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漢時期交趾設郡之後,其下轄縣名的沿用和變更,成爲觀察當地社會華夏化進程的重要線索。《漢書·地理志下》記載,交趾郡轄縣十:羸、安定、苟屚、麊泠、曲昜、北帶、稽徐、西于、龍編、朱。另九真郡轄縣七:胥浦、居風、都龐、餘發、咸驩、無切、無編。其中除"安定"縣屬"錫以嘉名"外,其他縣名顯然都是當地土語的音譯。據《續漢書·郡國志五》記載,後漢時期的交趾郡下轄十二縣,分別爲:龍編、羸、安定、苟漏、麊泠、曲陽、北帶、稽徐、西于、朱、封谿、望海。與西漢  相似文献   

2.
明初平定安南,设置交趾布、按、都三司。历来有关交趾都司卫所置废的记载纷繁复杂,设置区域模糊不清。通过梳理发现,初置卫所,皆在与广西近便的交通沿线要地,意在扼守咽喉和巩固后防;中期调整,加强了叛乱频发地区的控制及保障水陆运输线安全;后期由于兵员不足,卫所控制力度逐渐下降,又因地理形势等原因,当民变迭起时,卫所防御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实际功效。本文试图在动态复原卫所建置过程中,考察其建置前后的变化和作用,探究地区局势发展对于卫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杰  周炜 《郑和研究》2000,(1):21-24
明代是我国市舶体制的最后阶段。在不足300年的时间里,明王朝曾先后在南京(今苏皖地区)、浙江、福建、广东、交趾等地设置过市舶司,其驻地屡有迁移,机构本身亦迭经废立,终于走到了它的历史尽头。  相似文献   

4.
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3)》中所记2852个县级行政区划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表达人们期盼、向往的"意愿类"县名进行分析。从这些或古置或今设的县名中可管窥出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意愿的传承和改变。  相似文献   

5.
陈宰 《古今谈》2001,(1):38-39
盐官为古县名,即今浙江省海宁市。《汉书。地理志》有“海盐,故武原乡。有盐官。”的记载,由于当年班固对此未作详注,使后世学大伤脑筋,产生了误解和争论。然而,过去争论只能以那些记焉不详的史料为依据,因此,千余年来的争鸣尚未有结果。现将笔近年学习所得,试作如下分述。  相似文献   

6.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交趾地区就成为汉帝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后300余年间,两汉中央王朝之所以能够始终维持对这一地区稳固的郡县统治,不仅因为她于此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合理经营,也与通过各种途径徙居交趾的内地移民有着重大的关系。随着大量内地移民落籍交趾三郡,同时伴随移民而带来的中原内地文化在南部边疆的全面传播,及其对当地土著文化的整合,为交趾地区统一于两汉王朝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促进了该地区与中原内地整体发展的不断加强,从而使交趾三郡成为汉帝国不可分割的南部边疆。内地移民是汉代南部边疆开发的生力军,是交趾三郡统一于汉王朝多民族国家整体的主要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界关于明清社会冲突的思考,大体以人群、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为叙事主线,而对以地域为单位的社会冲突探讨得较少。本文从嘉庆《宁国府志》修撰中的矛盾着手,发掘县名排序冲突所蕴含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并揭示其背后的区域格局和文化传统。泾县与南陵县在府志中的排序之争,表面上是学者洪亮吉与官员鲁铨之间的理念冲突,实质上反映出宁国府南部丘陵山地与北部平原圩区的社会实力之转换,以及由此引发的地域观念之更替,是为皖南社会变迁乃至明清地域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自隋起,中原王朝试图重塑云南政治地理的空间秩序。随着石门关道的开辟,唐初逐步建立起以核心坝区为支点,联结山区与支线坝区的政治地理格局。但受云南社会生态的影响,唐“华夏网络”的铺设始终处于草创阶段。为更好经略云南,唐开始扶持发轫于部落政体的南诏。在唐的帮助下南诏统一六诏,并完成对苍洱地区的政治整合。此后,南诏在与唐的政治互动中,南诏的拓疆日益威胁到唐廷原有的统治,双方矛盾日益凸显,在政治地理表现上为南诏东拓与唐西进的冲突。在唐与南诏的政治互动中,南诏的拓疆日益威胁到唐廷的统治,步头路事件时双方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0.
南朝时期,南方文化持续发展,经学家人数不断增长,形成了建康吴会地区、寻阳豫章地区和江陵长沙地区三个经学中心。这三个经学中心的形成,与那个时期的移民浪潮、南朝特殊的政治形势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南朝儒学以此三个中心为基础,继续向西向南迁播,从而引起了南方儒学传入地区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礼记·王制》曰:“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之求。又曰:“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器械异制,衣服异宜”。目的是“达其志,通其欲”。服饰即为人类必需生活用品,也同是美的追求和享受。中国(原)人如此,被称为“蛮”的岭南人也不例外。特别是由于岭南地理区位偏远,资源环境特殊,经济开发较迟,土著势力强大,中外文化交流较多,近现代社会经济更呈后来居上之势等,反映在服饰文化上,即具有与地理环境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多元文化结合,引领近现代服饰潮流等历史特点,在中国服饰文化格…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援南征如何进入交趾郡的行军路线问题,虽然范哗的《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交趾女子征侧及女弟征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军至合浦而志病卒,诏援并将其兵。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  相似文献   

13.
河南(广州市海珠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历史上的古园林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而名驰南粤。它之所以在羊城园林建设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是受惠于河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的金城关 ,在今兰州市西固区的青石 ;现在所说的金城关是宋代绍圣四年(10 97年 )才建的 ,遗址在中山桥北偏西处  相似文献   

15.
宋朝于熙宁八年十二月颁布的《讨交趾敕榜》,向来被认定为时任首相的王安石亲笔"自作"。但王安石自作《讨交趾敕榜》说最早与唯一的史源,只是王安石政敌司马光所作之《涑水记闻》,又显然与宋代内制皆由翰林学士等词臣草拟的制度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榜文以彗星天变来咒诅交趾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素来主张、"最不信《洪范》灾变之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势若冰炭;特别是与其在当年十月末答宋神宗手诏札子当中,王安石具体所论的该次彗星等天变"不足信"完全牴牾。其实是司马光等旧党以讹传讹甚至有意编造出来的"谤言谤语",目的在于丑化王安石,并非真为事实。《讨交趾敕榜》应是宋神宗本人授意词臣所作,当从王安石文集当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16.
对徐闻二桥村“汉县治遗址”的一些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闻县是封建王朝推行郡县制,在岭南地区设置最早的县之一。据《汉书&;#183;地理志》载:“汉元鼎六年(前111)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等。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等平南越,“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合浦郡县五:徐闻、高凉、合浦、临允和朱卢”。  相似文献   

17.
西汉淮阳国封域变迁分为三个时期.高帝至景帝时为第一个时期,淮阳在郡、国之间转换频繁,封域有增有减;景帝三年至宣帝元康三年时为第二个时期,淮阳郡东界、北界不断拓展,先后得到楚国、梁国一些区域.第三个时期为宣帝重置淮阳国直到新莽时国除,此时淮阳国的封域大为削减.淮阳国所处的"中间地带"是决定其封域变迁的地理基础,而汉廷对诸...  相似文献   

18.
轘辕古道是河洛盆地通向黄淮平原的一条重要孔道,它的开辟与河洛地区周边的地理形势有密切关系。这条穿行于崇山之中的古道是护卫河洛盆地的东南屏障,它的开凿应始于二里头时代,是一条古老的人工通道,其道路构成较为复杂。随着河洛盆地都城城址的西移,轘辕古道在隋唐以后渐渐废弃,最终被伊阙道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黄沙的变迁     
黄沙是广州市民熟悉的地方,历史上黄沙曾因战祸而成为广州著名的重灾区。本文作者把黄沙地区的人和事变迁史料加以整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厦门市志·环境保护志》,感到该专志的篇目结构有所创新,资料内容吸引人,语言通畅朴实有可读性。特别对其中的“环境变迁”,“自然资源保护”,“污染源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