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孫正軍 《中华文史论丛》2011,(1):135-160,400,401
對於《隋書·禮儀志六》所記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的史料來源,日本學者小林聰先生提出,其基礎是梁武帝天監二年所頒佈的"天監二年令"。本文考察認爲,隋志記載並非本自梁令,而是以《宋書·禮志五》所記百官印綬冠服制度爲基礎,並補充西晉泰始令及其衍生著作,以及東晉以降至梁初的各種制度變革綜合而成。因此,隋志所記並不能如實反映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由此指出,在利用史料之前,對文本進行史料批判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作業。  相似文献   

2.
举辇司马     
孙正军《也说(隋书)所记梁代印绶冠服制度的史源问题》(《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1期)认为《隋书》所载梁制实以《宋书》为基础。其中引到《隋书.礼仪志六》有“舆辇、迹禽、前驱、由基、强弩司马”,对应的《宋书.礼志五》作“举辇”司马,《通典.天子诸侯玉佩剑绶玺印》引文亦作“擧辇”。  相似文献   

3.
《新安文献志》收录的一通唐代户部蠲牒,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章基于对蠲牒内容的考析,结合新出《天圣令》,对唐代任官者及其荫亲的赋役蠲免内容与程序进行讨论,以丰富学界对唐代蠲免事务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东汉一代有着较为完备的灾异记录制度,这包括灵台的天象观察、郡国的灾异上报、刺史采取灾异以及特使查访灾害,最后由太史令"掌记之",从而形成了原始的灾异史料。这些灾异史料随即为东汉的"注记"与"起居注"所采用,成为官方史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伏侯利用其与修《东观汉记》的便利,即仿照官方之"注记",撰成《古今注》一书。该书之记事,以灾异、祥瑞为其大宗,虽不曾为《续汉书·五行志》所采用,却是了解东汉官方灾异史料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所见有关罗愿《新安志》所据史料的考述,或存在一些基本的误判,或流于宏观性的概述,未有具体而准确的结论。据《新安志》内容及罗愿的引用和注释,可知《新安志》所采用的史料主要为当朝志书,包括徐锴《方舆记》、乐史《太平寰宇记》、《祥符(歙州)图经》《徽州图经》等。此外还参考吸收了当地石刻碑记等实物资料,以及正史官文、笔记杂说、行状碑传等文献。这显示出罗愿编纂《新安志》过程中收集和利用材料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正《旧唐书·地理志·京兆府》载:武德三年"分始平置醴泉县"。校勘记云:"据本卷上下文及《寰宇记》卷二五、《新志》,此处‘醴泉’当作‘扶风’"。(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5、1459页,简称《旧志》)覈诸史料,京兆扶风县确于武德三年由始平县分置,且醴泉县在武德元年、二年时尚分置出温秀、好畤二县。故校勘记所言足备一说。核实而论,武德三年始平所分之扶风,贞观元年即省。逮至贞观八年,唐廷更岐州围川县曰扶风  相似文献   

7.
《三州辑略》中关于吐鲁番的史料,其价值通过与清朝时期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大清一统志》《回疆通志》《西陲总统事略》《新疆图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吐鲁番厅乡土志》以及《吐鲁番地区志》《吐鲁番市志》等志书的比较,看出《三州辑略》吐鲁番史料的独特性和不足。其价值有:详今略古,有时代性;分门别类,且有创新;列有数字,记载详细;详列乾嘉年间吐鲁番的官员任职情况;纠错纠讹,考证严格。其不足之处有:叙诛详细.却不记回俗:不记户口、学校、古挤、坎儿井;内容失误.  相似文献   

8.
司马彪所撰兵书《战略》和《兵记》不见于今,清人黄奭《汉学堂知足斋丛书·子史钩沉》专门辑有司马彪《战略》一卷。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材料进行梳理与考辨的基础上,认为《隋书·经籍志》所著录八卷本《兵记》或为单行《战略》,二十卷本《兵记》为《战略》与《兵记》的合集,《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经籍志》所著录十二卷本《兵记》为单行《兵记》。从现存佚文来看,《战略》与《兵记》当成书于司马彪泰始中任秘书郎之后,系从众多史籍中钩稽史料缀集而成,内容多为军中实例而非单纯理论,故二书具有浓厚的史学色彩,这与司马彪史学家的身份密不可分。另外,《晋书·司马彪传》言及彪之著述,唯独不载撰写《战略》或《兵记》一事,主要是由于《晋书》编修者将其列于史学家之列而非皇族之列,刻意彰显司马彪的史学家身份与成就而对其他方面的成就有所取舍。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的史学观吴怀祺《隋书》的《经籍志》在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史部书籍在文献目录中,成为一大门类,固定下来,是始于《隋书》的《经籍志》。《隋志》对唐以前的史部书籍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这中间包含《隋志》作者对史学的看法,反映作者对于隋...  相似文献   

10.
《相城小志》刊录的《姚少师祠堂记》碑刻,是研究明初重要人物姚广孝的关键史料。但可能由于石碑的漫漶,遂致方志所载碑刻多有讹误,并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研究。本文将新发现的《姚氏祠堂记》与《姚少师祠堂记》进行详细对校,认为这正是《相城小志》所载原碑全文,可填补、纠正志书中的空白与讹误。并利用这一重要史料,对该文的作者以及姚广孝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做了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11.
《翰林记》为明代史家黄佐编纂的一部翰林院专志,也是明代官署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本文认为该书始纂时间当在嘉靖元年,成书时间则不晚于嘉靖四年。该书史料来源较为广泛,涉及实录、会典等官方史料及文集、笔记等私家著述,具有较高的史料及文献价值。自唐宋以来,翰林志的编纂呈现较为完整的发展脉络,黄佐《翰林记》作为明代翰林志编纂的代表性著作,是唐宋以来翰林志发展历史谱系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辽代因俗而治,百官分为北面和南面两大体系。《辽史·仪卫志》记服饰制度称:"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所谓国制,就是指契丹服,宋人曾称作蕃服;汉制就是指中原地区汉人所穿的汉服。《辽史·仪卫志》记载的服饰制度,原本于《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契丹国志》和《辽朝杂礼》等典籍,由于年代久远,记录多有遗漏,往往语焉不详,甚至谬误百出。  相似文献   

13.
郑显文 《世界历史》2004,36(2):57-66
自公元 7世纪至 8世纪中国唐代的律令制度传到日本后 ,当时的日本政府大多照搬了唐代法律的规定。而对于祭祀制度 ,由于中日两国风俗习惯不同 ,两国的祭祀制度也千差万别 ,因此 ,日本政府在制订《神祗令》时 ,并没有一味地照搬唐代的《祠令》的规定 ,而是沿用了本国固有的祭祀传统。但对于祭祀活动的管理、对于违反祭祀活动的处罚原则 ,却借鉴了唐代律、令中的内容 ,并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书名考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唐书·经籍志》因无善本传世 ,今人亦未及作专门的整理 ,故通行本文字讹脱颇多。本文从新、旧二志的同源关系出发 ,主要采用二志比勘的方法 ,同时参考《隋志》等书目著录、史传记载、古书称引等 ,对《旧志》著录的书名讹误进行考辨 ,凡二十二条。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十年广西蒋氏存远堂镌刻的《白山司志》,是一部采摭丰富、资料翔实的土司司所志善本,不仅开创了广西纂修土司司所志的先河,而且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土司专志之一,成为研究壮族土司制度乃至中国土司制度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作为时代的产物,该志的编纂难免存在种种缺陷,学者在使用时应持审慎的态度。对《白山司志》的史料价值及其编纂缺失进行深入探讨和给予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山水志,顾名思义,就是以记述山水为主的志书,是地方志的一个重要支流.我国历史上就有编纂山水志的传统,大多是独立的山志或水志.山志所记是全国或省区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名山.这些山一般均具有历史悠久,风景佳丽的特点,或是宗教圣地,或是文人学士留连吟咏之处.如《黄山志》、《庐山志》、《九华山志》等.水志以记载江、河、湖泊为主,辅以水利设施、名胜古迹等内容.如北魏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当代的《长江志》、《黄河志》、《淮河志》等.山志和水志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山志中包括了水的内容,只不过是侧重于山而已.山水志则是山水并重的志书,如清代著名学者张缙彦编纂的《宁古塔山水记》,记述山水较为全面,是黑龙江省第一部山水专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翰林记》为明代史家黄佐所编纂的一部官署志。该书专记明代中前期翰林掌故,对研究明代翰林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在对读、比较不同版本过程中,发现目前通行的整理本("《翰学三书》本")在标点、文字等方面颇有讹误,不利于本书的利用,故略加条列讨论,冀于对本书的阅读、利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相对完整的一部地理总志。因其成书早于两唐书《地理志》,而又保存有唐代及唐以前的大量史料,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该书传世既久,难免出现讹误等情况。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自是嘉惠学林,功德无量,然白璧微瑕。笔者近来阅读该书关内道部分,发现尚有校勘不当及失校处,因而尝试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因《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元和郡县图志》之后,对其有所参考,故而其所保存的《元和郡县图志》部分原文也间有采用,以与今本互勘。  相似文献   

19.
元人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二《京城》“再筑京兆城”条有云:“……唐帝东迁,城郭萧条。许公韩建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城外古迹移于内。南闭朱雀门,又北闭延喜门、安福门,北开真武门,为今之安西府也。”此系记述唐末韩建改筑长安城事,所述与稍后的李好文《长安志图》卷上略同,而不及后者翔实。唯其中“城外古迹移于内”一语事涉韩建改筑后的唐末五代长安城的内部布局情况,而为《长安志图》所无,故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关于《类编长安志》所记“城外古迹移于内”一语,中华书局1990年点校本特别加了校勘案语:“当作城…  相似文献   

20.
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张旭华关于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由于史料匮乏及传统看法的影响等原因,近人研究者甚少,有许多问题还不很清楚。特别是自唐人杜佑在《通典》卷一四《选举二》中提出“梁初无中正”以后,不少学者皆祖述其说,以致目前史学界盛行“梁代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