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6):70-71
满汉全席中的八大碗;古代的蚊帐  相似文献   

2.
食色站     
宋朝皇宫不吃猪肉吃羊肉两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据记载,宋太祖宴请吴越国君主钱俶的第一道菜是"旋鮓",即用羊肉制成;而仁宗禁止宫廷为半夜饥饿人等上"烧羊",所以羊肉是宋代的宫廷食材用量上的至尊。当  相似文献   

3.
食色站     
王羲之与胡饼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南方和北方,上至宫廷宴会,下至庶民百姓的日常饮食都少不了饼,当时传播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饼"。胡饼原产于西亚、中亚,是由发酵的  相似文献   

4.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1):68-68
中国古代,从汉朝至隋朝,官员每五日放假一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黄金周”。  相似文献   

5.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3):69-70
古代的饮食礼仪,古代的“眉笔”  相似文献   

6.
食色站     
宋代的小酒楼据《事林广记》中记载,宋代城市的酒楼已不是孤单的几个,而是一片片地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小酒楼互相映照,互相补充,小酒店如众星拱月烘托着大酒楼,大酒楼自身无法实现的一些举措,又依靠着小酒  相似文献   

7.
食色站     
古代"狂欢夜"在民国以前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清朝时期,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唐代中国的元宵节为期10天。每逢元宵节,特别是京城可谓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生学士还是老人小  相似文献   

8.
食色站     
  相似文献   

9.
食色站     
清朝皇室饮食原料曝光皇帝每日用奶100斤清朝皇帝每日用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当年鸡3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萝卜、水萝卜和胡萝卜共60个,包瓜、  相似文献   

10.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10):70-70
中国古代斗茶中外历史上有斗鸡、斗牛,可在中国古时还有斗茶之事。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  相似文献   

11.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5):70-71
古代人说什么话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相当于普通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在讲课和主持仪式的时候都讲普通话。当时的普通话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大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大北方话”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千百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先秦散文到唐宋白话至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在古代的公开场合,人们办事交际,都有通用的“雅言”。  相似文献   

12.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2):69-69
宋朝国宴吃什么?宋朝的宫廷宴会,分好几个级别。根据《宋史》记载,一级大宴在集英殿举行,二级宴会在紫宸殿举行,三级小宴在垂拱殿举行。  相似文献   

13.
近日有一篇叫《另说袁世凯》的文章,却以“新观点”的面貌出现。文章赞扬袁世凯在政治上实行了“宽松政策”,并说,“正是由于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一则则独家新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文章指出,说袁世凯政府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宽松政策”,它的各种政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是历史的颠倒。袁世凯政府实行的是专制独裁政策,是违反…  相似文献   

14.
15.
食色哈尔滨     
<正>民以食为天。我也不例外,尽管表面上有时装得很淑女,私底下馋嘴好吃的"狐狸本性"还是不免要暴露出来,所以在哈尔滨,常常还没到开饭时间,就开始惦记着找饭馆,一是为取暖,二是东北那旮耷的"吃"也确实非常特别。  相似文献   

16.
食色墨尔本     
陈敏娜 《风景名胜》2010,(11):36-37
在墨尔本,您既可以在幽雅的十九世纪饭店里品尝下午茶,也可以在嘈杂的街头咖啡馆和酒吧放松休闲,还可以在最新的时尚酒店挑一瓶亚拉河谷产的霞多丽葡萄酒。  相似文献   

17.
茅海建 《近代史研究》2002,4(4):197-289
本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并参照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档案,对先前有关戊戌政变的研究各说,从史料到论点一一进行学术上的核订,并做出相应的补正与修正。本以大量的档案史料,细化了戊戌政变的全过程,也对先前研究各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国4年(1915)12月25日爆发的护国讨袁运动,是一场匡扶民国,再造共和的伟大革命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童要地位。这场运动策源于云南,首义予昆明i其声威之浩大,气势之磅薄,为全国所震撼。终于以一省孤军,战胜袁逆数倍之强敌,并于1916年3月22日迫使其放弃帝制,恢复共和。这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次以民主的力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裴毅然 《文史春秋》2004,(11):59-59
1913年,通过制造“宋案”与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以为政敌已除,开始破坏《临时约法》,逼选总统,靠着梁上诒手下“公民团”的流氓手法,于10月6日第一届国会正式当选大总统。于是,确定10月10日10时10分举行就职大典。为示正统,大典放在清帝登基的太和殿举行。仪式之隆重,程序之讲究,极一时之盛。本来,这是一场应该大鸣大放咸与知照的大典,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典礼过程极不称意,袁世凯严令不得张扬外传,这才有“秘闻”一说。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之死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08,(11):37-39
假如袁世凯不称帝,后人又会如何评价他呢?当然,这仅仅是“假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