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一峰(1907-1998),又名立,自号大走客,别号吴窦圃,斋堂名一峰草堂。他出生在浙江平湖,终老于四川成都,终年91岁。定居成都66年。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国画家吴一峰先生,是20世纪传统写生山水画的一代大家,一生举办过多次画展,尤其是2007年8月20日至12月6日,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浙江平湖吴一峰艺术馆、杭州西湖美术馆和四川美术馆隆重举办的“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巡展,在北京开幕式上,首发的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图书:《一峰草堂师友信札》、《吴一峰山水画集》、《吴一峰艺术年谱》、《吴一峰研究文集》和长卷集,  相似文献   

3.
“吴一峰蜀游画展”于1937年7月2日至8日,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四楼展厅举行。参展作品80幅,开幕这天盛况空前,上海诸位师友及各界朋友光临画展。刘海粟、郑午昌、张大千、张善子、黄葆戌、谢公展等纷纷为吴一峰的画题跋祝贺。老师郑午昌在上海美专时一直很关注家乡学生吴一峰的成长,曾将他的、由黄宾虹作序的《中国画学全史》送给吴一峰。这次又看到吴一峰人蜀后的新作,非常高兴,便对吴一峰说:“画题材新颖,将蜀中的风景名胜全面的、以中国画的形式面示沪上各位,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你是第一人也!”接着又说:“一峰,蜀中之行不只万里啊!所得取之于自然,你的画风突变,足以振起画苑!”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蜀中近四年的故居。1962年,国务院公布成都杜甫草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发掘这块文化圣地的文化资源,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落实贯彻成都市委、市府200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杜甫草堂水环境综合一  相似文献   

6.
林鑫 《巴蜀史志》2006,(4):63-64
成都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是灿烂的巴蜀文明发祥地之一。现今,成都保留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如万里桥西一草堂——杜甫草堂;全国最大祭祀诸葛亮的场所——武侯祠;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长江流域四大禅林之一——宝光寺;中国唯一一个建在地上的皇陵——永陵等。这些名胜古迹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古代成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同时这些古迹中的大量塑像中,有与众不同,不同常理的“另类”塑像。欣赏这些塑像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5日。上海市嘉定区陆俨少艺术院和浙江省平湖市吴一峰艺术馆主办的“吴一峰书画艺术展”首次亮相陆俨少艺术院展厅。2月4日上午10时30分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有嘉定,平湖两地的有关领导,陆俨少之子陆亨和昊一峰家属代表及美术爱好,下午举行了座谈会。[编按]  相似文献   

8.
简讯八则     
《收藏家》2007,(9):94-94
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在京举办吴一峰(1907-1998年),浙江平湖人,早年求学于上海美专。1932年随黄宾虹入蜀讲学,因迷恋巴山蜀水的奇丽壮美,乃留居成都。60年来,足迹踏遍云贵川三省,将西南风光尽收笔底,创作了大量风格鲜明的写实山水画作品,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下了珍贵的一页,得到众多师友如黄宾虹、  相似文献   

9.
成都草堂寺和浣花祠的创建年代,得名之由,历代之演变,几经更迭,诸多异说,莫衷一是。笔者据现有资料申论于下,以飨读者。 (一)草堂寺 一、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草堂寺。 见《文选·北山移文》李善注引梁简文帝《草堂传》说:“汝南周颙昔经在蜀,以蜀草堂寺林壑可怀,乃于钟岭雷次宗学馆立寺,因名草堂,亦号山茨。“周颙任成都令  相似文献   

10.
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萦回环绕,水光涟漪,林木葱茏,景色如画。溪畔座落着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故居——成都草堂。(图一、二)这座优雅的古迹,一千多年以来,曾历尽沧桑。当人们在这里愉快地参观游览时,可曾想到:是谁保存了这座草堂的遗址,并使它相沿于后世? “思其人而成其处” 在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杜甫因严武病逝而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成都而举家东下。他离开成都之后,草堂遂为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妻任氏所居。当时的嘉  相似文献   

11.
岱峻 《巴蜀史志》2002,(6):45-47
有一幅很经典的照片: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游杜甫草堂,走到花径的影壁前,见有两个碎瓷镶嵌的大字:“草堂”,毛泽东背着手,面壁沉思。摄影师按下快门。此后,这里成了游人摄影的圣地。  相似文献   

12.
徐康 《巴蜀史志》2006,(2):61-62
文化名城成都,不仅有草堂。还有草玄堂。 “二堂”,连着历史上两位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3.
“人日游草堂”,是成都民间自晚唐以来即已有之的习俗。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人日出游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习俗。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入蜀后曾寓居的地方,今已成为人们朝拜诗圣的游览胜地。曾有杜甫与高适人日和诗的典故流传于世,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感动了后人,人们便选择人日游杜工部草堂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4.
成都人为何选择人日游访杜甫草堂?迄今为止,不外乎两种解释:其一说当年高适(706-765) 与杜甫有“人日题诗寄草堂”的唱酬,遂触动后人之雅兴;其二则讲是由于近人何绍基(1799-1873) 在咸丰甲寅(1854年) 写了一副“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对子,从此便开了“人日游草堂”的习尚。笔者以为:前者仅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且语焉不详;而后者则有些想当然,以至使因果倒置了。一、人日与《竹枝》所谓人日,即指农历正月初七。旧俗从正月初一至初八各有所属。《北史·魏收  相似文献   

15.
杨惠岚 《旅游纵览》2022,(14):106-108
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大众对旅游更加注重于品质追求、个性规划以及精神感受。“传统式”旅游参观深受时代环境的局限,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覆盖普及,一种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沉浸式”旅游体验逐渐兴起。四川省成都市青阳区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打造“沉浸式”体验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为了顺应新时代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大众身临其境的体验需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应从陈列、讲解、文创和氛围等方面进行“沉浸式”多维度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出生在长江下游,50年前上中学时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遐想着:将来到了成都,一定要把飘落江边的茅草捡拾起来送回杜甫草堂。44年前我跋涉数千里来到成都,首先瞻仰的是杜甫草堂,然后游览了其他名胜古迹,直观地感到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明古城。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5,(5)
新华社成都讯许多有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文物资料正从各地源源寄到诗人故居——成都杜甫草堂(前曾称杜甫纪念馆)。目前,草堂正修理。已搜集到关  相似文献   

18.
成都青羊宫古窑址地处西郊浣花风景区东端,系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游览区名“陶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成都隋唐窑址文管所筹措资金,着手二期改建配套工程。该项工程遵照“成都陶瓷博物馆”总体规划方案,依照川府(1994)170号文件精神,在遗址重点文物保护区7亩地内实施。“陶苑”园庭改建设计方案,聘请草堂博物馆园庭专家杨永木负责设计。方案经市文化局、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定,委托郫县古典建筑公司施工;  相似文献   

19.
吴一峰从小立志走面对社会、深入生活、体察自然的写生山水创作之路。1930年、1931年先后赴海宁、浙西名胜写生创作。1932年随黄宾虹入蜀写生讲学,并留居成都。从此对四川各地的风景名胜进行了反复深入地观察写生,创作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风貌的写生山水作品。1946年、1948年遍游云南、贵州两省,诞生了一批描绘滇、黔风情和人文景观的优秀作品。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吴一峰在创作的观念、题材、技法、风格上进行自我调造、自我革新的时期。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社会建设及其发展变化,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一峰屡受挫折,但仍写生创作不止。70岁以后,老而弥健,频繁远行,写生不止。  相似文献   

20.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东奔西走,所到之处,除了留下无数沉郁顿挫的壮美诗句之外,还留下了一座又一座漂泊生活的标志———草堂。如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甘肃成县(同谷)杜甫草堂,还有世人不太熟知的天水(秦州)杜甫草堂。如果说世上的英武者莫过于天水人飞将军李广,那么世上的大文豪莫过于祖籍天水的谪仙李白。这位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唐代大诗人,一生四海为家,高挂诗歌的风帆,于楚汉幽燕之间云来鹤往。他一定也悄然来到过他的老家天水,因为天水的南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