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闫帅 《神州民俗》2009,(10):58-59
土壤,是中国农业大国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华夏原始民族的刀耕火种古老耕作方法,到秸秆还田等土壤生态保护的现代科技开发,可知一部现代农业科技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史。在人与自然与人类生态环境高度和谐追求背景下,挖掘原始刀耕火种土壤生态保护技术积累对现代秸秆还田科技开发的作用,研讨其传承发展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是指受自然因素(如降雨、风力、土壤、坡度、植被、地质等)和人为因素(如战争破坏、砍伐森林、滥垦滥牧、修路开矿等),造成土壤侵蚀和地表迳流,致使水土资源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带来了植被破坏、土地沙化、耕地减少、肥力下降、土壤干旱、洪水下泄、江河泛滥,生态失调,环境恶化,严重地阻碍和破坏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工矿、交通、名胜古迹、历史文物的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以陕西为例,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1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70%。水土流失是从土壤侵蚀开始的,依照侵蚀的动力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四种。这种侵蚀的后果,就文物保护而言,不仅破坏了文物存在的人文环境,而且使文物本身受到了直接的破坏。例如陕北土地沙化,使西夏国都统万城变成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树辉  海春兴 《人文地理》2000,15(5):65-67,71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今新的人类生存文明观,她起自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反思和认识,也体现了人类对新世纪以及长远未来的展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实现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才使得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牧业生产大区,同时又是我国重点的经济落后地区。以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等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就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加以分析,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夏宇旭 《北方文物》2018,(1):103-107
辽代大量农业人口迁入西辽河流域,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移民在草原上大规模开发农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草场锐减,土地沙化,致使统治者不得不生态移民以减轻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南非土壤保护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茂宏 《世界历史》2001,11(5):31-40
利用土地是农业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方式。以前学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着重关注土地关系的演变和农牧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对农牧业生产的自然基础——土壤的关注。这种研究至少是不全面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理论体系至少是有缺陷的。对土壤的研究以前似乎只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范畴,强调造成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和专业知识及专家在土壤保护中的核心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6.
李程 《满族研究》2001,(3):18-22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空间。轻视环境建设,最终导致水资源枯竭,土地沙化,气候异常。辽西民族地区干旱相当频繁.此次大旱严重影响少数民族群众的正常生产和地方财政收入。干旱受气候、土壤、植被和社会因素所制约。其社会因素中,人类活动对干旱的影响较大。只有通过综合防治,治理农、林、牧和山、水等几方面措施集中实施.才能改变目前的干旱状况。抓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是辽西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宋东洋 《风景名胜》2021,(7):0196-0197
我国农村产生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为了实现能源的可循环利用,国家倡导用农作物秸秆,通过其产生的厌氧进行发酵来产生沼气,实现秸秆资源高效的回收。现阶段,我国运用规模化秸秆发酵沼气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这基础上,对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的集成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能够有效提升技术运用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社会长期分裂对峙,但北方农业仍在向前发展:一、耕作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大的进步,牛耕得到广泛普及,畜力耙及牵引软套都被发明出来,传统的耕一耙一耱北方旱田耕作体系形成。二、继承汉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强调“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发展区种法,重视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三、农业中畜牧成分增加,是北方农业适应外部变化的一次重大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农业增收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总体看来,是进大于退。  相似文献   

9.
王敏 《神州》2012,(20):14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收集整理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决非出于猎奇,亦非怀旧情结,对于生于这块土地,长于这块土地,如今又在这块土地上"耕作"的人,应尽量多的了解这里的过去,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存。因此,我们除了需要研究地方史之外,也要重视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这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金颖 《满族研究》2007,8(4):54-61
水田农业是近代迁入辽宁省地区的穷苦朝鲜移民移居成功的根本性的生存手段。在北方旱田耕作技术体系形成的基础之上,朝鲜移民带来的水田耕作技术,作为新的生产力,代表社会经济变化趋势,为他们最终得以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本文论述了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辽宁省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与朝鲜移民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特点。事实上如果朝鲜移民不从事我国当地关内移民所不熟悉的水田农业,水田农业不发展而受阻滞,就不可能形成朝鲜移民社会,而朝鲜移民社会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辽宁省各地水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藏的土壤     
西藏的土壤李明森西藏幅员辽阔,地形起伏大,生物气候条件复杂,因此,土壤类型多样,计有28个土类、67个亚类,是我国境内土壤类型最多的省区;尤其是地势高亢,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与高山占据土地面积的86%,成为我国高山土壤主要分布地区。多样化的土壤类...  相似文献   

12.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9,(1):59-59,61
<正>清代农书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特色是实用操作技术的丰富、详细,覆盖面扩大,超过了前代。举凡大田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复种指数的增加,土壤耕作理论和操作技术,施肥技术,良种繁育、园艺、造林、蚕业、畜牧兽医、渔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以及农具、农田水利等都有涉及。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地方性农书,数量和质量均超过了宋元明时期。其操作技术切实可行。清代农书的另一特色是专业性农书大量涌现。其  相似文献   

13.
初中本国史「土地所有关系的改变」一段内提出「土地的自由买卖」和一部分农奴摆脱了领主的束缚转变为农民这种自由买卖是怎样开始的、农奴怎样摆脱领主变为农民的。(高润身提问)我国历史,从西周开始,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周天子把殷的奴隶制度推翻后,就把殷族奴隶主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的子弟和功臣——诸侯,大夫,士等等。这些诸侯和大夫既是土地的所有者,也是人口的所有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直接统治者,农奴是随同土地一齐封给领主者,他既受着领主的经济剥削,更受着领主的政治压迫,虽然比之奴隶是得到了一些解放,而却被牢固的束缚于土地之上,农奴对于领主有很紧固的隶属关系。剥削形式(?)取「井田」制度的力役地租,农忙时期须先到领主的公田里替他耕作,连自己支配劳动时间的自由都是没有的。我国土地买卖制度最早开始于春秋时代,公  相似文献   

14.
他勤奋耕作,用笔──藏族曲艺作家索次访问记刘澜大凡农民种田都需要农具与辛勤的耕耘。索次不是农民,但他给记者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作为西藏人,我应该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的乡亲们耕作”,这话不禁令人想到在那村野卫土生土长终年劳作不缀种田的农民。当然,...  相似文献   

15.
代人受过     
《山茶》2009,(7):28-28
长江源、黄河、澜沧江发源的青海高寒草原和草甸上,鼠兔的鼠洞随处可见,星罗棋布。许多人指责鼠兔是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这些“鼠辈”与畜争食、啃草掘洞,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然而,中国林业科学院和安徽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三江源的鼠兔其实是在代人受过,造成三江源地区鼠害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16.
地处康藏高原,在国土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除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外,210多万亩的土地使是50多万甘孜州农、牧民赖以生存之本。半个世纪前,封建农奴制度下的甘孜州,60%的土地掌握在仅占人口4%的农奴主手中。广大农奴靠出卖劳动力,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为其粗放式耕作。一年到头,这片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土地给农奴们带来的常常是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贫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甘孜藏区跨越千年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使得每一个农奴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家园。甘孜州广…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2,(3):162-163
行程亮点 鄂尔多斯草原位于内蒙古南部,和东部那些水革肥美的草原不一样。是沙化的草娘,属靠近沙漠边缘的半荒漠,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华北日系农场的殖民经营--以天津地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沿海碱荒地带,自明清以来农业垦殖发展较快,逐步成为华北主要水稻产区。华北事变以后,日本为掠夺稻米、棉花等农产物,投资组设农场,强征当地土地、劳力,进行殖民土地开发,对华北日军的军粮供应,发挥了较大作用。日系农场多沿用旧租佃制,将土地分割小块出租。并未带来先进耕作方式,耕作者负担也比战前大大加重。日系农场在1941年前后较为活跃,到战争后期,由于周边抗日力量的兴起,不断遭受打击,最终陷入困顿。  相似文献   

19.
鸿沟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河流湖泊被淹废,大面积的农田变成了沙丘或沙地,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影响了本地的农业发展,还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南迁。  相似文献   

20.
郭佳 《神州》2014,(8):191-192
目前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并且土地产权界定不清,导致我国土地纠纷频繁出现。通过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土地征用制度相比较,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举措,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