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业计划》与浙江现代交通的构想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绘就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交通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孙中山这一构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却是国人现代化梦想的开始。孙中山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从宏观层面对铁路进行总体规划的专家,并具有世界性的知识眼光和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他对铁路建设是有研究的,对铁路沿线、沿海各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和前期论证,及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动,以点燃国人心中现代化之希望焰火。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几次来到浙江,均对浙江交通提出希望。"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基于永久。"支撑其宏大构想的基础理念,对以后乃至今天均有指导价值。从孙中山提出三大港计划之初至今,历史行将百年。与全国一样,孙中山关于浙江交通现代化的纸上构想一件件成为活生生现实。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孙中山的"革命破立观",是基于他明确表述和阐释的"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概念,将此两者合并概括的特指性称谓。回想1999年笔者赴台湾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发表拙文《〈建国方略〉著述时期孙中山的"革命之建设"观述论》(随后以《孙中山的"革命之建设"观》为题,辑入个人论集《晚清政事探研》,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一晃十几年过去,重新检视该文,在此基础上进而作扩展性思考,综合审视其"革命破立观",就此略陈刍荛之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环 《安徽史学》2002,5(3):64-67
孙中山历来重视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在其《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途径、原则、政策和计划。孙中山在其发展农业的思想基础上,已具有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民的思想。孙中山很重视发展实业,把发展实业视为“中国存忘之关键”。在振兴实业中,孙中山非常重视修筑铁路、开发矿业,并决心用全部精力从事铁路建设。为完成筑路计划,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孙中山一贯主张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确保主权。孙中山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思想,尤其是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曾经将中国革命划为三步,1906年他撰写的《革命方略》中提出了"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阶段;1914年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在党章中又将革命过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在训政阶段不再提"约法",而是"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负其完全责任",即以党治国。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5.
截至目前,中华版《孙中山全集》及台北《国父全集》收录的孙中山著述最全,此外《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集外集补编》、《孙文选集》等书又作了有益补充。①以下孙氏三篇佚文于上述各书中均未见收录,②亦为陈锡祺主编之《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所不载,特此辑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19年,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是其实施实业建国的真实写照。孙先生在这份被冯玉祥将军称之为“是我们中国唯一的对症药方”的实业计划中,从“交通之开发,商港之开辟,铁路中心及终点的城市建设,水力之发展。设冶铁制钢水泥等工厂,矿业之发展,蒙古,新疆之灌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关于铁路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著名的政治家,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后,他主张从建造铁路、发展中国交通着手,以达中国富强之目的.他强调交通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铁路建设则处于交通建设之首位,要求发展铁路,富强国家.为此,孙中山绘制了覆盖全国的七大系统铁路网建设计划,并主张采取“批给外人筑路“的方法来发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尽管孙中山关于铁路建设的思想在当时过于天真,但对于今天中国的铁路建设,仍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六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编《孙中山先生画册》(以下简称《画册》),这是反映孙中山生平事迹的大型历史文献图册,共收录七百多幅珍贵资料,形象地展示了孙中山立志革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到国共合作的光辉历程,再现了孙中山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它搜罗之丰富,考订之认真,是一本具有科学性、真实性的画册。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研究,是半个世纪以来人物研究中举世瞩目的一大课题。远在1896年,孙中山刚以革命家为世所知,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就将孙中山的自传编入《中国人名词典》之中。随后又有日人宫崎寅藏所撰《三十三年之梦》以及黄中黄《孙逸仙》的出版,进一步介绍和评论孙中山。1912年,列宁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0.
费雅君 《史学月刊》2000,(3):143-144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孙中山选集》上卷,84页)。他在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旋任全国铁路督办,立志从铁路人手,振兴实业,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认识到,要振兴中国实业,离不开对外开放,为此,他不辞辛苦,奔走呼号,在众多的谈话、讲演和论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对外开放思想。孙中山对外开放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引进外国的资金、人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等。孙中山说:  相似文献   

11.
臧运祜 《史学月刊》2007,5(8):56-63
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本人虽然基本形成了五权宪法的思想,但是较之于三民主义而言,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其实并未得到推广和宣传,当然也没有成为革命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独立各省制订的约法以及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既非孙中山的本意,当然也不可能体现他的宪法思想,而是与其"五权宪法"相背离的。孙中山在维护"临时约法"、并以之作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武器的同时,也对于这个武器进行了批判;在上述"扬弃"的过程中,其五权宪法思想得到了继续发展。孙中山晚年,通过多次演讲,五权宪法思想近乎成熟;1922年6月,叶夏声奉命起草的《五权宪法草案》,可以说是反映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弥足珍贵的法律文本。孙中山将其毕生奋斗的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现任务,作为政治遗产,留给了后世。与三民主义一样,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轨迹,也体现了非常鲜明的孙中山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编纂新版《孙中山全集》的工作中,编审者在以下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一、辨明文体,即在文体的分类上,注重"文""笔"之分;二、选择善本,即依据"百衲本"的传统选择善本;三、寻根觅源,即在题解注释等方面注重运用跨文化、跨语际的方法,考索准确的来源。在此基础上,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版本更可靠、相关信息更准确的《孙中山全集》。  相似文献   

13.
《独立评论》时期,胡适一改1929~1930年间发生"人权之争"时全面批判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立言方式,转而全面、深入地阐释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积极意义,并努力将之揉入自由主义的价值体系内来审视。胡适对孙中山政治思想态度的转变,表层上是源于他期望弥合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他的民族主义激情对自由主义理想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张代春 《史学月刊》2006,(10):124-126
孙中山退位、袁世凯上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段历史,自民国以降,占主导地位的有袁世凯“窃取”说(陈旭麓:《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孙中山“让位”说(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下,中华书局,第491页)及孙中山“还位”说(陈一容:《孙中山“还位”辩证》,《史学月刊》1997年第3期)。我以为,单从某一方面某一立场来看,以上观点不无道理;但倘若把这一事件置之全局,则有说理不足之嫌。以下笔者试图将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这一“过节”置于当时的背景之下,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进入现场,从积极层面探寻孙中山退位、袁世凯上…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霖 《江淮文史》2003,(3):101-113
一、在安徽合肥地区首次发现孙中山佚文1993年5月,我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合肥阚氏家谱》(民国十年刻本)残卷数册,该谱有序文二,一为合肥耆宿王揖唐作,一为孙中山作,写序时间皆为1920年4月上旬,地点皆在上海。从现有资料看,孙中山一生只为两部家谱写过序,第一篇即此序,《孙中山全集》未收。第二篇是1923年应湖北人詹大悲之请作《五修詹氏宗谱序》,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七卷。孙中山何以写此序?序中有说明:“阚君兰溪,从余治军有年,劳于国事,口不言功,有冯异大树之风,顷偕其族人……呈其新纂谱稿,请为弁言,余欣然嘉许。”原来,孙中山是应部属…  相似文献   

16.
近赏著名油画家李树基先生花费大量心血而成的巨幅油画精品——《孙中山先生在南洋》,心生诸多感慨。近世以来,关于孙中山先生之绘画作品颇多,然如李树基先生之选材独到、意蕴深厚、绘制宏伟,则为之甚少。  相似文献   

17.
徐渊 《钱币博览》2010,(1):43-45
在2007年第4期《钱币博览》上,曾刊出笔者《说说“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务”真相》一文。以英国收藏家黄中行先生所藏盖有“南洋同保兴业社之图记”的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作为孙中山亲赴越南为刚成立的同盟会筹集革命经费之实证,从而否定了《世纪伟人孙中山》一书中称该债券是宋嘉树在美国旧金山发行的虚构之说。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4年第四期《中国钱币》上,曾刊出笔者《孙中山发行百元面值中国革命政府债劵之售价考》一文,列数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团体在开展反清斗争各个时期所发筹饷债劵借还之比的变化情况:从兴中会时期"借一还十"的军需债劵,到同盟会前期"借一还四"的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再到同盟会后期"借一还二"的中华民国金币票,乃至辛亥革命爆发后粤省军政府"借一还一点五"的第二次执照,得出结论为:筹饷债劵发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与香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香港曾是孙中山早年求学之地;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创建革命机关、创办革命报刊、策划武装起义的大本营;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平息陈炯明叛乱、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以及孙中山晚年北上等重大事件,都与香港有着直接关系。《孙中山与香港》一文详细地介绍了孙中山与香港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天朝上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曾领先于世界,但进入近代以后,地位一落千丈,逐渐沦为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因而"赶超"西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的毕生追求。一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了赶超西方的思想。他在陈述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主张后写道:"此四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