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历程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双方都以农业税为主体;第二阶段,中西开始分途,中国沿第一阶段的路径向前发展,西欧则转以工商税作为财政基础。第三阶段,中国赋税结构的演变再一次证明了农业税无可争议的地位。西欧则进一步提高了工商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总之,中西赋税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顾銮斋  丁翌 《安徽史学》2023,(5):142-151
中西中古社会的税收各有自己的内在逻辑。逻辑过程以赋税基本理论为起点,通过制税、用税和审计等实践性环节,形成自己的体系。税权实体在中国只有一个,即皇权;在西欧则有两个,为某一权力集体和王权。中国制税无专门组织,制、征一体,由皇帝控制;西欧制税组织为一权力集体,征收与否一般取决于纳税人或权力集体的是否同意。税款支用在中国一般由皇权决定,皇室消费、官员俸禄、军费开支等主要由纳税人负担;在西欧主要由权力集体控制,纳税人主要负担战费,王室消费、官员俸禄则出自王室。审计机关在中国只有一套,审计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在西欧通常有两套,一由议会执掌,主要是保护国税收入,以免国王或王室挪作私用;一由国王控制,以保证王室财政的完整性。在赋税基本理论的制约下,通过上述实践性环节,中西中古社会的税收逻辑呈现出显著的必然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陶冶 《丝绸之路》2010,(2):41-42
书仪作为古代应用文的范本,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着传统礼制的各项规范和要求,是一个时代社会风貌的反映。敦煌遗书中的书仪写本为我们了解中古社会的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学家们将社会一分为二成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前者是落后的、封闭的、静止的;而后者是先进的、开放的、流动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是显见而且多层次的,本文着重从社会交往的视角展现二者的不同。传统社会的社会交往是封闭式、依赖性、单一化的;而现代社会的社会交往则是开放式、自主性、多样化的。同时,社会交往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进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晶 《人文地理》1997,12(1):39-43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对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现代趋向为三种相互补充的研究方向,即景观学派、文化生态学派及环境感应研究。本文又对文化地理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意在丰富、充实文化地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社会中的传承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没有因为网络文化的出现而走向衰亡,相反,它们在网络社会中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并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化本身乃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它融通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和精神气象,从上层和下层、观念与生活的互动中,揭示社会和文化的特质,对历史悠久、积累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更具有本土特色和发展的优势。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同国家、种族和地区的人们,都需要吃饱穿暖,而理解却有不同。中国人对"生活日用"的理解,看重的是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对物的感知,自古就有百姓日用之教。从生活日用中提升概念,是中国人思维的特征。传统中国为礼俗社会,礼与俗分处于国家与民间的不同层次。俗一旦形成为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就具备了规范化的功能和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礼俗整合的后果,使得礼中有俗,俗中有礼,礼和俗相互依存,双向地增强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礼俗互动是中国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赵剑锋 《神州》2012,(36):103-103
英语写作重要性日益提高,但是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停滞不前,传统的写作教学不尽如人意。社会文化理论及其核心构念“中介”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新的视角,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Historical studies in ancient China have left us many bountiful legacies. One of them is the theory of (objective) history, whose major characteristics can be loose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1) a wide variety of literary forms, including theoretical remarks affixed to historical narratives and even special chapters and books on historical criticism; (2) continuity of research at many levels of historiographic theory; (3) reasoning through facts (i.e., basing theory on facts and offering arguments by following historical evidence); and (4) a wealth of masterpieces. Translated from Academic Research, No. 1, 2004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有关讨论中国古代疆域的论文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古代中国疆域范围即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或分裂的政权所管辖疆域的观点;接着,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疆域形成的新观点作了评述,并提出了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发展的阶段划分(即分期)以及规律和特征的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与西方各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史学理论。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差异,双方史学理论结构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非平衡性。即在共时性结构上,西方史学理论独立自主地形成了完整的内容体系,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侧重本体论与方法论而忽视认识论。在历时性结构上,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重心经历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方法论的转移,并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而由于近代科学的缺位,中国没有经历上述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历史学近代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的进程。现当代西方史学研究的实践证明,中观史学理论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地名学谈不上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阐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朴素思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①,在地名认识、命名原则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展,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笔姑且称之为“理论”。今天我们清理这笔历史遗产,既有助于了解古代地名学的学术成就,又可古为今用,为今天的地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淳 《史学月刊》2002,(7):5-12
中国国家起源研究应当深刻了解当代科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国际同类研究的丰硕成果,从史籍和编年学导向的学术定位转向科学的探索与阐释,揭示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动因和演变过程,充分重视和发挥理论研究对文献探索和考古学研究的指导和科学阐释作用,将中国的国家起源研究融入社会科学的世界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华夏民族的形成问题是古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上世纪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从缕析古史的角度,考察了战国时期华夏民族的融合。他指出战国时期随着现实中族群的融合,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思潮,具体表现为设计出共同的始祖、共同的地域。同时,顾先生指出,三代以来的华夏文化成为民族融合的文化基础。共同的始祖、共同的地域,以及共同的文化基础,促进了各族属在心理方面的相互认同,保障了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顾先生的研究,为此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古镇遗产分类及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东南文化》2012,(1):35-40
古镇是人类主要聚落形态之一,按其成因和社会功能可把古镇分为聚落型村镇、区域贸易中心型集镇、资源型或资源—产业型集镇、军事重镇型集镇和文化景观型集镇等。资源型古镇通常是在对某地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场镇,它的发展历程直接折射出区域社会变迁及其关联的社会背景,构成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对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旨在服务当地,在内容和形式上旨在使古镇的"形"与"神"与其生存空间达到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从而准确传达古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及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古都学近年来实证性研究蓬勃开展, 成果丰硕, 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形势, 强调了适时加强理论建设对推进这门新兴学科深入发展之重要作用; 同时对当前加强中国古都学理论建设从学术层面上提出了三点见解, 指出应充分注意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与任务、深刻把握其学科特性、恰当关注其学科组成的层次性与相应之理论体系之层次性; 论文还对加强学科理论建设之途径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是古代中日关系史、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称谓演变、历史分期、理论构架等几个方面着手阐述,并对先行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指出“大陆移民”称谓最符合史实、东渡日本的移民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发韧期、高潮期和持续期)、移民东迁符合“推——拉”理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在质和量上都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