十月十一日造"(图二)、"平十六郎"(图三)。口沿残,器身下部已脱釉。口径20.5、  相似文献   

15.
李杨 《文物天地》2023,(3):92-97
越窑青瓷粮罂为唐宋时期宁绍平原常见的随葬明器,用来盛装五谷或酒。其造型由六朝、初唐的盘口壶演变而来,由唐代的圆润饱满向宋代的纤细修长发展。唐至五代越窑青瓷粮罂的纹饰以龙纹最为多见,到了北宋年间,下腹部刻划莲瓣纹成为越窑瓷罂最主要的纹饰。通过对铭文释读可知:唐宋越窑青瓷粮罂多为私人定制;铭文为制瓷工匠所刻;使用阶层为普通平民;越窑瓷罂在上虞窑场、慈溪上林湖窑场均有烧造;在唐宋年间应为价值不菲之物。此外,浙江婺州窑、龙泉窑和江西窑口的瓷罂在器形、纹饰方面均受到了越窑瓷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士民 《收藏家》2004,(12):21-28
越窑,是中国唐代名窑之冠。对于越窑名称及内涵,长期以来有许多古陶瓷研究者各持见解。笔者认为对越窑制品的概念,应从制品类型学来划分,历代诗人的诗词,为我们了解越窑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线索,对越窑鉴赏鉴定中的要领与仿品的识别则是提高鉴赏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988年3、4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文物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期间,本刊编辑部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约请在京部分文物考古专家以笔谈形式评述这批唐代文物珍品。现按所论问题略加编次,刊布如下。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7,(4)
<正>一、耀州窑发展概述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座重要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卜店村、玉华村及耀县塔坡等地,其中以黄堡窑址面积最大,有"十里窑场"(1)之称,是耀州窑的中心窑场。黄堡镇窑场于唐代创烧,凭借靠近唐都长安的优越地理条件,该窑场不仅生产当时各个窑场普遍烧造的白釉瓷、黑釉瓷、黄釉瓷、青釉瓷等十几个品种的日用瓷器,还专为长安宫殿烧造三彩和琉璃  相似文献   

19.
三国、西晋时期,江浙一带佛教颇为流行,这从越窑生产的青瓷器中可窥一斑.绍兴市文管会藏有一批这一时期的越窑器,下面详加介绍:1、青瓷四系罐 西晋.1976年3月出土于绍兴县皇甫乡三条溇村.口径13、高26,5、底径20厘米(图版肆、1).直口圆唇,广肩,平底内凹.肩部压印波浪纹、弦纹及网格纹带,并在网格纹上堆贴四条状系和四佛像、佛像头饰螺状肉髻,有背光,着通肩紧身衣,跌坐式,下饰莲花座(照片二).灰  相似文献   

20.
李军 《东南文化》2000,(3):105-110
作者以实物资料为依据,总结了越窑瓷器的主要装烧工艺,并指出装烧工艺在越窑青瓷制作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