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桑》1998,(6)
  相似文献   

2.
刚开始学写诗就知道邹荻帆老师。1973年,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学刊物做编辑时,从单位资料室里翻出一些大32开本的《诗刊》合订本,读上面发表的诗,被其中邹荻帆所写的有关洪湖和江汉平原的组诗深深感动,并为这位湖北籍的诗人所折服。见到  相似文献   

3.
正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3年周承恩老师退休,我前后与他共事十多年。周老师退休后,因同住一个大院(中央党校南院),我们还是经常见面、聊天,他还经常要我帮他借一些新出版的书。再后来,因患眼疾,他看书越来越吃力,我给他借书、送书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但只要见面,我们总会为一些共同的话题聊上一  相似文献   

4.
正雷达老师是兰州大学杰出校友。兰州大学中文人都以他为骄傲,我个人的文学评论道路也深受他的精神启迪。我现在特别怀念他在兰州大学文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的那几年,隔一阵他就回家了,我们见面、聊天,谈笑风生。他给学生做讲座时,我总是坐在第一排,用心倾听他对我国文学发展最生动的、在场的、前沿的分析与评断。有一次聆听时我还萌生了一个念头,对他  相似文献   

5.
王霞宙老师仙逝已近30年了。我很怀念他。王老是湖北枣阳人,解放前任教于武昌艺专,解放后则任教于华中师范学院和湖北艺术学院,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6.
听到陈炳应老师去世的噩耗。我恍惚如痴人一般,很久很久说不出话来。 陈老师患病时日已久。电话中他也坦然地告诉了我病情已经恶化。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还是因惊惧而恍惚良久。当泪水漫过我的脸颊。老师慈祥、和善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林晰 《炎黄春秋》2005,(6):70-72
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发生的前4天———2004年12月22日清晨,毕列爵老师在武汉与世长辞。他是湖北浠水县人,享年88岁。当天晚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征宇同志用电话传来这一噩耗,令我悲痛不已。我同毕老师交往60多年,除“文革”的一段时间外,我们师生之间几乎未曾断过联系。那还  相似文献   

8.
1994年1月31日收到了一份讣告,惊悉毕文彦同志于1月29日因病不幸逝世.我的心里感到非常悲痛.他的逝世已经三周年了,作为毕文彦老师的学生,我依然悲痛不已、深切怀念.他是我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启蒙老师,对我入团、入党、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教益实在是太深刻了.我永远敬佩他,怀念他,特把他对我的深刻印象记述下来,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9.
2008,多么吉祥的数字,这一年,北京的奥运会也开幕了。虽然是美好的一年,但也是因为这样,中国才要经历磨难吧!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多天了,四川遭遇了毁灭性的灾难,还能记起,那数月前罕见的大雪灾吗?使中  相似文献   

10.
我1945年毕业于陕西省西安技艺师范美术劳作科。因为在西安找不到工作 ,我就回到了家乡 ,先后在母校崇实中学和蒲城县二中等校 ,教美术劳作课两年。1946年冬 ,我和同学张西昌在蒲城县开了个中国画作品展 ,当时 ,我以为只要把画挂出去就有人买 ,可是到最后也没有一个人来买。只有蒲城县国民党驻军的一位师长看中了我画的《虎》和一张《仕女》画 ,说等我们画展结束后 ,要我送画到他们的司令部。我共得了当时国民党的法币2400元 ,这是我第一次画展的收获。回家后 ,父母很高兴 ,说我的画能卖钱 ,说我两张画就相当于他们半年的劳动收…  相似文献   

11.
“千里之行报恩师,桃李芬芳出朱门!”这是2006年五一节期间朱建华老师80华诞时,弟子们送给他的祝寿贺联。今年五一节,我照例给朱老师打电话祝寿并致以节日问候,却得知老师病重住院的不幸消息。5月10日,我出差刚到湖南长沙,即接到师弟的电话,说老师已经去世,两天后开追悼会,问我  相似文献   

12.
深切怀念我的老师苏秉琦先生杨富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季刊编辑部)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一位不平凡的长者——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著名学者苏秉琦先生悄然离开人世,长眠于九泉之下。我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怀念着这位88岁的老人——我敬爱的老师。苏老是一位十分...  相似文献   

13.
解放初(1950-1953年)我在上海市上海中学(以前叫“江苏省立上海中学”)读高中。那时的上海中学为什么好,为什么在全国赫赫有名,归根结底是那里英才荟萃。其中当然也包括学生生源好(考进上中很不容易,这有茅盾的短篇小说为证),但最重要的还是上海中学的老师棒,几乎个个都棒。至少我觉得听他们讲起课来比我后来在北大的那些老师还精彩。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教授在主持六卷本《世界史》编务会议上发言时突然发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这是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半个多世纪的史学生湃,既反映了他个人的追求,也反映了新中国世界历史科学发展的历程和趋势。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使他对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世界史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入发掘和精辟阐述,并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给予极  相似文献   

15.
正我10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记述赵毓英和麦赐球两位先生的一些事迹,因篇幅有限,无法将所有往事一一尽述。2015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70周年,而麦赐球曾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各项职务,为民进省市委的成立和发展作出过很多贡献。因此,10年后我又提起笔,展开记忆的卷轴,让麦老师这位我敬爱的老师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深秋的一天,我在儿童公北大门早市卖古董和旧书的地摊前碰到了张泰湘老师.他说他肝部有个阴影,当天就要去医院住院做手术,并说是良性的,没啥事,切下就好了.我知道张老师的身体素质特别好,退休以后一直没闲着.或大学任教,或经常到外地交流讲学,不停地挖掘黑龙江的民俗文化,并把其同考古文化、旅游文化、历史地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东奔西走,不辞辛苦,多次到依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献计献策,作出了不少贡献.说话时,张老师总是目光炯炯,面带着微笑,当时虽然已是深秋季节,但他却满面春风,显得很年轻,没有丝毫的疲倦和病态感觉.由于我忙于晨练,未能多谈,便匆匆告别,谁知这竟是最后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在荣氏家族创办的江南大学58周年校庆前夕——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老师不幸在京病逝。噩耗传来,令人十分悲痛,荣老师的音容笑貌和一些难忘的往事,总不时地在我脑海萦绕……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我在羊城造访老同学吴开斌兄,共同回忆起五十年代在武汉大学学习时老师们的风度和特点。他说:“当时的中文系,确是名师如云,灿若星辰。他们当中,有的是饱读诗书,擅长国学;有的是才华横溢,著作连翩;有的是立身行己,炉火纯青;有的老师更是博物多闻,大智若愚,外柔内刚,平易近人……”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谈起了敬爱的黄焯先生。  相似文献   

19.
吴怀祺 《史学月刊》2001,(2):137-139
白寿彝先生把自己一生贡献给史学事业.他的治史体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研究历史是为了推动历史发展的气魄,治史中不断创新的器识以及世界史的胸怀.先生研究历史的眼光是开阔的,他总是从世界范围内认识历史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丽娟  郑湘斌 《铁军》2022,(1):21-22
<正>我们的父亲郑德胜,乳名得胜子,1921年出生。据家谱记载,200多年前,郑氏家族由江西翻山越岭陆续迁入湖南汝城南洞乡西边山,以帮别人耕作、放牛、挖采山货为生。从父亲记事起,陆续听到家人与乡亲传说了许多有关红军的故事,特别是1928年朱德率红四军进入汝城南洞乡,召开了群众大会,发动群众打土豪、插牌子分田地,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同时成立了湘粤赣边区游击队,这些消息迅速在大山深处传遍。山里的庄稼人,纷纷议论着这些新鲜的事情,对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来说,拥有自己的土地,那种期盼,那份渴望,如久旱逢甘露甜在心里。有了自己的土地,辛勤地劳作,一家人吃饱了肚子,日子才有了盼头。对保卫土地革命成果的游击队员,群众也是打心眼里认同拥护。山里人认为,他们是自己的队伍,于是,就有不少青年人报名参加了游击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