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水伴随中国传统建筑二千余载,却因其迷信、粗鄙、光怪陆离而被今人当成糟粕,摈弃于中国建筑史研究范畴之外,然而,她在欧美曾风靡一时,论著频出.作为中国人,对之进行研究探讨责无旁贷.本文从勾勒阳宅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轮廓入手,借着对风水盛行的东南地区的实地考察,试图对风水作初步探讨.全文分三部分:上篇阐述风水的历史发展及其在东南地区两大流派的理论特点;中篇具体分析风水对东南方域传统建筑的影响,讨论又分别从村落、城市、宗教建筑诸方面展开;下篇则进一步就风水为什么在中国长期流行以及现代建筑如何吸收借鉴风水中的有益成分等问题展开研讨,并对风水作了适当的评估.本文为硕士论文的改写。论文是在导师潘谷西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答辩过程中,梁白泉研究员,朱光亚副教授等对论文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
泰山建筑风水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贠顺吉 《民俗研究》2003,(3):131-139
泰山的建筑,历史之悠久,数量之众多,种类之齐全,有目共睹,但其中隐含的风水理论常被人忽略。本文仅就与民俗关系密切的建筑风水略作述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视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小波 《人文地理》2001,16(6):64-68
对于风水的研究,目前有两种倾向:一是视之为迷信,二是力图用"科学"释之。这两种方式皆失之于偏颇。笔者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史文化地理现象,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科学思想,也存在大量封建迷信糟粕。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分析,力图展示风水模式的地理形制中所蕴涵的精神空间和显示的文化意义。风水模式体现了古人出于生殖崇拜的生命追求、安全心理的本能需求、美学欣赏的愉悦感受,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理念,同时还是宗族社会血缘关系的纽带。风水思想对中国古代村落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村落规划中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风水"源流和发展风水是什么?如今风水行业崛起,一些院校对风水的研究也活跃起来。学者们多方考证,各予褒贬,各出定义。有说中国人喜欢用山把家围护起来,把自己隐匿起来,于是出现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举西方抢占制高点、炫耀自己的城堡型的景观模式作为对比,强调中国的风水始于陕西关中盆地,西方人则受了希腊山地及雅典卫城的影响。有对风水持肯定态度的学者,声称,"风水是集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神山——"昆仑山",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复杂寓意的象征。在将"地理昆仑"和"文化昆仑"予以区分的基础之上,还应进一步将"文化昆仑"区分为"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指出在"地理昆仑""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联性。这三"座"昆仑山均非孤山所可理喻,虽然它们在不同"学科"(自然地理学、神话学、风水学亦即古代地理学)中各有不同的文脉和逻辑,但彼此之间却又相互证明、相互渗透。以对三者关系的辨析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覆盖全中国的"大风水"格局,可知"风水昆仑"作为看不见的龙脉之源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楚器《王孙遗者钟》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孙遗者钟》是清光绪年间在湖北省宜都县城西出土的一具甬钟.此钟通高二尺四寸四分(甬高为九寸四分),舞修一尺一寸,舞广七寸九分;铣间一尺三寸,鼓广九寸,其正、背两面之钲部及左右鼓均铸有铭文,计十九行,一百一十七字(含重文四字).曾见于《荆南萃古编》、《陶斋吉金续录》、《湖北通志·金石志》、《三代吉金文存》、《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十余家著录.一九三一年郭沫若同志侨寓日本时纂辑  相似文献   

7.
<正>不管你信不信风水,现在信风水的人都越来越多。什么是风水呢?有人说,能保你或下辈人升官发财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世间有这样的地方吗?如果说有,那就是迷信,或是胡扯,谁也保不了你能升官发财。如果硬说没有风水也未必就对。我以为,环境优美之地,就是风水宝地。一个人有一颗善良的心,  相似文献   

8.
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在客家地区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风水流派——江西形势派。明清时期,风水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风俗普及于赣闽粤广大客家地区,风水信仰亦由此深入人心,成为客家人的一种传统意识。客家人的风水信仰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客家人出于"山环水抱"的风水观念,往往将宅居建于山坡下或河湾处,形成一个个聚族而居的村落,世世代代守护着身边的青山绿水;出于风水信仰,引活水环村,在房前开挖"风水塘",对古村落的水口、后龙山、风水林、村边河流、排水系统进行营造和保护等,为科学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柏桦有一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当代诗歌近30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诗歌自1978年肇始至今有30年了,在这30年的时间里,诗歌风水可谓变动不居而又高潮迭起,先是北京‘今天派’以其英雄之姿隆重登场(1978-1985);  相似文献   

10.
鼻烟壶起源于明代晚期,盛行于清朝,虽为寸小之器,却集各种材质和工艺之大成,具有高档的艺术品位。本文选取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清代鼻烟壶,按质地分类,对其造型、制作工艺及特点等分别做以介绍和鉴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在死者手中放上的玉器,或其他器物,称之为“握”。古人认为,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生人不愿死者空口而去便有了“唅”,不愿死者空手而去便有了“握”。灵魂不灭的信仰使得慰藉亡灵的厚葬之风产生,死者生前所拥有、喜爱的物件也由此葬入了墓中。《仪礼·士丧制》云:“握玉手用玄熏,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系。”这就是说,用长一尺二寸,宽五寸的红黑色织物包裹东西,握在死者手中,并用丝带捆紧。《释名·释丧制》“:握,以物在尸手中,使之握也。”握玉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山西汉墓出土的遗物中,常可见…  相似文献   

12.
宗教·建筑·风水美学与环境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宗教、宗教建筑、宗教建筑环境选择及风水中的美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二宜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距华安县城28公里。它以年代之久远、体量之庞大、设计之合理、保存之完好,独占福建土楼之鳌头,被著名建筑学家、文物专家称为福建“圆楼之王”、“宝中之宝”、“神州民居第一楼”。可谓世界级一流民居建筑的佼佼者。二宜楼的风水观所谓二宜,即隐寓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和气温馨、裕后光前之意。二宜楼的选址和总体设计正是遵循着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一切力图同地理环境保持高度的和谐一致。在二宜楼的四楼祖堂上有  相似文献   

14.
从修建之前的先哲讲学、传道之地到为"以培风水"期"科甲挺秀"而修建的楼阁,甲秀楼经历了数百年社会与政治经济的变迁,因其所具有的人文历史象征寓意和现实意义,已俨然成为贵阳的人文及城市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风水无处不在,住宅要看风水,摆设镇宅物品;皇宫要观风水,镇宫之器大有讲究,既要设置镇宫器物,宫殿建筑又要择方位,房顶还盖有镇宫之兽;连储钱放粮的地方都有"镇库之宝",一般镇库之宝的选择是当代货币,即特制的大钱(俗称为镇库钱),摆放位置大都在屋脊横梁处,因为屋之安危,脊是关键。对于收藏古币的藏家而言,"镇库钱"称得上可遇不可求。据考古证实,"镇库钱"从货币产生开始就有,只是这种钱币用途特殊,不流通,铸造甚少,历代流传下来更是稀罕,在古钱收藏界也不多见。笔者收藏古泉30多年,在此特将历史上各重要时期所见到的"镇库钱",择之叙述。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算命     
王树恩 《文史博览》2010,(10):68-69
<正>蒋介石一生不仅信基督教、佛教,而且对中国的风水文化也十分青睐,因而,他十分相信神道、相信阴阳风水。太虚法师选墓地1946年5月1日,蒋介石正式发布还都令,宣布5月5日"凯旋南京"。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后,蒋介石就开始着意选择自己的墓地了。他  相似文献   

17.
下篇 风水影响下的东南传统建筑1、风水·村落一、村基的选择──相地 一个“好”基地──不论是湖、是河、是山、是岸──根据文化来定义和解释。在深厚的传统文化涵育下的国人津津乐道的是人与自然的感应关系,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导致人命运的吉凶祸福,这种选址思想的源头及实现这种理想均和“风水”这一世俗文化有极大关系,事实上相地选址一直是风水的主题和首要使命。 风水称村基为阴基,阳基何求?有否一定的模式?本文试对这两点加以讨论: 第一、积极的选择 1、方法与步骤 在选择村基时,一般多请风水地师进行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一系列步骤。此时以形家最能用武。各地宗谱都可看到类似如下的记载:“邀形象者流出外观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舆服志下》:“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後方,朱绿裹,玄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彩色为组缨。”按冕之释义一作冕冠之冕板,  相似文献   

19.
赵鑫 《神州》2013,(3):217-217
从古以来,风水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环境选址、设计、营造的基本依据、规范和指导思想,它对于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在概述中国风水和环境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主要从风水对环境艺术影响的角度探讨了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继宋代以后,元代的海外贸易又取得了大的发展。这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只就元代市舶司制度及有关内容作些分析,供参考。 (一) 元代的海外贸易始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当时,南宋王朝还没有最后被消灭,但东南沿海地区已为元兵占领。元王朝“立市舶司一于泉州,令忙古(角旦寸)领之。立市舶司三于庆元、上海、澉浦,令福建安抚使杨发督之”。这是元代最早建立的四个市舶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