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宏 《黑龙江史志》2014,(3):277-278
游枚民定居是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对此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助于帮助牧民顺利地从传统的社会文化过渡到定居后的生活状态中去。本文通过对定居前后哈萨克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比较,发现定居后牧民的社会文化各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其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仍是牧区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3,(6):92-92
牧民定居社区社会关系重构研究一以青海省玉树州曲县H社区为例 徐君和冯倩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四期上发表文章,论述游牧民定居工程使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生产与生活场域的改变,促使新社区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社会资本视域,以社会关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多杰是我在青海贵南县的牧民朋友,他和其他牧民一样都已告别了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都已定居。政府给他们划分了各自的草场.在自己家的草场上放牧。但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他家有七十多头羊和四十多头牦牛.这也是他们家全部的财产。  相似文献   

4.
正启动于2006年的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让西藏230万农牧民住上了新房。定居后的牧民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他们的牛羊怎么办?广袤的草场如何利用?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从拉萨驱车近400公里,走进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色庆乡帕玉村。  相似文献   

5.
游牧人归来     
《山茶》2009,(4):84-105
蒙古高原上最好的草原在东乌珠穆泌旗,而东乌珠穆沁旗最好的草原在满都宝力格。但是,这片中国最后的游牧天堂也面临着威胁,越来越多的牧民被迫放弃游牧转而定居。不过,也有一些人固守着对这片游牧天堂的热爱,艰难地尝试着。一般回归游牧的力量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6.
回归故乡以后宋勇去年金秋时节,我们访问了归国定居10年的藏胞普尔科一家。对于我们的来到,普尔科一家感到格外高兴,爽朗的笑声流溢着心中的喜悦。但从普尔科额上条条皱纹里,我们依旧读出了他多年漂泊异乡的辛酸。普尔科原是四川阿坝州阿坝县上洪区各莫张的牧民,1...  相似文献   

7.
晋美 《中国西藏》2017,(6):26-29
尕秀往事第一次到尕秀村是十年前关于牧民定居的调研。我们课题组一行七人从甘南州州府合作市乘大巴车,沿着213国道去尕秀村。前一天下了大雪,车比牦牛还慢。尽管从合作到尕秀只有104公里,但那天我们花了将近7小时才到达,一方面是因为下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路况差。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四川省归国定居藏胞参观团一行20人,在四川省民委和对国外藏胞工作办公室的组织下,于9月12日起赴首都等地参观学习。图为参观故宫时合影。曲扎摄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杭州西岸电器集团共同举办的"西沿奖·中国西藏知识竞赛"圆满成功,9月19B在北京举...  相似文献   

9.
民族之间互助合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塔城地区各民族杂居分布、经济互补、文化频繁交流,构成了族际互动结构性特征,族际合作的主要类型是自发合作.伴随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牧民生产生活从传统社区向公共领域转变,传统自发合作也向现代社会契约合作类型演变.辽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既是一种扶助政策,更是在政府引导下的族际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初春时节,拉卜楞寺风和日丽,从台湾回故乡定居的藏胞高吾先生。他年过八旬,戴一副黑边老花镜,精神矍铄,诙谐而又健谈,当话题打开后,他滔滔不绝地向笔者讲述了他的身世以及他回乡定居后的种种感受:高吾出生在甘南夏河县阿木去乎完肯木村一户牧民家里,解放前曾给拉卜楞寺琅仓活佛“束谦”(活佛府邸)牧场当牧工,解放后翻了身,分得了土地和牲畜,1959年去拉萨朝圣,被叛乱分了裹胁到了印度,在大吉岭居住。高吾的大儿子嘉洛与拉卜楞寺下续部学院的吉布赛智喇嘛也在此时来到了印度,他们一起在印度一住就是12年。1971年一…  相似文献   

11.
石明霞 《攀登》2009,28(6):82-8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合作社这种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在提高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维护牧民利益。提高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对天峻县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天峻县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藏区要闻     
重申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楚布公路工程开工拉萨首批安居工程住宅投入使用羊卓雍湖电站竣工移交回归定居藏胞情系灾区人民“阴法唐教育基金会"成立西藏少儿艺术团首次赴美访问演出藏北无人区科考活动即将大规模举行民航西藏区局举办禁毒图片展兰西拉光缆干线全线开通...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人家     
新疆是一片混血的土地。在这片亚洲腹地的历史上,各民族、各色人种盛起衰落,演绎着不朽的英雄传说。定居在绿洲的农民在火焰山下种植着葡萄,在广阔的大草原骑着骏马飞奔的牧民塑造着几个文明的辉煌。早在汉代出现的36个“城郭之城”均为绿洲王国,而在绿洲外的草原和群山之中出没的则是游牧的“蛮族”,他们随着水草而居,驰骋掠夺,然后迷一般地消失在最飞扬的黄土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元阳县哈尼族祖先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境内哈尼族有罗碧、罗缅、阿邬、豪尼、郭宏、多尼、白宏、阿松等多种自称,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据哈尼族创世史诗《浦嘎纳嘎》记载,哈尼祖先诞生于遥远的"努玛阿美"地方,后长途迁徙,定居滇中"谷哈"(今昆明一带),融入"昆明"部族,后因战乱频繁,哈尼族祖先被迫离开滇中腹地,南迁六诏山区和滇南红河南岸,多数定居于红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以今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境一带为生息繁衍和活动的中心。现哈尼族分布于元阳县各地,多集中于高山和半山地区,这些地区水丰土肥,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明、清以来,这些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境内先后置纳楼茶甸长官司、纳更土巡检、稿吾土把总和勐弄、宗瓦、宗哈、五亩、五邦、水塘、马龙六掌寨,统属临安府。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元阳县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现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8.02%,其中哈尼族人就占总入口的53.29%。元阳的哈尼梯田就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民依山造田,建造梯田堪称哈尼人民一绝,是他们对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海拔280米~1800米之间梯田密布,呈现出一幅"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农耕图景。  相似文献   

15.
次旦总巴拉萨探亲记廖东凡六月的一天,我的朋友拉萨市歌舞团团长土登先八生,从拉萨打电话告诉我:"台北的次旦总巴老阿妈又到拉萨探亲来了。她托我向你问好呢!这回在阿乃拉家里住了小半年,身体比在台北好多了。老太太已经提出申请,准备在拉萨长期定居安度晚年!"我...  相似文献   

16.
拍前预览     
《收藏家》2013,(12):89-93
北京长风2013年秋季拍卖会将于2014年1月3-5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长风传统品牌"世家元气"第八辑专场重磅推出"天平楼"藏珍专题。天平楼,为吴湖帆"梅景书屋"首批弟子、海派著名画家张守成斋号。以此为号,不只因居所位于上海市天平路,更取有公正平和淡泊之意。张守成1981年赴美定居,其女张渊不改父道,仍沿用天平楼之号。张渊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渊自15岁起先后师从江寒汀、俞子才、刘旦宅,  相似文献   

17.
韩连赟  韩钢 《旅游》2007,(1):36-47
新疆是一片混血的土地。在这片亚洲腹地的历史上,各民族、各色人种盛起衰落,演绎着不朽的芙雄传说。定居在绿洲的农民在火焰山下种植着葡萄,在广阔的大草原骑着骏马飞奔的牧民塑造着几个文明的辉煌。早在汉代出现的36个“城郭之城”均为绿洲王国,而在绿洲外的草原和群山之中出没的则是游牧的“蛮族”,他们随着水草而居,驰骋掠夺,然后迷一般地消失在最飞扬的黄土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朱宇  余立  林李月  董洁霞 《人文地理》2012,27(3):1-6,43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除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外,还受到流动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次级劳动市场高度集中、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限等状况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制定符合流动人口实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的朋友格桑是那曲地区班戈县保吉乡五村远近闻名的生意:大户、养畜大户,他还有一台东风牌大卡车。这几个“大”字与格桑与生俱来的某种生意头脑有关系。他曾担任过生产队的保管员,80年代初,实行分产到户,格桑把生产队的4间仓库买下来,成了五村实现牧民定居的第一户。这些年来,格桑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牧业生产上,经过苦心经营,他家从广大牧户中脱颖而出,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格桑并不满足于这种四平八稳的牧人生活,他想成为—个商人,至少是—个季节性的生意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藏自治区北部的羌塘地区,地大人稀,有着世界上最重要且最独特的野生动物群落之一。多少世代以来,那里牧民们的生计和文化都依赖着这片一望无垠的高原草场。在过去的25年里,这个地区不断变化,给当地的牧民和野生动物,比如藏羚羊和野牦牛等,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