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鎏金铜饰片上的禽鸟以往多被认为是"海东青"的形象, 本文通过与出土辽代石棺上四神题材图案的比较,认为铜饰片上所表现的应是四神中的朱雀。  相似文献   

2.
赵丰  袁宣萍 《文博》2009,(6):348-353
彩绘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织物装饰工艺,文献上有记载并有历代出土实物的佐证。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数量最多、技术最完善、图案最丰富的彩绘丝绸属于辽代。从辽代耶律羽之墓出土彩绘丝织品的鉴定和分析来看,辽代丝绸手绘色彩中最常见的为金、银、红、黑和白色等,均为矿物颜料,用毛笔在绢地或绫地上以勾勒着色和线描的手法进行彩绘,特别是在提花纹样的轮廓上作线描是辽代丝绸彩绘的特色。图案风格较丰富,体现了辽代艺术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3.
1982年4月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汉城遗址中出土一件铜镜(见图)。铜镜出于辽代文化堆积层,距地表1.75米,同时出土的有辽代沟纹砖、布纹板瓦残块。此镜为菱花形,直径14.5、边厚0.4厘米。半球形纽。以人物故事图像为饰。纽下为河岸及水面,纽上有远山。中部偏左矗立一株大树,藤萝绕树而上。树左坐一人,左手提着右面的长袖,右手在耳际作摩挲状。树右一人,左手牵牛,右手前举。  相似文献   

4.
瑞士阿贝格基金会(Abegg-Stiftung)收藏有少量的辽代丝绸文物,其中一件丝绵夹袜的表面罗织物采用了非常特别的装饰手法,它通过在织物表面粘结松散的粘结点,组成不同的图案来装饰织物。此类装饰技法尚属首次发现,与考古出土的其他辽代丝绸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的辽代鎏金凤纹银马鞍饰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的辽代鎏金凤纹银马鞍饰件●乌兰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辽代鎏金凤纹银马鞍前桥饰。此物1983年9月出土于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辽墓。残长29.5厘米,宽9厘米,主体保存完好。银质鎏金,中部錾刻一只昂首展翅飞凤。从...  相似文献   

6.
199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刘家大院墓地,共清理墓葬11座。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土洞墓、石室墓、石室木椁墓、土坑木椁墓、土坑木棺墓六种形制。随葬品不多,有瓷器、陶器、骨器、铁器等,其中黄釉鸡冠壶上饰迦陵频伽图案,图案精美,是辽代釉陶精品。墓地延续时间较长,从辽代早期到辽代晚期。  相似文献   

7.
1935年,在河南汲县山彪镇一号战国大墓中出土了两件青铜(钅监)两器形制相同,大小接近,器表皆以金属镶嵌手法,饰有内容相同的水陆攻战纹图案。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战国墓中出土青铜壶一件,器表亦饰有金属镶嵌纹样,图案内容包括习射,采桑、宴乐武舞,弋射和水陆攻战图象等。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传世品青铜壶一件,其形制、花纹与成都百花潭所出青铜壶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8.
辽代丝绸的发现似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知道的只有辽宁法库叶茂台出土的零星资料。其他如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的辽赠卫国王墓和解放营子辽墓中虽然也出土了不少珍贵的丝绸,但一直未见详细报道。近年来,内蒙古境内辽墓出土的丝绸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塔顶天宫、巴林左旗大康二年墓、哲盟小努日木辽墓等均有精美的丝绸文物发现。特别是这次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的大量丝绸,品种齐全、技艺高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现仅就其中的团窠和团花图案来谈谈辽代丝  相似文献   

9.
辽代三彩器中有一种被称为“温盘”或“暖盘”的文物。这种文物由所谓的“盘”和“座”二件组成,有的两件连在一起,有的可以分开。在辽墓中出土比较普遍。辽宁省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朝阳地区博物馆均有收藏。  相似文献   

10.
2013年,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杜杖子村民组发现的一座辽代前期砖室墓内出土1件铁鐎斗。此类器物在辽墓中曾多次出土,但关于其具体功能或用途等则鲜有论及。在此对辽代鐎斗的用途、演变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阐释。  相似文献   

11.
王大方 《丝绸之路》2010,(15):31-33
2010年年初,内蒙古博物院举办了"内蒙古重大考古成果展"。在这次展览上,2003年出土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的辽代彩棺及该墓女主人精美的随葬品十分醒目。其中,仅出土的镏金刻花大铜铎就有三件,著名的辽陈国公主墓也只出土了一件这样的铜铎。由此可见,吐尔基山辽墓女主人身份、地位极高。  相似文献   

12.
2002年5月,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马坊村出土了辽代瓷器5件,铁器5件。经分析,出土地点应是一处窖藏。  相似文献   

13.
1985年4月,洛阳地区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中,展出了伊川县白元乡出土的两件彩陶缸。两件彩陶缸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同,均圆唇外卷,大口深腹,小平底,底部正中有一个直径0.8厘米的小孔。口沿下饰三周弦纹,弦纹下塑三个对称的鹰嘴状凸纽。一件上腹部彩绘三组对称的圆形图案,以黑彩作框,内涂白色为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春,汤原县发现一座辽墓,出土了瓜棱壶、马镫、铁镞等49件文物,丰富了佳木斯地区辽代五国部的实物资料和信息,对于了解辽代五国部文化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都博物馆藏辽代“杜家”款绿釉璎珞纹净水瓶,出土自北京密云冶仙塔遗址,是辽代北京地区重要的考古文物。从该件器物的出土地点、器型渊源、装饰元素以及烧制工艺,可以窥见辽代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兴盛,以及该件文物所体现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楚国偏居南方,一方面承继着黄河流域青铜铸造业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有着长江流域雄厚的物质资源。除制造出各类楚式青铜器皿外,并在红铜的铸镶工艺上独放异彩。四十年来,在楚人活动的领域内,先后出土了十余件饰红铜器皿(即在青铜质器外,铸嵌以红铜图案)。如1956年发掘的第一号河南信阳楚墓曾出土两件铜奁①。1977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两件铜盥缶和一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西部和陕西北部,自五十年代末以来,从商代墓葬中陆继出土了一种穿有绿松石,形状卷曲如云、蟠绕似蛇的黄金片饰。除了已经公开报道过的山西石楼县后兰家沟3件、桃花庄8件、永和县下辛角2件、陕西淳化县黑豆嘴6件以外,陕西清洵县寺嫣村也出土了4件。对这些黄金片饰,有的考古工作者称为“珥形金器”或“珥饰”,有的称为“金耳环”,还有的笼统地称为“金饰”,名称不尽一致。这些黄金片饰都不是经过科学发掘得到的,出土位置不明。从其形制、大小,重量以及出土墓葬来看,说它们是墓主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月,彭县致和乡明台村八组农民在烧砖取土中,发现一座汉墓。该墓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墓深1.5米。木棺底残长2.4、宽 0.54米、厚0.12米,尸体已腐,随葬器物放置在棺底四周,出土有13件青铜器和“半两”钱币32枚。(见图、照片) 出土器物 剑 一件。为柳叶形巴蜀剑,长32、宽3.3厘米。剑身饰水波纹,正中饰八方曲形图案,中心处一面为“十”字形,一面为飞鸟形,把上有一圆孔。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文物》2004,(12)
1986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县大秦铁路湖东编组站基建工地发掘清理了一座北魏墓,出土一套木质棺椁。棺和棺床外均有彩绘漆画,残存部分可见缠枝忍冬纹和内绘伎乐童子的联珠圈纹,以及屋宇和人物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墓内还出土随葬器物40多件,多为棺椁外表的装饰构件,有鎏金铜牌饰、莲花化生铜饰件及漆盘等。是北魏平城时期考古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文物》1994,(12)
1988年至1992年,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庆州白塔)在维修加固工程中,于塔刹内发现大批辽代重要佛教文物。其中以100余件内藏“枨竿陀罗尼经”的小型法舍利塔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外还有造像、佛经、金银器、瓷器、漆器及保存完好的辽代丝织品等。同期刊发的还有对此塔建筑历史和构制的研究文章。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曾引起学术界关注。出土大量铜兵器是此墓的一个特点,据统计有20余种,260多件,占出土铜器的50%以上,特别是出土了一批造型、组合独特的兵器。詹开逊文章对这些兵器分门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