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辉 《沧桑》2013,(5):15-17
宦官外交是明朝尤其是明朝初年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一独特的外交形式在明代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纵向的时间差异来看,明初特别是永乐和仁宣时期是宦官出使的鼎盛时期;从横向的区域差别来看,朝鲜是明代宦官出使最为频繁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明代宦官政治与景德镇的陶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涛 《南方文物》2006,(2):114-120,111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君主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封建皇权的进一步提高,中央对地方统治的日益强化.与此同时,出现了它的副产品,即宦官专权继汉唐以后达到了新的高峰. 如同其它一些封建王朝一样,明王朝在建立之初也曾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力图改革政治弊端.朱元璋以其特有的雄才大略,君临天下,取消了沿袭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制度,将相权并入皇权,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防止外戚、藩镇、权臣、宦官之祸,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结果,终明之世,在防止外戚、藩镇、朝臣的专权方面,基本上没有超出朱元璋的“祖训”和开国定制,没有女后临朝的事件,外戚的力量“最为孱弱”,也没有出现藩镇割据、权臣专政的局面.但在防止宦官专权的问题上,却违背了朱元璋的意愿,成为明代摆脱不掉的魔餍.在明王朝统治的二百七十七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宦官的势力极度膨胀,全面介入了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务,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汉唐之后的又一次宦官专权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业是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洪武时期到万历晚期始终发挥着手工业的重要作用。对于御窑厂窑务的督造,明代主要以"宦官监陶"为政策,成为反映明末宦官专权的典型代表。明万历时期的"宦官监陶"政策是从"矿税遣使"政策演变而来,以潘相为首的宦官专权御窑厂窑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4.
在明代,一些地方志的修纂与宦官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明代地方志中存有大量明朝宦官史料,对于研究明代宦官以及宦官在地方管理制度中的角色及影响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代宦官在东宫教育和帝王日讲、经筵乃至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明人亦强调宦官对于帝王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明代宦官经由内书堂和自我学习接受历史教育,其在历史教育实践中与帝王之间表现出某种趋同性特征,并转而影响君主。受中国古代"明君德政"历史教育模式的影响,明代儒臣透过"贤宦良政"和"恶宦劣政"的历史举说或历史书写,推行宦官历史教育,既于内书堂教育中注入历史训诫,又编纂以古今类型化宦官传记史事为内容的专门史鉴书籍。历史教育成为明代儒臣、宦官与帝王三者之间交互沟通和影响的纽带,以历史教育为中心的史学经世致用取向构成明代中后期史学史的时代性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文玉 《史学集刊》2023,(4):113-124
明清之际有关宦官话题的讨论,既是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反思,也构成了对明代宦官政治,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集中检讨。在明朝灭亡后,人们虽然指出宦官参政的种种弊病,但“宦官亡国论”并不是当时的唯一声音,甚至难以构成主流观点,更多人并没有将明末宦官视为亡国的全部责任者。将视角扩展至有明一代,时人思考宦官政治的落脚点也不只在于其对国祚久暂之影响,而是更多关注宦官合法、长期、广泛的参政所带来的对于明代士大夫精神意气的摧折,从而使得有明一代难以建立理想的政治生态。在此基础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整个中国古代宦官政治的总体检讨,是将宦官制度视为君主“以一人之疑敌天下”的必然产物,从而最终推演至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廊坊市大厂县出土的<守愚子寿藏记>是明代成化时期内官监太监段聪生前自撰的墓志,也是目首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宦官"寿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介绍了墓志情况,并对志主段聪经历四朝的宦官生涯作了考述.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极为严重的朝代之一,宦官作为一股独特的势力,他们除了承担传统的内廷杂务之外,还广泛地参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活动,进而对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不可避免的也要受到宦官政治的影响,宦官专权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士风——谄媚依附之风和刚正不阿之气节,也对文学创作风格和方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代宦官使职制度对唐代后期政局有着巨大的影响。唐代的宦官借助内诸司使体系中的关键性使职,即神策护军中尉和枢密使掌握了唐朝的军、政大权,并不断地对唐廷发起冲击。而宦官本身的权力则来自于皇权,实为皇权的一种变态。此外,高级宦官之间的权力沉浮与争斗也是唐代后期宦官专权现象中不可不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有明一代,宦官的势力遍及帝国中枢和地方要塞,对明朝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军事上来说,自明中期以来,宦官不仅提督京营、监军统兵、镇守地方,而且还在皇城大内演兵习武,同时也为皇帝举行军事体育娱乐活动,史称"内操"。本文主要根据《明实录》、《明史》以及明清历史笔记等相关史料梳理出明代宦官内操的兴衰历程,并分析其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力求对明宦官史、宫廷史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1.
简论会昌时期的宦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武宗会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振兴”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宦官曾给予积极合作。以会昌毁佛为例,有了他们的合作,毁佛就能够较为顺利地推行,并取得了相当成就。而当宦官反对毁佛政策后,会昌毁佛也就走到了末路。因此,在评价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必须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Roller explores the evidence for eunuch priests who castrated themselves to honour the Great Mother Goddess Cybele. While the custom of sacred eunuchism originated in Phrygia (in central Turkey), such priests are best attested in Greek and Roman society, where they were viewed with disgust and loathing because of their asexual condition and because they adopted the dress, hairstyles and mannerisms of women. The negative reactions to the eunuch priest rest on an unspoken assump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masculine appearance and of the inviolability of appropriate gender roles for men and women.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云梦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以及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等考古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传统文献记载中有关赵高身世中的一些疑问。就考察的结果而言,赵高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他学史出仕,以大史考试第一而入秦宫为尚书卒史,后来出任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等职,死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享年49岁。赵高的祖上可能是质于秦都的赵国王族,父亲是仕于隐官的文法之吏,母亲是供职于隐官的刑余之人。赵高长于文字书法,精通法律,行事坚忍,以文法能吏身份长期仕宦于宫中,是侧近之臣的宦人而不是宫刑之余的宦阉。秦始皇陵车马坑出土的二号铜车马的御官,应当就是赵高所出任的中车府令相关官属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东 《史学月刊》2000,(3):123-132
中国宦官制度的研究,历来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进入90年代以后,学术界于专及综述章、阉割研究、秦汉至南北朝、唐宋及明清五个方面对有关中国宦官制度及相关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镇守内官是明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代"双轨制"中内官体制在地方的集中体现。镇守内官设置范围的普遍性表明其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加以推广,公署及其附属人员表明镇守内官体制的日益稳定及其权势的扩张,敕书、关防、旗牌是明代官员行使权力的必备之物。明代镇守内官不再仅是皇帝的家奴、亲信,而是逐渐成为参与地方管理的公职人员。明代镇守内官体制在各地的运转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明清时期宦官的研究 ,以往史学界多从政治史的角度入手 ,探讨宦官干政及其与皇权的关系。本文从黑山会这样一个宦官的祭祀组织出发 ,探讨他们塑造刚铁这样一个宦官祖神的意义 ,从新的角度理解宦官政治 ,并进而探索宦官与京师民间社会的关系 ,以及他们在宫廷与民间社会之间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8.
萧巍 《丝绸之路》2011,(12):16-17
围棋活动是供人们养身,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项文体活动。本文对敦煌唐墓出土的围棋子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