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欧与苏联东欧的经济关系是战后东西方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对世界政治有着广泛的影响。战后,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随着东西方政治关系的变幻,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先是持续近三十年的“冷战”时期,这一时期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十分冷落;然后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东西方政治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黄金时代”。西欧与苏东,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由六十年代起,苏联在军事和经  相似文献   

2.
苏联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存在着传统的经济贸易关系,尤其是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与日本在经济上互有需求,地理邻近,海运方便。这些给双方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除两国交战的情况外,贸易关系未曾中断过。本文简介日、苏两国二战后到恢复邦交前的贸易情况。  相似文献   

3.
苏联西伯利亚的人口地理变化与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号称苏联的"资源宝库",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政府就一直重视西伯利亚的开发,整个苏联经济对西伯利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苏联经济学家提出,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应以全苏优生的速度发展西伯利亚的经济。然而,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人力不足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一直很尖锐,而且还有不断加重之势,这已成为加快西伯利亚开发的一个十分不利的限制性因素。分析苏联西伯利亚的人口地理特征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对于了解西伯利亚乃至全苏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租佃和雇佣劳动在苏联二十年代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专门研究苏联农村社会经济关系的专家В·П·达尼洛夫在《农业集体化前苏联农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一书中说:“半数以上的农户参与了租用和出租生产资料,大致相同数量的农户参与了劳动力的买卖,约三分之一的农户参与了土地的租佃。”由于这个问题对苏联农村整个的社会经济关系和  相似文献   

5.
裴桂芬1.15蔡明哲1。40万本太1。46张达明等1.60李秀敏3.19高惠群3.30钱蔚2.47张宗愕2.35吕有晨4。1张宗愕4.7于正旭4。12张曙霄4.14张达明4.25李阁楠1。101。512。12。62。112。15安荣姜刘·经济·日本的商业惯例南朝鲜产业技术发展浅析泰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措施中苏中蒙经贸新途径苏联的经济特区苏联在生态间题上的反思浅析南朝鲜对苏联远东地区的投资和开发苏联经济危机述评中日经济关系在东北亚地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军工企业的转产日本海外投资立国及投资倾向东盟四国经济的崛起转向东北亚·政洽·日本国会议员的构成及其…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配置及经济效率社会生产经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按计划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情况。各加盟共和国和各经济区在经济上的全面发展同按苏联各个地区合理地配置生产力有直接关系。在国民经济实践中正在贯彻列宁关于要全盘考虑和全面解决每个地区,包括很小的地区在内的经济发展的各项指示。在组织社会主义计划的开始阶段——在拟定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和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阶段就已经采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原则。这个阶段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到本世纪末世界经济走势与亚太地区和我国的发展论日本经济研究的“方法论”宋绍英亚太地区的发展与中日关系人口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税制改革方案简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松方紧缩财政与地税交纳期限中苏边境贸易口岸浑春长岭子地区的发展前景探讨苏联经济结构浅析苏联战后初期安全保障性经济发展战略是否成功?关于吉林省发展同苏联经济关系近远期战略的几点思考肯向前1.1马秀芬1.4肯向前2.1钟路2.31张运平‘2.39赵子辉3.28周颇伦3.33于国政1。46张宗愕31沈志恩3。6许维新4.11八O甲.︷吕,dC八︸1土,1 nU1止gd月峪Q…  相似文献   

8.
冯春萍 《人文地理》1989,4(2):52-59
本文阐述了苏联地理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情况,从纯粹的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截然分离发展为统一地理学,从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发展到类似西方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而且还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探讨了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中最为流行的观点--系统结构,以及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革新的主要趋向--经济化、社会化、生态化、计量化。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技术对苏联生产力布局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苏联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苏联提出国民经济由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的经济战略以来,把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经济任务和社会任务都寄托于“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急剧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提高效率便成了苏联“全部经济战略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进步又是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苏联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按地域组织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越来越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布局和发展区域经济是组织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复杂的区域性经济问题是苏联实现新时期经济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七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开始由粗放式经营逐渐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苏共二十四大提出的集约化方针和二十五大提出的经济战略都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而这个时期苏联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与苏联自1950年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以来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之后又出现了光明的前景。本文拟对这40年的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做一简略的回顾与粗浅的分析,同时对今后中苏经济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即与苏联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1950年4月19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它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从此中苏经贸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论经互会     
1949年1月,苏联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决议。4月举行的经互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这一国际经济组织的诞生。经互会的成立是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事件,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40年来,经互会的活动方式和范围几经变动,它在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苏联,曾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久,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的便是苏联。面对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可能出现的武装干涉,面对恢复国内经济的艰巨任务,同苏联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将自己的首访国定为苏联。  相似文献   

14.
战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北是战后中国诸多矛盾的交汇点,中苏、中关、国共所谓三国四方关系在此交织,极大地影响着战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战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明为经济问题,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暗又不可避免地与中苏、中关、国共关系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的发展变化等纠缠一体,表现为政治、外交与国际关系问题。苏联强占所谓“战利品”,并要求经济合作,既无法理依据,又乏道德立场,且事关中国国家利益与民族感情,国民政府的拒绝应为正当。但实际上,国民党在战后东北所处为两难处境,如何既不失国家与民族利益,又维持其党派利益,需要高度平衡的政治与外交战略战术。而国民党对东北的政策基本上是被动应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此问题上,国民党徘徊在谈与不谈之间,前方与后方的看法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又不能恰如其分地协调一致,更因苏联对东北“过度之安全感”,使得国民党无论做出何等让步,苏联总是“猜忌不安”,从而不断制造麻烦。这又使国民党内对苏联的看法分歧不一,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最后的失败结局也就事出必然。  相似文献   

15.
越南抗美战争期间,苏联和北越的关系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越关系貌合神离。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苏联有意接近北越,但北越对苏联是不信任的。第三阶段: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苏越关系逐渐变得密切。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走出困境的战略思考黑龙江省社科院陈日山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的新形势苏联解体以后,西伯利亚的地缘关系和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西伯利亚处于前所未有的被动态势之中。在对外关系、经济联系方面,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苏联存在时期,耗...  相似文献   

17.
陈永贵 《黑龙江史志》2009,(7):40-41,43
越南抗关战争期间,苏联和北越的关系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越关系貌合神离。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苏联有意接近北越,但北越对苏联是不信任的。第三阶段: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苏越关系逐渐变得密切。  相似文献   

18.
张洁 《神州》2013,(4):225-226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而言,既要看到苏联对影响因素的授予过程,更要深入分析中国对苏联因素的接受和内化过程,关注本国领导人特质、领导层经验、下层群众响应等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环节,从而构建出苏联因素在中苏两国问由“授”到“受”的完整路径,并对苏联影响中国经济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一苏联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政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首先要服从政治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到经济利益。这是现今苏联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指导方针,是它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自六十年代末,特别是68年入侵捷克后,苏联明显地走上了扩张争霸的道路,但它感到经济实力不足,军事上还有逊色。为了改变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改善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效率低状况、原料和能源产地东移,进行了经济改革措施,重视发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实行集约化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苏联的解体,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在这种条件下,建立和发展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关系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利用当前对我国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发挥国内经济优势,适应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气候,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