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录了玄奘自瓜州偷渡玉门关的经历,结合苏联军事地图以及实地考察进行“精准复原”,可知小宛城遗址很可能就是符合玄奘记录的唐代玉门关旧址。在截山子山谷的南端还新发现了一座烽燧,更加确定这条道路就是当年唐瓜州城通往玉门关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胡兴军 《文物》2023,(3):77-83+97
<正>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2019~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发现唐代纸质文书、木简883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其中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唐《横岭烽状上通海镇为楼兰路截踪事》(以下简称《横岭烽》文书)是一件关于焉耆镇在楼兰路沿途设置各级军事设施,进行戍守管理的军事文书,保存较为完整,现将文书进行初步释读研究。  相似文献   

3.
洛阳西郊龙池沟唐代西苑宫殿遗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辉 《文物》2000,(10)
在洛阳市西南16公里的辛店乡龙池沟村,近年发现一处唐代宫殿遗址。遗址有双阙、前殿、后殿等4座建筑基址,并采集到大量的唐代筒瓦、板瓦、瓦当、脊兽、条形砖等遗物。此遗址位于唐东都西苑遗址范围内,根据它在整个西苑遗址中的相对位置及形制规模,结合文献记载推测,可能是唐代的合璧宫遗址。  相似文献   

4.
金州地处辽东半岛南部的"地峡"区域,西控渤海金州湾、东制黄海大连湾,是明代辽南海防之枢纽要冲。石河烽燧台、二十里堡烽燧台是金州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两座明代石砌方型烽燧台,是研究14-17世纪中国东北沿海地区军事布防和基础设施的典型实例。在文献分析和实地勘察的基础上,以RE和GIS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从地理空间与战略关联、信息传递与选址布局、自身防御与建造特点三个方面对遗址形制的研究显示,两座烽火台在整体海防战略和冷兵器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形成对"金州地峡"这一特殊地理区域的警戒和控制,是兼有"墩台"和"路台"特征的海防型烽燧台,揭示了明代辽东镇海防传烽系统设施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6年根据地质部门等提供的线索先后对黑山岭、天湖东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进行了考察。黑山岭遗址位于哈密南偏西200千米,天湖东遗址位于哈密南偏东160千米。两处遗址均遭到现代采矿破坏。两处遗址皆采集到大量的采矿石器和绿松石标本。黑山岭遗址发现长约20、厚约1.5米的残存文化层,其中发现陶片等遗物。天湖东遗址在现代采矿暴露出深约10余米的古矿洞,采集到兽骨、木炭等样品。天湖东遗址还确认了多座古墓葬。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两处遗址所产皆为典型的绿松石。碳十四年代测定显示两处遗址在距今3300~2400年间已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6.
吴县通安古井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1月16日,我会接到通安乡张兆有同志报告:该乡金墅西太湖沿岸修筑防洪大堤时有文物出土。经我们现场踏勘。在修筑大堤取土处发现古井数座。现将清理的四座残井情况报告如下: 一、古井的分布、结构 古并发现于距苏州城西23公里的太湖边通安乡种殖场(图一)。该场三面临太湖,东与  相似文献   

7.
蔚县一中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3年以来,在蔚县一中及其周边的基建中陆续发现了十几座唐基,为研究北方地区唐代墓葬的结构形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所出随葬品,特别是出土的两合墓志对研究蔚县唐代历史及古地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隋代邢窑遗址的发现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唐代邢窑遗址发现之后,1982年春我们在河北临城县境内又发现了一处隋代的古窑址群。在这处古窑址群中,我们查明了多座窑位,采集了一批青瓷、白瓷器物标本和几种窑具。现将窑址的分布、出土的器物和初步分析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对四川炉霍县呷拉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此次发掘共清理唐代冶炼窑炉1座、石棺葬14座。出土器物主要有铜器、陶器、骨器等。唐代窑炉的发掘对研究西南地区金属器的独立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而石棺葬的发掘,完善了雅砻江中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里木盆地策勒县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为一片典型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区域,总面积约660平方千米。古绿洲上散落着胡杨墩佛寺遗址、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大墓地、胡杨墓地、喀拉沁古城、斯皮尔古城等众多古代遗迹。喀拉沁古城为唐代所设的坎城守捉(坎城镇、绀州),也即媲摩城(phema)。唐代喀拉沁古城商贸发达、人丁兴旺、佛教兴盛,公元790年以后荒弃。斯皮尔古城原为汉代西域渠勒国王城鞬都城,约魏晋后期荒弃。文中对于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上的佛寺和城址的废弃,以及古绿洲沙漠化过程前后经历的两个阶段和沙漠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宁夏彭阳红河乡出土一批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文物》1993,(12)
1985年冬,宁夏彭阳县在修筑彭平公路(彭阳至平凉)时。在距红河乡政府500米处的红河岸边发掘出一批石造像,立即报告了县文物工作站,工作站将出土石造像全部收回入藏,并对现场进行了考查。发现出土石造像的周围土层里有破碎的陶片、灰层,推测可能为一遗址。现将这批石造像整理简介如下。 01号为白泥石质(质似白膏泥状,质地较软),高浮雕佛造像。石高18.5、宽9、厚3.5、像高14厘米。石造像舟形,上端为尖叶状,下端为长方形床座,正中雕一袖手端坐佛像,高肉髻,两耳垂肩,面容清瘦,细  相似文献   

12.
1957年2月在侯马地区牛村一带曾发现了一座古城址,杨富斗同志已在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0期作过报导。经过将近一年的进一步调查,又在同一地点发现了另一座古城遗址,这两座古城中,并各发现一座古建筑台基的残迹。为了说明问题,先把牛村古城再简略介绍一下。(详细情况参看文参1957年10期杨富斗同志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历史文献中有关秦汉要阳县治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记载,与实地调查的凤山镇土城子遗址及周边山川、河流、长城、烽燧等的分布一一对应,对秦汉时期要阳故城的具体方位进行了论证,确定河北丰宁县凤山镇土城子遗址即是秦汉要阳故城城址。  相似文献   

14.
<正> 1907年斯坦因在甘肃省敦煌附近T·ⅩⅢ·a号长城烽燧遗址获粟特文古信札8封,引起中外学者广泛关注,其中的《二号信札》经过学者们多方努力终于解读成功。集诸家大成者为匈牙利学者哈尔玛塔(J·Harmatta),《二号信札》之汉译全文目前已有两种。关于信札断代问题国内外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青海都兰热水哇沿水库区域内的官却和遗址和古代墓葬进行的植物考古浮选、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炭化木屑和三千多粒植物种子(果核),时代上大致属于唐代吐谷浑作为吐蕃王国统领下的邦国时期。我们发现,官却和遗址的古代人群以裸大麦(青稞)为绝对主食,同时还发现了少量小麦和燕麦遗存,这一作物结构不仅是周边小环境的体现,也反映了吐谷浑族群,甚至吐蕃族群的饮食习惯。遗址周边丰富的木材资源,使得木炭成为人们的主要燃料,而非牛羊的粪便。通过对遗址不同遗迹单位出土炭屑和炭化植物种子(果核)的分布特点,我们推测该遗址似乎并没有被长期持续性使用。不同于哇沿水库官却和遗址出土植物遗存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和族群生业模式特点,墓葬区出土的桃核、杏核和葡萄籽则显示了明显的非本土因素,这些果核的出土一方面显示了随葬品的珍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本地位于丝绸之路青海道上,贯通西域和中原的优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期江苏古海塘的修筑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 ,江苏沿海先民十分重视海塘的修筑。唐宋以前 ,古海塘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一带。唐代 ,李承在东冈砂堤上修造了常丰堰。宋代 ,范仲淹又在常丰堰的基础上修筑了范公堤。其后 ,海堤又经多次修筑 ,形成了一道北起庙湾 ,南至吕四的巨大抗潮屏障。江苏古海堤的修筑 ,不但促进了沿海开发 ,而且对现今海堤的修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2,(7):10-11
<正>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圪垯川遗址是一处距今6100—5600年的大型聚落遗址。聚落中心广场内发现一座目前所见仰韶时期单体规模最大的粮仓,容积近60立方米。广场周边有100余座房屋,外围有三道环壕。山西闻喜:上郭遗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上郭遗址仰韶晚期偏早阶段的H50内清理出土一枚石雕蚕蛹,说明山西南部涑水河流域在仰韶时期已经养蚕。通过发掘,推定上郭古城就是两周时期晋国重要都邑“古曲沃”。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岱山院,古称大山广岩禅寺,遗址位于漳州市北郊莲花池山南麓。遗址的东面为一饲料仓库和养猪场,南面为鱼塘,西面约150米处即是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北距环城北路约80米。遗址上现存两座现代小庙即九龙宫和妈祖庙,并种植大片的龙眼树。遗址东南部有古菩提树五株,其中最大的一株围径逾10米、高近30米,并保存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所立《大山广岩禅寺碑记》碑一方(图一)。2005年9月,漳州市政府准备对岱山院遗址所在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内丘县邢窑调查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文献记载,唐代邢窑地处内丘。由于多年来内丘未发现瓷窑遗址,内丘境内究竟有无邢窑遗址存在,成为陶瓷研究者共同关心的一个大问题。就这一问题,内丘县文化馆文物组(现为县文物保管所)自1984年春始在内丘境内进行了调查。在五个乡方圆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古窑遗址二十八处(图一),采集了大量的实物标本。有关专家经过研讨,一致肯定这次发现的是唐代著名白瓷产地邢窑遗址。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09,(8):114-114
前不久,敦煌市博物馆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敦煌玉门关西南约60多公里处新发现一汉代烽燧遗址,因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一棵树”,故称之为一棵树汉代烽燧遗址。当地文物部门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一枚保存完整的封检,字迹清晰,上下两端及左下角题写纪年。此发现为敦煌历年调查长城烽燧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