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学 《文博》2005,(6):64-68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道家哲学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长期演变、发展中,道家思想发生着重要内在作用,通过探究道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进而探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画理与画法,揭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哲理,从本质上把握中国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于妍妍 《神州》2012,(26):216-216
中国是一个绘画古国,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绘画技法的的演绎与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法则,那么,其绘画的风格形成全部都是来源于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很多的因素,也就是说这些艺术创作的来源都是来自于国家劳动人民的生活、生息,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们用绘画或者是文字的方式来记录了自己创造的文明历史,中国艺术最高价值不是以模拟物象而为最终目的的,国画艺术也是如此,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对中国画绘画技巧的的观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莉萍  赵然 《神州》2012,(31):200-200
纵观整个美术史,射影几何在绘画中一直默默地做着后台的工作,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观察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绘画的方式,实物、投影和视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说它恰恰是绘画的最根本的问题和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4.
高佩育 《神州》2013,(1):181-181
花鸟画的审美最早缘于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色彩审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审美观。经历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绘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从礼、义、教角度来规范绘画造型和色彩。水墨是古代文人创作运用最多,也最熟练的基本材料。中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有“墨分五色”之说,花鸟画写意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鸟画写意性绝不是简单造型与立意上的思想观念,而是要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状物抒情”的功能本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构图都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诚如清·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此外,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画作中,屏风绘画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图像之一。由于屏风的角色多样以及身份模糊,从而为画家们的艺术修辞手法提供了多重选择。正如潘洛夫斯基所构建的三个体系图像学,①屏风的阐释框架也可在此基础上运用类似这种体系并结合符号学理论来进行研究,在实物、绘画媒介以及绘画图像三者之间转换,打破了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文本与文本之外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祭祀圈、信仰圈、文化圈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圈、信仰圈和文化圈是人类学界不同时期内的三个影响颇大,研究颇深的概念。三者同是着眼于对文化事项的研究,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与本质联系在人类学界还未曾被全面细致的阐述过。本文重在从此方面来阐释祭祀圈、信仰圈和文化圈这三个概念,试图找出其内在本质中的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8.
祭祀圈、信仰圈和文化圈是人类学界不同时期内的三个影响颇大,研究颇深的概念。三者同是着眼于对文化事项的研究,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与本质联系在人类学界还未曾被全面细致的阐述过。本文重在从此方面来阐释祭祀圈、信仰圈和文化圈这三个概念,试图找出其内在本质中的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9.
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反传统,注重内在情感的自由表达与倾诉;同时,在艺术形式上力求创新,融入了工艺美术装饰艺术的因素,这一切使其绘画作品个性鲜明、独树一帜。这与他个人对情感的体悟及其家庭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代继龙 《神州》2012,(2):165-165
就黑白装饰画的外在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内在的张力。实际上,外在的形并不具有一件绘画作品内容的特征,而这种力度等于活跃在这些形中的张力才称其为内容。例如,点在运动中留下的轨迹就成了线,线的简单与复杂变化在于作用力的不同和方向的变化,这就决定了线的声音必然表现为张力和方向。直线、折线、曲线张力和方向的不同变化,内在的声音就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相似文献   

11.
王刚 《黑龙江史志》2008,(24):64-64
灵感被作为引发从内在精神积蓄到绘画语言的一个中介物,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灵感的诸种来源:自然与生活的收集、音乐幻象、艺术史的影响、文学联想、哲学分析等,直观地展现灵感在触发绘画语言产生的过程中,精神与绘画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乔卫明 《沧桑》2014,(5):188-190
20世纪以来,现代感绘画指在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的,与传统绘画有着截然不同的美术总称。各种流派的名目繁多,其中较为显著的有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未来派、抽象派与中国的长安派、海派、岭南派等等,这些流派不断交替更迭,呈现出种种复杂而又光怪陆离的现象。它们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标新立异,以致从根本上否定世界性绘画的沿袭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以现实、象征、变形或抽象符号来折射、隐喻、暗含外部世界,表现喜乐、悲观、颓尚、失落的思想或烦躁、激动、狂热的情绪,这一切都是世界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生活的艺术写照,也给世界绘画艺术烙上现代感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于凤 《神州》2014,(11):215-215
中西方在绘画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的各自发展的特点,都在各自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如在绘画意境的传达上,中西方绘画都有着各自的追求,同时各自表现出意境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最终都是为了体现出绘画的美学价值,因此,基于在美学价值体现上,又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艺术层次上又形成了一致。对此,今天本文通过对东西方绘画意境美的比较,并根据自身多年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因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内在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而有别于西方绘画。其独特的文化气质主要体现在主客一体、时空共存、气韵生动和审美意境这几个方面。这些又直接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邹京姝 《神州》2013,(1):198-198
后工业时代,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相应的产生了影像、摄影、数字媒体、电影、复制技术、广告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以传统媒介为手段的架上油画必然受到冲击。同时。它们也为当代绘画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照相机发明后。不少艺术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用照片来代替写生。我们要正视摄影与绘画的关系,要建立起新的样式和新的审美视像,这样才能在艺术观念与审美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6.
南齐画家和绘画评论家谢赫在其名作《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批评的准则和创作方法上的纲领——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在评论每一画家时,谢赫以六法对照,分别其水平高下,列为六品.然而他对六法本身及其每一法并未作任何说明.到了南陈姚最著《续画品录》,也只是肯定“画有六法”,未曾发表具体的看法.直至晚唐的张彦远,才在他的《历代名画记》第一卷中,特列《论画六法》一节,作了专题的分析研究,可以说,他是谢赫提出六法以后,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六法的人.他对六法的解释并非逐条罗列,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所论精辟,大大充实并发展了六法,对以后的画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析元青花上新发现的蒙元摔跤手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 《文博》2008,(3):84-86
近年江西景德镇城市建设中,不少带人物绘画的元青花残瓷面世,它们虽残犹珍,丰富了元青花人物绘画存世实物.本文通过整理拍摄自民间藏品的多种人物绘画高足杯残件,与宋金至明代文物中的摔跤图像比较,结合<元史>和欧洲来访使者的笔记记载,初步考证元青花高足杯上绘画有蒙元孛阔人物(摔跤手)形象,并就其服饰、摔跤规则、烧造年代等亦加考证.这些新面世元青花人物绘画瓷残件丰富了元青花研究资料,也为蒙元体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最为杰出的考古发现之一就是唐墓壁,它们为研究唐代人物绘画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是从传统和写生中来汲取笔墨、素材和形式的,并且通过对传统、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心修养与实践三者的结合,互为升华,源出实践,将对传统的临摹和写生总结应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文章旨在探索新时代影响绘画语言形式的因素,并将时代因素与写生和传统相结合,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20.
画像砖作为六朝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必然受到六朝绘画的深远影响。其与六朝绘画题材、技法、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