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晨 《湖南文史》2009,(7):34-34
中国古代素以酷刑闻名,其中尤以满清十大酷刑最为残忍。但具体为哪十刑,说法不一。剥皮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为明代常用酷刑。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是否曾以“剥皮实草”酷刑惩治贪官污吏 ,王世华先生提出质疑 ,认为这种说法是赵翼误信明人野史而记入《廿二史札记》 ,并以《大诰》不载此刑、明初计赃应用贯不用两等观点 ,否定“剥皮实草”记载的真实性。本文由探究最早记载此酷刑之《草木子》一书面貌为发端 ,逐一对王氏提出的疑点予以分说 ,并以海瑞上疏言及此刑时所引起的反应情形为旁证 ,认为虽缺乏官式记载 ,但“剥皮实草”确为明初采用过的刑罚  相似文献   

3.
陈琳 《神州》2013,(5):173-173
酷刑是一种对人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极度痛苦的行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酷刑行为在国内一直都存在。本文意在挖掘酷刑,量中国的表现形式,结合我国国情,为中国走向“无酷刑”的法制社会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是佛教地狱观念广泛流行的时期,也是社会上法外酷刑泛滥的时期.这些酷刑的存在,既与当时法律的规定不相符合,也与传统的儒家仁爱与道家贵生思想大相径庭,而与佛教地狱传说中的种种酷刑描写颇为相类.本文认为,南北朝以至唐宋时期法外酷刑的泛滥,与佛教地狱观念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佛教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轻视现世、追求来生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民众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酷刑在中国历史上的"复活"及其"合理化"提供了宗教-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辽代是以契丹民族为主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法律发展经历了兴衰的过程,在看到辽法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法律中存在的酷刑。辽代的酷刑多种多样,极尽残忍,有好多酷刑是辽代的首创。辽代的重罚重法没有更好地维护辽代的封建统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动荡的因素,加速了辽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6.
明朝处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其刑罚要比唐宋时期严苛,这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明朝酷刑的种类以及残忍程度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在司法上更是滥施酷刑、法外用刑。这些残酷刑罚的实施虽带来了相应的结果,但总体上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振丰 《沧桑》2009,(2):26-27
明朝为维护集权的皇权专制统治,施行了很多酷刑,其中廷杖就是十分典型的一种。廷杖是皇帝对犯颜直谏或忤旨的官员杖责于殿阶之下的一种刑罚。明朝廷杖施用贯穿于明王朝始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泛滥阶段;衰亡阶段。明朝的廷杖具有鲜明的特色:随意性、侮辱性、残酷性、长期性。这种酷刑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有许多的酷刑,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动不动就株连九族、十族,甚至还会牵扯到邻里。仅方孝孺一案,朱棣就在杀了九族(上数四代、下数四代的直系及旁支同宗同族者)之外又加了一族,即他的老师和门生也受到了牵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残忍的一次,此次遇难者总数  相似文献   

9.
外刊摘要     
正德国《明镜周刊》12月15日封面文章酷刑丑闻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近来公布调查报告,不留情面地披露中央情报局自"9·11"事件后对恐怖嫌疑人使用水刑、电钻恐吓、殴打等极端审讯手段,残忍大大超出了法律允许范围。这些酷刑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秘密监狱对恐怖嫌疑人的审讯,使囚犯遭受肉体折磨直至失去知觉,继而精神无助,陷入崩溃。虐囚丑闻使美国丧失道德权威,但美国当局至今拒绝对涉案特工进行法律审判,许多特工人员并不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姜涛  沈厚铎 《中华遗产》2009,(9):114-123
中国古代刑律中酷刑充斥,且以封建礼教为立法思想,轻视法理。清末,列强就以“中国法律野蛮、落后”为借口,无视中国主权实行“领事裁判权”。那么,是谁将中国法律推向近代化?我们来掀开清末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剥运是清代漕粮河运中的转运办法,是清廷应对北运河水环境制约的重要手段,选择杨村河段为起剥节点,与这里水环境变化密切关联,所实施的制度与措施,即如剥船置备、产地、需求量,剥运章程的调整及起剥定例的灵活实施等,均以适应该处水环境为宗旨。清廷通过不断调整起剥相关政策和加大经济投入,缓解北运河水量多寡与是否起剥、是否封雇船只以及转运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突显出国家行为主导下的水运管理、跨地域资源调配运转模式,可见漕运在水环境变迁中被动调试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运河漕运剥船是专门用于剥挽漕粮的船只。元末明初是漕运剥船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永乐朝以后北运河沿岸的剥船设置范围逐渐扩大。入清后,因运河水情、通航能力和航行方式不一,漕船每至河道淤浅之处受阻,清廷遂置体积较小、船底平缓、载重较轻的漕运剥船,分载越浅。相较于明代,清代漕运剥船设立的范围和规模更广,清廷在北运河段剥船的基础上,增设其他运河段剥船,以备遇浅起剥。晚清漕粮海运,沙船径直天津,然向来“沙船不入河,河船不放洋”,故北运河段的剥船设置依旧。清代漕运剥船的设立实现了漕粮运转的区域化和资源调配的细分化,体现了清代社会治理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发掘以来 ,曾多次发现商代车马坑。但在解放前 ,因受当时发掘条件所限 ,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子的遗迹清理出来。19 5 0年在河南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地 ,夏鼐先生带领数名技工 ,通过精心操作 ,剥剔出十几辆已朽为尘土的木车遗迹。后来 ,随着发掘经验的积累和发掘技术的提高 ,新中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大司空村、孝民屯南地、白家坟西地、郭家庄西南、刘家庄北地、梅园庄东南等处的商代车马坑的发掘中 ,经过精心细致剥剔清理 ,将数十辆殷代车子发掘出来 ,为复原商代车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也为研究商代车制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剥色是古代纺织品染料分析的第一步。如何选择合适的剥色方法和试剂是做好染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模拟古代染色样品及其老化样品为对象,对染料剥色方法和试剂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古代常用的九种植物染料苏木、茜草、紫草、栀子、槐花、姜黄、黄柏、五倍子/栗壳靛蓝对现代丝绸用古代方法模拟染色。选取DMF、乙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2%碳酸氢钠(pH=10)、盐酸/甲醇/水(2:1:1) (括号中为体积比,下同)、3M盐酸/甲醇 (1:1) 和10%硫酸/乙酸乙酯(1:1)等溶剂对各种染色丝绸进行剥色实验。此外,对染色后的丝绸进行老化,并将其与未老化的样品做剥色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甲醇/水、DMF、乙酸的剥色效果好,但盐酸/甲醇/水体系丝纤维水解严重。苏木、茜草、紫草、栀子、姜黄、黄柏染色丝绸用甲醇/水、10%硫酸/乙酸乙酯、2%碳酸氢钠剥色均有一定效果,姜黄和黄柏染色丝绸也可以用乙醇和水剥色。媒染染色丝绸用EDTA/DMF的无损方法剥色效果好。五倍子和栗壳丝绸用水或70%乙醇剥色效果好,靛蓝丝绸用吡啶、吡啶/水、DMF、乙酸剥色效果好。热老化丝绸上色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和交联作用,剥色效果不如未老化的纤维。如果剥色试剂不符合后续分析的要求可以用蒸干重新溶解或者萃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救赎     
在欧洲历史上,从1500年到1782年处死了6万名女巫,其中40%在今天德国的版图内被处死。随着德国掀起“平反昭雪”风,人们发现,那些被控为女巫而受到酷刑、火刑的人,包括儿童,大都是被他人所陷害  相似文献   

16.
盛世才每次逮捕人,都不需在被捕者的身上或住所搜查出什么“犯罪”的罪证,所有“罪证”都是根据被捕的人在监狱里受过酷刑后的口供,这可见盛世才所冤诬的人之多。据说无论你是怎样一个铜皮铁骨的好汉,受过10种盛世才的酷刑后,10个人有9个都没有不照审判人的旨意招供的,杜重远自诬为“托匪”就是这样。我在监狱里曾经看见一位姓焦的东北人,是以前盛世才手下的团长,为盛世才诛杀异己出过很大的力,立过“功”,后来被提升为粮服处的处长,不到半年,就被盛世才以“阴谋暴动”的罪名逮捕下狱。他自己觉得他是一位最忠实于盛督办的人,而突然被诬参加…  相似文献   

17.
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成立于1933年3月3日,9月迁入南岗区山街原伪哈尔滨市政筹备所楼内(今一曼街241号,东北烈士纪念馆址),曾一度成为哈尔滨市伪警察机构的中心。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为反抗日本侵略者而被俘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在这里受尽酷刑折磨,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相似文献   

18.
肉刑是中国古老的一种刑罚方法。它不仅使人遭受肉体痛苦而且因受刑后明显又有耻辱刑性质。随着社会进步,肉刑被视为腐旧的残渣,被远远地淘汰。古代肉刑的废除对当代反酷刑有怎样的启示,我们应该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统治哈尔滨时期,曾发生过日伪政权镇压左翼文化人爱国活动的“口琴社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口琴社成员先后有十几人被逮捕,均遭受酷刑折磨,有的被判徒刑,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剥隘曾经很出名。 剥隘古镇位于323国道云南、广西交界处云南一侧,历经千年。这里是右江的起点,在公路交通兴起之前,海盐、布匹、著名的滇铜都要仰仗右江这条黄金水路进出云南。所以自明代起,剥隘就已是马帮云集、商船频泊、商号逾百、左右着滇桂间贸易的商业重镇。相传当年剥隘大码头上的灯火彻夜不熄,商船连天连夜进行着交易,更有画舫游艇往来于江中,终日人声鼎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