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帮助的快乐     
正我喜欢帮助别人,因为我觉得帮助别人会得到许多幸福,许多快乐!当别人摔倒时,不管我认不认识都会走上前主动把他扶起来,当他对我说谢谢时,我会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当别人有不会做的题目时,我会积极主动地去教他,一直把他教会为止,当他对我说谢谢你,我感到了帮助别人的幸福;当我坐在公交车  相似文献   

2.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是每个中国父母的心愿,被称为"学术超男""学者明星"的厦门大学博导"麻辣教授"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曾经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笑谈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他将女儿易海贝培养成了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那么既然是"一等爸爸",就必定有与众不同的教子经,对此,他说"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那么这个"不管"真的就是对孩子不管不问了吗?易中天有他自己的道理,正所谓"无为即有为,不教即家教"。  相似文献   

3.
有一年带学生到部队军训,休息时我在树荫下跟副团长聊天。其中他说的训练一二一的道理,让我对军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没有哪个部队在战场上是喊着一二一口号冲锋陷阵的,但不管哪一支军队,都要训练齐步走一二  相似文献   

4.
马寅初的硬幽默 马寅初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挺怪的。他不管是请周恩来还 是请李富春做报告,一开头,都是自称"兄弟"。我印象最深的是 第一次见到他,他先不谈李富春,而是先说:"今天高教部请客, 兄弟我吃了几杯老酒。"在当时,不自称"我",而自称"兄弟"的, 在电影上、话剧里,大抵是黑社会分子,或者是国民党反动军 官。他对于李富春既不尊称为李副总理,也不平等地称他为同  相似文献   

5.
<正>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名义上不是共产党员,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管身处何境,始终矢志不移,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刘任涛就是其中一位。刘任涛,湖北省黄梅县人,享受厅级政治、生活待遇的离休人员,2009年10月5日在广州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道路,终年98岁。我和刘任涛是在1999年夏天我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工作时认识的,但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这张刘任涛肖像照片,是我们认识半年后,我应刘老之约拍摄的,他比较满意,曾用作他的著作《名医之死》(黄苗子题写书名,李士菲写代序)的插图。  相似文献   

6.
李普 《炎黄春秋》2009,(7):48-51
我认识炳泉,那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建国前夕我被调回新华总社,三年后调离,这个期间我认识了炳泉。我记不起同他有过什么个人交往,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总是带着诚恳的微笑,态度谦虚厚重。近来为了出版怀念炳泉的书,老友邢方群和李炳泉夫人刘可兴来找我,还有几位朋友多次谈起他。  相似文献   

7.
分而食之     
我时常莫名其妙给事物分类,比如有些男人可以互生情愫,哪怕身份身高年龄都不般配,另一些人则被我隔离,不管他是否品行端正风华正茂,若是听到他表白,就会像全身发水痘般难受。同理,有些动物是用来抱、摸、亲的,有些动物注定要被大卸八块,滑入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郑文林 《百年潮》2012,(7):63-66
正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也是一位策划和组织了《大藏经》等多部学术大著作的学术出版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有幸和他交往,多次聆听他关于学术出版的精辟言论和教诲,并在工作中得到他许多帮助,至今难以忘怀。"文化大革命"前我就听过任先生的课,和他开过会,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文化大革命"后,我又和任先生开过会,我们认识了,但并不熟悉。我和他熟悉起来是从1987年召开的第二次中日佛教学术讨论会上开始的。中日佛教学术讨论会是由日本中外日报社  相似文献   

9.
我们村一千多口人,和我同龄并有来往的最多不超过100人,而他(她)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她)的也有不少。记得在我结婚时,和我同龄并有来往的人,他们送我的结婚纪念品,通通都是玻璃镜框,关系非常好的,一人送一个;关系差不多的,三五个人送一个;见面只是说说话,平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9,(5)
对“五四”的再认识,首先就要打破既定观念。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先驱者,将任何问题,不管是宗教的、自然的、道德的,都要摆在理性的法庭上重新认识。如果不经过这个过程,不重新再认识、再评价那些已被自己接受的既定观念,就根本谈不到启蒙。这是我对“五四”进行反思、主张新启蒙的  相似文献   

11.
我几乎不认识果园,不知道他身份证上的名字是否真的这样写。我认识的一堆编辑记者,他们有一个号称最专业的业余足球队,每周都在广州四处流窜,找场地踢球。我和他们中间的三五个人,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   

12.
未知的亲爱的木木:赞同你的话,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永远不降低期待、能激动多久就激动多久?他是让我激动的那个人,我对他的爱可谓"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可惜我认识他的时候,使君有妇了。我强忍心痛等了他两年,终于降低了期待,也结婚了。  相似文献   

13.
从1950年我认识王立同志并与他共事至2000年,已半个世纪了。当时我们还很年青,几十年来不管是与他共事或工作于不同单位。我们都在南粤大地和广州工作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的美术事业建设而努力工作。我们志趣相投,耳濡目染。亲密无间,情深至笃。真想不到在时代跨越新世纪、国运昌隆、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日子,他匆匆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4.
汪朗 《名人传记》2020,(3):9-14
许多认识我们家老头儿汪曾祺的人,都说他人很随和,一块儿参加活动时很少跟人较劲,还经常抖点小机灵,逗得大家哈哈笑,和年轻作家的关系尤其好。其实,这个老头儿既有随和的一面,也有认死理儿的时候,认死理儿时甚至是相当固执的。在家里的地位不高老头儿在家里脾气挺好的,少有疾言厉色的时候。由于脾气好,他有时还难免受点儿欺负,被家里人呼来喝去的。老头儿地位不高的一个标志,就是全家人都管他叫“老头儿”。最初是妈妈叫,后来是我们兄妹叫,再后来他的孙女和外孙女也都跟着叫了起来。不管谁叫,他都乐呵呵地答应,好像这就是他的名字。倒是外人有些看不惯,比如我的丈母娘。  相似文献   

15.
耀邦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不管情况有什么变化,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为人,他的所为,有口皆碑。此时,此刻,回忆起了和我有关,使我感受很深的一件事,容我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6.
三毛4岁了,是个特别喜欢探究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3岁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地球上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3岁半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的身体,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身体的前面,看不到我的背?”……近期他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长大了要结婚?为什么非要长大了才结婚?”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我能回答,有的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和知识范围。尽管我屡次被他问倒,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好奇是科学的源泉,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所以,不管是查书还是上网,我都尽量给他一个科学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讲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17.
每年我都在等这个人的短信,通常是一条朴素的群发短信,10年间收他的短信成了我过年的传统项目。期间他结婚、生子,我都收到了群发短信,礼貌地回以“恭喜恭喜”。我感到自己似乎成了伴随他成长的一分子。可是发短信的人我不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读了《武侯祠,1500年的沉思》。文中有一句话说道:"一个人不管他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相似文献   

19.
陈怡 《大江南北》2023,(5):20-22
“在我眼中,钱学森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他给我的教诲太少了!我上学他基本不管,尤其是我上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水平不怎么样,讲课常常讲不清楚。那时我别的功课都是5分,唯独物理有点儿摸不着门儿,学起来费劲。后来我就和我爸开玩笑说:‘您这么大的一个科学家,那时要是能稍微向我播撒一点儿爱心,给我点拨点拨提示提示,那么今天我的本事可能就会大一点儿。’但在我心目中,钱学森又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因为他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让我知道了,一个有作为、成大器、能够为国家作出大贡献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舍’。”  相似文献   

20.
叶星生确实不认识具体的我是谁,相反我却知道他是一位独具慧眼珍藏我们藏民族文化艺术品的使者。每逢回想起叶星生先生,反射于我脑海的首先是他三十多年收集整理的那次藏族文化艺术展。他所收藏的艺术品,普通中显珍贵,以特色的艺术品作媒,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