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女性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在战后取得了惊人的高速增长,引起世人瞩目。世界各国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专著和论文不断问世。尤其处在经济发展中的国家,都将目光凝集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上,我国的经济界和学术界亦是如此。然而关于日本女性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鲜为人知。虽偶有论文付梓,但只注意了妇女的就业情况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的“少子化”及其对策关春影战后50余年来,日本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日本,老龄化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识和重视,并对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关于少子社会、少子化给日本带来的负面影...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经济在严重的战争破坏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大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实事求是地研究战后日本的技术战略,从借鉴的角度探讨其经济教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战败后的日本经济处在怎样一个起点上?这是个存有争议、许多人似知非知的重要问题。不少外国学者经常用“一片废墟”、“白手起家”来形容日本当时的景况,使得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变得神秘莫测。有人虽注意到战前基础的重要性,但对战后初期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诸多新的内外因素却估计不足、分析乏力。长期以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由美国占领军总部在日本强制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改革,于1952年基本结束。随着“五五年体制”的确立,日本的国民经济开始走向全面腾飞、高速增长的阶段。这就是说,战后日本的现代化是政治体制改革先行,带动和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正时序效应”。这种“正时序效应”不仅表现出时间上的向度,而且也极为深刻地体现了空间上的广度。正如一些日本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离开战后的民主改革,就谈不上日本的‘战后体制’,也谈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后 ,日本史学界出现了挑战传统观点的“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总体战体制论”和“1 940年体制论”的基本理论 ,认为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三大特征虽然在战前已现萌芽 ,但是其最终形成是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开展“总体战”时期。战时形成的“总体战体制”的核心要素一直延续至战后 ,构成了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原型 ,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振伟 《世界历史》2020,(1):88-107,I0005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国的粮食战略缓解了战后初期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部分解决了美国国内的粮食过剩问题,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挤压了该国粮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政治、经济主权与独立发展进程,也加剧了美日间的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中日之间产生历史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战后日本始终存在着不承认侵略战争责任和否认侵略战争历史事实的言论与行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行违背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地伤害战争被害国人民的感情。同时,文章也指出:除了政治原因之外,由于战争体验的不同,战后社会环境与国际环境的不同,中日两国民众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会产生差异。解决历史认识的差异,需要通过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是中日历史共同研究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原则。而相互理解的前提是首先需要将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视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目标。文章强调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必须针对历史问题的产生原因,不是进行所谓“政治框架以外的议论”。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怎样出现经济奇迹的?人们见仁见智,有着种种的解释。战后摒弃“强兵”的“富国”路线带来了高速增长;发达的教育为经济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引进并改进外国科学技术是一条捷径……等等,对于这些解释,聪明的日本企业家是不反对的,但他们首先认为终生雇佣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和外争的精神,使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日本和美国经济发展50年之比较——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研究邱曼萍陈洪斌以世界GDP水平为衡量标准,麦迪森认为“1950年对于测度战后成就是一个有用的起点”,因为我们可以确定地说那时世界经济已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但具体到某个国家,又有其个别性。就美国而...  相似文献   

11.
解除公职及其对日本政党的影响王振锁在日本学术界对日本占领史的研究中,“解除公职”(“整肃”)问题尚属较少涉及的领域,在我国更是无人问津。也就是说,“解除公职”这一震惊当时日本社会的重大举措,在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中所占地位及其历史作用,尤其对战后日本政...  相似文献   

12.
二次战后日本经济的空前发展,不仅带来生产力的进步,使整个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而且也使日本国民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变化又对日本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生活中心主义一般认为,个人生活中心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和家庭的利害放在首位加以考虑的生活方式。在日本,随着战败、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追求生活富裕、便利和舒适度等开始在国民价值意识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生活中心主义得以蔓延。在此情况下,战前、战时的那种“灭私奉公”意识后退,而潜藏于其背后的个人利己主义的世界一举扩大,“灭公奉私”成为支配意识。战后,大多数日本人,比起重视社会的其他  相似文献   

13.
部落民是日本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层.长期以来,他们备受压迫和歧视.二战后,由于部落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日本政府着手解决“部落问题”,部落民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曾为日本社会中重要问题的“部落问题”也随之趋于缓和.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部落歧视问题至今尚未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盛行所谓“教育投资论”。这一理论思想不仅对日本经济,而且对日本教育,都产生重大影响。探讨一下这一理论思想在日本经济与教育中的作用,是有意义的。一“教育投资论”一词,大体上是在一九六○年前后在日本开始被比较广泛使用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像“不死鸟”一样迅速从战败的废墟中恢复发展起来的现代日本来说,战后初期(1945—1947)在美军占领当局监督指导下进行的“民主改革”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田桓近撰的力作《日本战后体制改革》一书最近承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对日本战后改革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专著。书中在简单地叙述了战后日本是如何在经济崩溃和社会危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战后初期的赔偿问题洛阳师专历史系湛贵成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开始提起,到1976年赔偿支付完毕,历时30余年,跨越了日本的战后恢复时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日本战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战争赔偿问题以冷战为分水岭,基本上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17.
佐藤内阁时期(1964·11·9——1972·7·7)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期间日本利用日益膨胀的经济实力,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幅度滑坡、在远东急需日本提供战略合作的有利时机,围绕越南战争、东南亚开发、东亚战略“换肩”、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等问题展开频繁的首脑外交,不仅顺利解决了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日美间最大的外交课题,而且顺利实现了日美在远东的战略“换肩”,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日美关系从战后日本对美依附时代,进入了日美相互依存时代,为70年代初日本结束“战后”时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产学官结合体制”是支撑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柱。进入80年代以来。这一体制又有了新的发展,“东北高智能小宇宙构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有关日本经济体制的研究再次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衷探讨的重要课题,人们愈加注意到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与其战前的经济体制关系密切,特别是其战时推行的统制经济,对战后型经济体制的形成影响深远。本文拟从战时统制经济与战后经济体制的连续性入手,以组织与市场的结合为中心考察战时统制经济与战后经济体制的关联。在经历了战时统制经济之后,战前与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论述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特征时,我们又可看到以下种种观点。1967年《伦敦经济学家》杂志指出:“日本不是欧美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日本加强基础创新研究探析戚超英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日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运用,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是以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加之应用创新为主要特征。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经济形势的变化,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日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