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承焘先生是著名的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既是传统词学的总结者,又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他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他在词人年谱、词论、词史、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籍笺校诸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提高了词学研究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钱绎的《方言笺疏》系联同族词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并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此文是本刊的特约稿。作者刘扬忠是中国社科学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导师《文学遗产》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等。  相似文献   

4.
曹浩 《文史月刊》2012,(Z3):185-185
本研究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以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和英国英语口语语料库为参照,对比理工科大学生口语中强势词very及其搭配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理工科大学生过度使用强势词very,而very important与very much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周翠霞 《神州》2014,(5):142-142
本文基于中介语口语语料库SECOPETS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BNC的口语部分,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口语中词块的使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够对中国英语口语的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花间集序》是有词以来的第一篇词论.自它问世一千多年以来,学者们对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关于序文中个别词句的解读、《花间集》的命名缘由以及序文所表达的词学思想的争议.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反思,以推动今后《花间集序》以及《花间集》乃至整个词学研究的进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清末词学,常州词派在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浙西词派虽在常派崛起之后逐渐衰落,但此时并未淡出视野,仍然影响着清末词学理论与创作,并呈现出浙常二派渐趋合流的趋势。处于这样词学背景下的文廷式反而不受二派牢笼,能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浙常二派进行批评,并要求济以辛刘之豪健来挽救当时词坛的创作之失,故能以为数不多的词作卓然特立于清末词坛。可以说,文廷式是清末词坛的一个另类,他的出现昭示着清末词学内部的自救、自振、自新,也暗示着词学即将要跳脱出传统的羁绊,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村上哲见先生是当今日本词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其《宋词研究——唐五代北宋篇》(又名《唐五代北宋词研究》)被誉为日本第一部正式的词学研究着作。如今,其姐妹篇《南宋篇》也正式出版了,两者合刊为《宋词研究》,呈现了村上先生词学研究成果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程实 《神州》2012,(31):152-152
通常汉语同源词都是在常规视角下对其进行研究,考虑其分类、语义特征、意义及作用等方面。然而本文将跳出这一传统的局限性分析,从语言学的认知角度对同源词产生及发展进行简单地阐释。  相似文献   

10.
清代初年北宋词风盛行之际,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诸家另辟蹊径,致力于南宋诸名家词的发掘与展示。随着《乐府补题》、《词综》、《山中白云词》的相继刊刻,张炎词重新进入学界的视野。在整理张词的过程中,浙西六家率先通过化用、追和等方式展开对张炎的接受。而浙西之外的诸家,纷纷为张炎在北宋找寻词学渊源,开始由北而南地接受张词。  相似文献   

11.
范成大创作大量为人喜爱的诗歌的同时,也创作了很多成就较高的词,著有《石湖词集》,对《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的赏析,可以看出范成大闲适词词风,及其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元斡是两宋之交重要的词人,南渡后他一方面因个性和时代的关系,在词作中承袭了苏轼词对主体情性的突出和高扬,将个人的情感抒发拓宽到对国家民族、时政的感慨,给词坛带来了新的气象;另一方面受传统词学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北宋末期周邦彦等人富丽精工、沉郁顿挫的词风的熏染,在词中大量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诗意,精于练字遣词,结构回环曲折,更多地呈现出婉约的风格。主要原因是他以真性情贯注其中,加上高洁的人品、丰富的学识、曲折的经历,自然形成了磊落之气,以气驭词,使词的风格随着具体情性的变化,在不同的题材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以上角度评价他上承东坡,下启稼轩应该更为合理,而不仅仅局限于词风的豪放和词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词录》未刊稿本经标点整理后,"一仍其旧"出版发行,有搜寻遗著之功。此书虽附有罗振常的校勘记,但仍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整理考订。本文就书名、卷数、版本、叙录等存在的问题,举例并辨正若干则。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词学发展到嘉庆年间,已出现新变的趋向,谭献说:“填词至嘉庆,俳谐之病已净,即蔓衍开缓,貌似南宋之习,明亦渐知其非。常州派兴,虽不无皮傅,而比兴渐盛。”人们谈到嘉庆以后的词学,  相似文献   

15.
严寿激   《中华文史论丛》2005,(80):360-393
清代词学中兴,其关捩在於重“意格”。所谓意格,如龙榆生所说:“恒视作之性情襟抱,与其身世之感,以为转移。”词之为物,本适於言情,尤其是适於言幽怨芳菲之情。嘉道以降,国势之衰、民生之困,每下而愈况,灵心善感的士子,  相似文献   

16.
朱凯 《满族研究》2005,(4):117-121
翻开纳兰性德的词作,无论是爱情词、悼亡词、还是边塞词,满纸的悲愁之音,吟唱的是断肠愁曲。他把个人的愁绪同大自然和宇宙联系起来,缭绕弥漫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掩抑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意绪,包含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无法改变的人生缺憾所触发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怆凄凉。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现今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通过梳理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学术主张与相关认识,力图勾勒出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轮廓,在进行适时的理论整合的同时,洞察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以期促进这一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轼的词体观念的分析,指出苏轼的词学观是传统的,并没有有意识地革新词体,“以诗为词”不过是其创作实践对词坛造成的冲击,事实上,他的大多数词作仍然走的是传统路线。文章还指出苏轼轻视词体的思想根源在于思想意识上的雅俗观念。总之,苏轼在主观上并没有提出“以诗为词”的尊体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唐时期产生大量文人词,中唐文人词的兴盛原因是由于世风走向享乐和文人心态的变化所致,其中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等人的创作,能够代表一般文人对词创作的风格与态度。较之盛唐的宫廷词风,中唐文人词呈现出词体的过渡性特征,但刘禹锡和白居易(以下简称刘白词)的词可以看作是初步奠定了词女性化的本质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姚华诗书画兼擅,是一代通才.他撰有《题画一得》,系统总结了对题画文学的认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文学作品.其中的题画词因不同情形而侧重点不同,有时借题画抒发人生感喟,有时写观画赏画中引发的共鸣和情感:思乡、怀友等,有时借题画写风俗人情,感时伤世.姚华题画词形式灵活,内涵丰富,在近代绘画史和词史上皆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