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周刊:你成年之后。对这辈子要做什么有没有动摇过? 蔡康永:一直在动摇,我不相信存在不动摇的人,那样的人脑子有问题。《教父》的导演科波拉说,如果他可以把灵魂卖给魔鬼,他要换整个字宙的知识。我也想要整个宇宙的知识,可是我一定享受不了,我不相信有人吃得消。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年近古稀的退休老人,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保存与自己经历密切相关的各种证件和票据,诸如小学时的成绩单和毕业证书,使用过的粮票、布票和饭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看电影的  相似文献   

3.
熊源 《贵阳文史》2010,(2):46-48,49
<正>茅台酒举世闻名,但没有到茅台酒厂以前,我对茅台酒的认识十分浅显,只有很土的茅台酒瓶和一点茅台酒价格的记忆。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一般人家很少买得起,尽管1950年代茅台酒是2元一瓶,1960  相似文献   

4.
宋奕  才云 《中华遗产》2006,(3):40-63
列维&#183;伊马斯在上个世纪30年代逃离纳粹魔爪来到上海虹口,最后在这里安下了家。如今。他的女儿莎拉&#183;伊马斯生活在上海。她时常会到长阳路上的摩西会堂走走,也常说:“我出生在上海,没有中国,就没有我。”  相似文献   

5.
藏书     
丁杰 《文史月刊》2008,(11):58-60
在普通人家不再为着每日的饔飧不继而发愁时,无论多少,一般都是有点藏书的。哪怕最不爱看书的人,他有生以来从未到书店里买过一本书,但孩子们上学时遗留下来的旧课本总是有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或许是你终日为着全家的生计去奔波、忙得还没有分出手来把那些旧课本卖给收破烂的,  相似文献   

6.
1993年3月,原商业部粮食司一位司长特地来到苏州,要见见民间粮票收藏家顾明成。当他找到顾明成时,两人一见如故,翻阅着顾明成那一枚枚五花八门的粮票,这位粮食部门的“主管”十分惊喜,嗬,连粮食司也找不到这么齐全的粮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所有地区和行业,年鉴业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是起步期;90年代发展期;跨进21世纪,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时代的必然.是年鉴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年鉴生命力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儿时的玩伴     
王明 《贵阳文史》2011,(5):82-82
20世纪70年代,我家居住在贵阳市上合群路的一个大杂院里,这所宅院一共住了十几户人家。过去,大家的生活水平上下差不了多少,邻里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哟。毛弟,今天你家吃的是白米饭啊!”  相似文献   

9.
"计划吃饭"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现象,在当时,弄丢粮票就意味着全家人只能喝西北风了。除了常见的粮票、肉票、布票外,凭票供应的还有食糖、糕点、灯泡……就连一颗小小的打火石也要有票才能买到。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讨胶布星河 四害横行年代,可称得上昏天黑地。 一天,一位受迫害的人提着灯笼到江青的办公室,江青一见就厉声问道:“你疯啦?大白天的还打灯笼?” 那人不慌不忙地说:“报告敬爱的首长,因为我看不到光明呀!” 江青又问:“你来干什么?” 那人回答:“来向敬爱的首长讨胶布。” 江青听了,莫明其妙。又大声问道:“你要胶布干什么?” 那人说:“第一,成天闹革命,不搞生产,现在我全家没有吃的,只好用胶布把嘴贴起来;第二,一切你们说了算,我们老百姓没有一丝丝说话的权利,生这张嘴也无用,不如用胶布把它贴起来算了;第三,因…  相似文献   

11.
讲起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现在的老贵阳人知道的也不多了。特别是夏天脚穿上一双麻耳草鞋,既美观又凉快,十分舒服,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记得20世纪80年代,贵阳一家新闻媒体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海外华人到贵阳旅游,离家临行前,家中老父再三嘱咐,到贵阳旅游时一定要买几双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带回来。这位海外华人到贵阳后,问遍旅行社的导游、宾馆的服务人员,以及贵阳的一些百姓,都不知道三板桥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麻耳草鞋为何物?在贵阳旅行结束后,这位海外华人带着没有买到父亲所要的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之遗憾而离开了贵阳。贵…  相似文献   

12.
对于“80后”、“90后”来说.“粮票”一词可能闻所未闻,或只在收藏家那里见过这种历史遗存;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过来人,却对粮票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新中国成立60年间,粮票从滥觞到终结,竞长达38个春秋,足见其在民众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直到青藏铁路尚未修建通车之前,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出国容易,到西藏难。”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好不容易到了西藏,要去阿里则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4.
自1805年武威首次发现西夏钱币窖藏以来,西夏钱币陆续有所出土。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甘肃等地陆续有一批西夏钱币的出土,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70年代末,特别是到了80年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关于西夏钱币出土的报道屡见于报刊,这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郁风 《文史博览》2006,(11):27-29
蓝苹曾是我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时的好友,那时的蓝苹绝非江青。 即使到了50年代,她早已成为毛夫人改名江青,也还不是后来的江青。  相似文献   

16.
魏小兰 《百年潮》2007,(9):52-56
沙韬,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过康生的秘书。沙韬叔叔与我父亲王涛江是30年代在延安时的老相识;在60年代轰动中调部的“沙韬事件”(人称“杀头”事件)中,我父亲也曾帮助过他。因此,他与我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1995年我父亲过世之后,沙韬叔叔曾多次来到我家,向我和我的母亲谈他的经历,特别是历史上所谓的“沙韬事件”。  相似文献   

17.
“台湾过去主要是国民党的威权统洽,理想是推翻它,追求民主。追求民主很好,到1990年代还能感动很多人。但陈水扁把这个理想伤得很重,这是从内部伤害。在外部,台湾现在没有一个领导人能出来说,实行民主之后下一步要干什么,那就变成维持现状。社会找不到一个方向,不晓得往哪走”  相似文献   

18.
对于随葬燕式铜敦、豆的墓葬年代到现在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东周燕式铜敦、豆表面纹饰的分析,发现了其表面纹饰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而且其纹饰的主题不仅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因素,也表现出燕国独有的特点,纹饰中最早的型式具有春秋晚期中原地区所流行纹饰的特点,但共出遗物的年代却属于战国时期。这为我们重新界定东周时期部分燕国墓葬的年代提供了相对年代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饮食人类学自二战后兴起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20世纪70年代,饮食人类学在美国已颇为流行;而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饮食人类学甚至被喻为“成果丰富、不胜枚举”1。但作为一门学科,饮食人类学在中国还很落后,“其研究内容尚不明确,理论和研究方法等还不成熟”2。饮食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之一,其关心的问题不局限于饮食本身,而是要“阐明人们通过饮食的生产与消费行为生产并实践何种意义,即权利、地位、认同感、对目前以及未来生活的解释、回顾历史等等是通过饮食的生产与消费实践的”3。具体来说,其内容涵盖食物研究、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20.
叶细细 《湖南文史》2014,(12):34-35
王莹(1913—1974,安徽芜湖人,原名喻志华)留下的资料不多,照片也少。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媚眼斜飞,露出一丝忧伤,乍看之下,仿佛另一个版本的林黛玉。在20世纪30年代,王莹大红过一阵,红得让江青也嫉恨。王莹身世悲凉,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另娶后,王莹受尽继母的欺凌,又被父亲卖给薛姓人家做童养媳。王莹曾经两次吞食鸦片求死,薛家怕惹上官司,将她送回了家。但在那个家,王莹怎么能待下去呢?在亲戚的帮助下,王莹逃到武汉,从而开始她人生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