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巍巍中华始祖黄帝陵杨国庆1995年4月5日是清明节,陕西黄陵县沮水之畔的桥山,龙旗招展,锣鼓喧天。有2万余人参加清明公祭黄帝陵谒陵拜祖活动。黄帝,传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中原地区伟大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共认的祖先,千百年来,被尊为中华文明的始祖。据史料...  相似文献   

2.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位于黄陵县城北一公里的桥山之颠,因而又名桥陵。相传建于汉代。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古代传说有“三皇五帝”。伏羲、神  相似文献   

3.
谒黄帝陵     
黄帝由衷地敬仰。不管是汉、满、蒙、藏、黎,还是苗、回、彝、壮、维吾尔;也不论是在国内安家还是侨居海外,都把能拜谒“桥陵圣境”作为自己一生的夙愿和荣耀。历代前来祭祀黄帝的人,到这“下马石”前,文官出轿,武将下马,不得越雷池一步。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呢,...  相似文献   

4.
黄帝陵址新说本刊讯:《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刊登张耀民同志所撰《黄帝冢原址考》一文,对黄帝陵原址的传统说法提出异议,得出新的结论。过去,关于黄帝陵在何处的问题,学者们普遍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以及《史记...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中国大陆唯一的中国边疆史地专业研究机构成立于1983年2月。翁独健同志任主任,邓锐龄同志任副主任。1986年5月,翁独健同志逝世。1987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边疆中心”进行了调整,任命吕一燃同志为主任.马大正同志为副主任,提出“边疆中心”应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机构,应成为中国边疆史地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6.
永祭黄陵,共心同愿,言语难尽。历代王朝、侨胞海外,祭祀来敬谨。诗联诔赋,牲禽鼓酒,酹始祖人文本。虔诚意,惊天动地,气喷万里龙吟。重修将竣,庄严雄伟,山水松柏绣锦。肃穆洁朴,井然有序,便子孙多进觐。创造革新,解民倒立,前史无先任。继承遗志,足踏现代,一片华光兴振。看今朝,炎黄后裔,岂容挑衅?永遇乐──祭黄帝陵@乔晓光1997年4月5日,我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到黄陵县黄帝陵参加祭祀。参与祭祀的有宋健、王兆国等同志及海内外炎黄子孙一千余人,兹作此词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7.
民国首次祭祀黄帝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由官方组织第一次祭祀陕西黄帝陵,是在外侮日亟、国难方殷的1935年,距民国建立已经将近24年。 相传轩辕黄帝死后,葬陕西省黄陵县县城桥山镇北面的桥山上,故黄帝陵又称桥陵。黄陵所在的黄陵县,汉称翟道县,后秦称中部县,此名一直沿用至1944年。这一年,改中部县为黄陵县。 民国时代,时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历届政府都顾不上祭祀黄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很快陷入内外交困、穷于应付的窘境,自然视祭谒黄陵为“不急之务”,提不上议事日程。若不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孙中山机要主任秘书的邵元冲,凭借其在国…  相似文献   

8.
清明节黄帝陵拜祖张涛黄帝陵、黄帝庙位于陕北黄陵县城北一公里的桥山,南距西安约150公里。桥山,总面积为8500亩,下有沮水环绕,四周又有群山环抱,形如八卦,气势不凡。山上古柏生长面积1337亩,现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达3万余株,是全国最大...  相似文献   

9.
“中华一统”,不仅是中国古史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现实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中华一统”的研究,曾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碍。从国内讲,有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有“批儒扬法?”的法家统一和儒家分裂,儒法政治斗争贯穿历史始终的双线论的严重干扰;近来又有否定文化传统,否定一统的民族虚无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五十二年,一部最大最全的有关北京史地、名胜等的史料选辑《日下旧闻考》刻板问世,为当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了解北京历史的丰富史料。该书卷一百四十二回中,这样一段记载使我怦然心动:“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隆然,形如大冢,即渔子山也。其下有轩辕庙”。黄帝即轩辕氏,“黄”则象征着土地之光辉,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和以农耕为生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从黄帝开国(建国)算起。国父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开首就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史记》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殊而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海、陆二元并立的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在"华夏中国(中心)—四方万国(边缘)"的国家社会结构中,历代中央王朝政治的核心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大陆性文化,大陆性文化是显性、强势、正面的文化,海洋文化蛰居边缘、民间的地位,是四方万国中的"岛夷"、"诸番"社会,是隐性的、弱势的、甚至相当长时期是"负面"的东西,被长期排斥、抑制发展。中国文明史的这一特征,导致了在以汉文史籍  相似文献   

13.
苏明 《炎黄春秋》2001,(3):77-77
陈嘉庚先生(1874—1961)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的一个华侨世家。他17岁到南洋谋生,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实业家。陈先生又是著名的爱国侨领,曾为孙中山先生筹款资助辛亥革命。民国期间,他捐资助学,回国筹办厦门大学等数十所院校。七七事变后,他在国外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主席,领导南洋800万华侨,以财力、人力、物力支援祖国抗战,毛泽东主席曾题词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相似文献   

14.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21响礼炮声中,仪仗指挥刀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成立刀姿势直指苍穹。而第一位佩用指挥刀接待外宾的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就是王国宏。他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刀”。王国宏现在是三军仪仗队的副大队长,指导战士训练学习。我们见到的王  相似文献   

15.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吟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千百年来,人们对诗中所指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一直众说纷坛。有人作过调查,我国各地有80多处取名为“杏花村”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杏花村”有以下几处:山西杏花村在汾阳县东部,自北朝以来,就以产“汾酒”著名。村中有一口“神井”,井水“味如醴泉、甘馨清冽”,取水酿酒,馥郁芬芳。该村盛产的“山西汾酒”,为全国80家名酒之一。山东杏花村就在水讲英雄故地的梁山脚下,阳春时节,满村杏花怒放,素有“杏林飞霞”之称。江苏杏花村位于南京城西…  相似文献   

16.
1937年清明节(4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派员祭黄帝陵;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总部也派代表前来祭陵。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这还是第一次。根据史书记载,最早到陕西省中部县(今黄陵县)桥山上祭黄帝陵的是汉武帝刘彻,那是公元前116年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此后,历代不少帝王都派重臣前来茶陵,百姓自发来祭者也不少。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皇朝,建立中华里图政府的当年.即1912年3月.傅派人前往中部县祭黄皇陵。而1937年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的盛事,则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宣布重新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正>1940年5月9日上午,风和日丽,暖阳怡心。西安军邮办事处迎来了一位贵宾,四十来岁,气宇轩昂,面挂微笑,谈吐不凡。他就是应中华邮政局驻西安第三段军邮总视察林卓午邀请,来此做客的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面对中华邮政员工,周恩来滔滔不绝,分析抗战形势和前途,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演讲。随后,林卓午派车送周恩来去八路军办事处,并一路陪同。到达目的地后,林卓午拿出一个纪念本请周恩来题字。周恩来略为思忖,提起毛笔,在一页纸上写下"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八字,并鼓励林卓午继续办好军邮。周恩来的这八个字,  相似文献   

18.
张兆春 《丝绸之路》2011,(21):47-49
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应该知道中国为什么被称中华、唤华夏,我们为何被谓华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献记载、远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人类对动物的驯化等方面论证,认为1987年河南波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中华第一龙”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有关。温阳为“源项之墟”,“中华第一龙”应是颇项部族遗留下来的图腾形象。  相似文献   

20.
近日,以"茶道中国,和谐天下"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茶道之源"暨新昌·中华茶道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新昌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本届茶道节将于今年秋季在浙江新昌举行,并倡议发起申请"茶道"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作为茶文化中最精华的"茶道文化"却一直被误以为起源于日本,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