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博楚竹書所謂的《子道餓》篇當稱之爲《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此篇記載的主要是子游之事,與孔子無涉。簡文所謂"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子游辭行"至宋、衛之間"遇險,當是子游爲孔子"廬墓三年"以後之事。這是傳世文獻從來沒有過的新記載。以此與《荀子·非十二子》篇互參,可知子游在孔門中的地位,遠勝於子夏、子張之輩。上承孔子,下啓思、孟的,不是顔、曾,而是子游。  相似文献   

2.
上博楚竹书《仲弓》篇记载有与孔子历史观、入仕观相联系的内容,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另外,对比《仲弓》与《论语》的有关记载,可知《论语》在编定过程中,孔门弟子曾对孔子言论予以选裁,《论语》编纂有其内在取舍标准。这一标准即在于巩固孔学的根本与核心。《仲弓》篇为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了解《论语》一书的编纂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连劭名 《文物春秋》2016,(4):22-30,35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柬大王泊旱》全文共23简,可编联成册,内容记载楚王因旱灾而向鬼神祈祷之事。楚竹书《曹沫之陈》存简60余枚,残损严重,可编联成几个片段,内容记载楚王与曹沫有关政治军事的讨论。楚竹书《鬼神之明》共5简,可编联成册,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曾见于《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相似文献   

4.
<正> 大林,是春秋初期楚国的军事重地,位于今当阳市东北的陈院乡廖家垭村北境,紧接荆门市马河镇地界,至今尚有古城堡遗址留存。 据《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校。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於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由此看来,这次饥  相似文献   

5.
雷海龙  熊北生 《江汉考古》2023,(2):113-118+167
睡虎地汉简中《昔者楚文君南将涉江》一篇主要通过讲述楚文君涉江时津女规智辩救父与受封的故事来阐明“善言”的重要性,作品体裁属古书中的语类文献,撰写年代可能是在战国晚期。此篇内容与《列女传·辩通·赵津女娟》相近,但细节差异较多,显示出两篇文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的航海事业由来已久。在古代文献中,有明文记载的航海事例,屡见不鲜。《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孔子痛悼“道不行”,曾有“乘桴浮海”之语。《庄子山木篇》记载,楚人市南子在与鲁侯的对话中,曾有“涉于江而浮於海”之言。“浮海”就是航海。“涉江浮海”就是从内...  相似文献   

7.
根据《包山楚简》所记文书的有关材料可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竞建内之》篇的所谓篇名“竞建内之”四字,其意是指楚人景建献纳简书。根据《大戴礼记》、《逸周书.官人》等材料可证,《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中的“”,可能当读为“考度”。  相似文献   

8.
<正> 易水左右是天鼋族高辛氏子唐尧故地。唐尧是黄帝曾孙帝(?)高辛氏子,史家因并称帝(?)、帝尧所处时代为“诰、尧之时”。”《大戴礼记·五帝法》记孔子说:帝(?)为玄嚣之孙,(虫乔)极之子也,曰高辛”,帝尧是“高辛氏之子也,曰放勋”,与《尚书·尧典》:“帝尧曰放勋”相合。《史记·五帝本记》:“帝(?)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帝(?)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可证帝尧是黄帝天鼋氏族商高辛氏之后,本姓姬氏,《帝王世纪:帝俈高辛,姬姓也”可证。帝尧既为高辛氏子亦当为姬姓。《路史·后纪》:“帝尧陶唐氏·姬姓。”注:“尧姓姬,缶于帝(?)”。虽《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以“尧母(广尤)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亻入)家,年二十无夫…赤龙与庆都合而生尧”。《隶释·帝尧碑》、《咸阳灵台碑》等都有此说,皇甫谧因说:“尧姓伊祁氏”,“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长(亻入)之家,故以所居为姓也”。  相似文献   

9.
陈秉新 《江汉考古》2004,2(2):89-91
本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子羔》、《鲁邦大旱》、《从政》、《容成氏》各篇若干误释和阙释的畜、采、敲、洒、饿、瞌、位、干、怪等字,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孔门四科     
《文史月刊》2013,(9):45-45
孔子当年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论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知识学问。当年孔子以《诗》、《书》、《易》、《礼》、《春秋》等书作为教科书,教授弟子政治、哲学、历史、文艺方面的知识。“行”即指身体力行之意,孔子要求弟子们将他所传授的学问道德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并增长学问。因为孔子教学的核心是做人,因此孔子特别强调“行”的作用,认为学问只有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才是真正的学问。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  相似文献   

11.
一、熏气 害气关于“熏”字的考释,诸说不同,可参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的解说。“熏气”即阳气,《白虎通·礼乐》云:“壎之为言熏也,阳气于黄泉之下,熏然而萌。”“熏气”即烝气。《说文》云:“熏,火烟上出也。”又云:“烝,火气上行也。”是知熏、烝同义,《汉书·路温舒传》云:“虚美熏心。”颜注:“熏,气烝也”。《文选·琴赋》云:“蒸灵液以播云。”李注:“蒸,气上貌。”烝气即热气,是阳气的别称,《淮南子·天文》云:“积阳之热气久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战国时代三晋字体的《行气玉铭》中“气”字从气从…  相似文献   

12.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分析,结合对《诗经》版本形成过程的探讨,得出《诗经》之部类序为《风》、《小雅》、《大雅》、《颂》的结论,同时厘清孔于、《孔子诗论》和《毛诗》在版本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已部分面世,其中《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中的诸多字的考释有进步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知识和思想不仅来源於上古文书、典籍,也来源於上古图文献。上古图文献数量来多,曾作为仪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关系、沟通神灵、象徵天赋权利。从《山海经》、《齐谐》等物怪之书和现存上古图文献看,当时人对鸟兽草木的记录和描绘,其实是对仪式事项的记录和描绘。因此,从本来意义说,“兴观苇怨”、“事父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等诗学命题,谈的不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不是所谓“足以资多识”的博物之学,而是礼仪政教的技能,是对“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个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张结合上古文化史上从仪式中心到伦理中心的思想转变,结合孔子学礼的过程,认识孔子的知识结构和诗学思想,也了解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秦汉间有“周公奔楚”的传说,关于此事的记载分别见于《史记·蒙恬列传》、《史记·鲁世家》和王充《论衡·感类》。徐中舒先生认为此说是有所本的。《左传》昭公七年,曾经记载鲁昭公要去朝见楚王,梦襄公祖,梓慎曰:“君不果行。”祖是古代出行时举行的一种祭祀的名称。梓慎认为鲁昭公的父亲襄公适楚时,“梦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尝适楚,故用公祖以道之,襄公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三月,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藏简《楚居》包含先楚世系渊源、楚之所以为“楚”及历世迁徙建郢历史,内容丰赡,於传世史书多有参证、补阙,文献价值极高,且於解释《楚辞》疑难问题提供全新文献证据。本文依据简文内容划分三大段,然後逐字逐句加以笺疏,尤致力考证筒文中“京宗”、“室窀”、“旁坼”、“乔多”、“同宫之丘”、“乾溪章华台”等楚都地望,以为春秋至战国初期在陈蔡者居多。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研究孔子多年,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说“时”。《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看这都是“时”的证明。孟子说:“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这就是“时”。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接淅而行”。做饭,淘淘米未等煮就去了。去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篇末“太史公曰”在盛赞项羽灭秦功绩的同时 ,对其最终败亡的原因也作了深入剖析 :“及羽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己 ,难矣。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其中“背关怀楚”一语 ,唐人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云 :“背关 ,背约不王高祖关中。怀楚 ,谓思东归而都彭城。”司马贞《索隐述赞》也评论说 :“违约王汉 ,背关怀楚。”语义略近《正义》。今按张、司马二氏的解说尚…  相似文献   

19.
释“咎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郭店楚墓竹简》中的“穷达以时”篇内容弥足珍贵。①此篇是战国时期的书籍,“其内容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所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答子路的一段话类似,与后二书所载尤为相近。”②这里我们仅就此篇中的一个人名略加探讨。为了便于讨论现将此篇简二至简四的有关内容释写如下:③舜耕④于历山,陶拍于河,立而为天子,遇尧也。繇衣胎盖帽蒙巾,释板筑而佐天子,遇武丁也。……“繇”二字原书隶作“邵繇”,并在注释工中说:“简文‘邵繇’之名不见于各书,所记为传说之事。”⑤今按…  相似文献   

20.
胡耀震 《文献》1998,(4):256-258
《文心雕龙·声律》是齐梁声律理论的重要文献.篇中"及张华论韵,谓士衡多楚,《文赋》亦称知楚不易"中"知楚不易"句,学者注释多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