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日士官生与晚清军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降,积弱不振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被动地迈开了富国强兵的步子,接连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留学生,专习陆军,这些留日士官生在学成归国后,被充实到各个军事部门。他们无论在主持军事教育,还是在充任现役军官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一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的伟大在于他在推动中国乃至亚洲社会发展方面起了杰出的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暴露了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深受中国传统经世思想熏陶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呼吁清政府主动采取革新措施。这次上书言政,虽晚于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但那时康有为已年满30周岁,而孙中山上书时还不到28周岁。清王朝拒绝革新,说明它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毅然走上以  相似文献   

3.
孔令琼 《黑龙江史志》2013,(21):69-70,72
本文拟从阐述鸦片战争以前"华夷之防"为显征的内边防务入手,分析晚清时期发生"华夷之防"到中外之防转变的原因,认为这种变化没能改变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和晚清王朝日益衰微直至覆灭的命运,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顺应时势,对自己以往处理夷务理念和准则进行审视的尝试,加速了传统边防理念向近代边防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何瑜  田颖 《清史研究》2006,(2):117-122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亚洲地区成为其扩张宰割的重要目标。时美、日侵略朝鲜、琉球和中国的台湾;英、法侵略缅甸、越南和中国的西南;沙俄则侵吞中亚的布哈拉和浩罕,进而侵入中国的西北,中国边疆危机四伏。就在晚清王朝四面楚歌之际,日本借机加快了侵略中国、朝鲜和琉球的步伐。1874年5月,日本借琉球难民事件,派军进犯台湾。1875年9月,日本军舰炮击朝鲜江华岛。迫使朝鲜与之签订《朝日修好条约》。1879年3月,日本公然入侵琉球国都,废琉球为日本冲绳县。正当东北亚政局急剧变化,中日冲突日趋尖锐之时,1882年7…  相似文献   

5.
晚清清王朝统治者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重商主义"的传入,再也不能固守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思想。一方面清王朝统治者不再承袭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开始采取措施改变经济政策;另一方面,面对民族危机,广大臣民纷纷身体力行投身实业,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述因素的动态叠加即构成对"晚清"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嬗变的原因解析。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华遗产》2006,(1):143-143
《中华遗产》在北京大学举办专题讲座2005年12月13日晚,应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学生会邀请,《中华遗产》主编夏骏先生在北大作了题为"中国城乡古  相似文献   

7.
汪炜 《江淮文史》2004,(3):124-133
公元1903年初春的一天,在庐州府合肥县东南郊的大兴集,哀乐齐鸣,幡旗飘扬,着长袍马褂与顶戴花翎的男人都肃穆而立,女眷们则失声痛哭。这里正在操办着一个葬礼,下葬的人物乃是晚清时期军政重臣、对晚清以至中国近现代都影响深远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与清王朝紧紧相连,其政治生涯可以说就是大清帝国最后40年历史的真实写照。他,就是李鸿章。100年后的2003年5月1日,还是在这里,彩旗飘扬,人声鼎沸,举行的却是李鸿章享堂修复工程竣工及对外开放典礼仪式。真是风云变幻,历史沧桑……  相似文献   

8.
晚清史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史过去是 ,现在依然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与属于中国古代史范畴的清代前中期史的内在联系已开始愈益显露。晚清史应该怎样与清代前中期史进行整合 ?晚清史研究究竟向何处去 ?这已是我们现在所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一 )顾名思义 ,所谓“晚清史” ,自然是指清代晚期的历史 ,这应是没有疑义的。但事实上 ,人们所理解的“晚清”在时间的跨度上往往并不相同。 1 93 0年代 ,阿英 (钱杏 )著《晚清文学史》 ,所述对象大体是从甲午战争前后直到清王朝覆灭。其时间跨度甚为狭小 ,前后不超过 2 0年。到了 80年代 ,…  相似文献   

9.
<正>在晚清,左宗棠与曾国藩是两个注定无法被遗忘的名字,他们一个历尽艰难收复了新疆,使灾难深重的中国再次实现了统一,堪称民族英雄;一个平定了太平天国、力推洋务运动,为本已气喘吁吁的清王朝增添了数十年寿命。说他们是深刻地改变了历史的人物,决非夸张。  相似文献   

10.
论晚清地缘政治困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海全 《史学月刊》2005,526(7):64-69
19世纪中叶,中国成为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东南海疆与北部陆疆一样,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地缘战略上的两难选择、强邻环伺的地缘政治环境和矛盾交汇的地缘战略区,是严重影响和制约晚清社会变迁的三大地缘政治困局;地理环境和生产力的长时段演进、全球范围内欧洲对亚洲的支配和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晚清帝国的边缘化趋势,是三大困局之成因;清王朝之应对失误,为其覆亡埋下祸根。  相似文献   

11.
正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并取得了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统治。在20世纪这场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中,全国十八个省中较为封闭贫穷的贵州,继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云南、上海之后,于同年11月4日,为响应武昌起义,爆发了以自治学社为核心,联合宪政预备会、新军、陆军小学学生及哥老会成员,以武装  相似文献   

12.
书屋     
《中华遗产》2007,(3):152-152
说慈禧隋丽娟著中华书局2007年2月版定价:26元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人妻、人母,她权倾一时却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令人扼腕叹息。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局面,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  相似文献   

13.
从清嘉庆以降,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开始由乾嘉盛世走向晚清乱世。从道(光)咸(丰)到同(治)光(绪)的五六十年间,是中国经世实学思想的高涨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实学通向近代“新学”的转型时期。晚清时期的经世实学,虽然是围绕着“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但是根据晚清实学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又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道、咸经世派的实学思潮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洋务派的实学思潮。道、咸经世派与洋务派的实学思想之间,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时代的变异性,使晚清经世实学呈现出五  相似文献   

14.
论湘军对晚清国家政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军,从1853年开始组建,至1864年攻陷天京,曾国藩将其解散为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了12年之久,在大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挽救了清廷即将覆亡的命运。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带来出人意料的后果,湘军在征服太平天国的同时,也对晚清的国家政权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政策是统治者的统治政策的集中体现,清末,特别在《马火条约》、《辛丑条约》赔款以后,清王朝的财政每况日下,利权丧尽,迫切需要华侨的资本,招徕华商,并相应配套优惠政策,促进华商内向祖国之心,促进“实业救国”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富甲东南亚的著名潮籍侨领张振勋是振兴中华实业先驱,在晚清“实业救国”活动中,耿耿效忠祖国。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时人誉其为“实业奇才”,并有此赞语:“南洋率先牺牲无数金钱办学者,首推张振勋。”  相似文献   

16.
<正>教案是晚清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参与此类事件交涉的外国使领中,阿礼国(Rutherford Alock,1809~1897)格外引人注目。阿礼国,英国外交官,1844年11月至1858年12月先后任英国驻厦门、福州、上海和广州领事;1859年至1865年任驻日公使;1865年12月7日至1869年11月1日任驻华公使。阿礼国是晚清列强来华使领中较早干涉教案的人。  相似文献   

17.
12月15日晚,我们终于看清了今年时尚先生的面孔。他们是经过43万多张选票选出的“年度时尚先生”;他们在某种层面代表了中国男人当下的气质风貌他们显现出的是这个时代的最新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剧家协会、国际剧协中国中心于1991年12月1日至7日在北京天地大厦联合主办了“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12月1日晚7时,李瑞环、李铁映、丁关根、宋任穷、程思远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亲切会见了与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代表文卡塔彻鲁、国际剧协主席玛萨·夸尼、国际剧协秘书长路·帕里尼提和各国代表.李瑞环在会见时说,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举行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各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研究、传播和发展一定会起到良好作用.他对前来的各国代表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8,(1)
正北京翰海2017秋季拍卖会于12月16日晚结束全部九个专场的拍卖,于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圆满收槌,秋拍总成交3.07亿元,总成交率83%。本次拍卖共获得三个"白手套"专场,分别是法书楹联、中国扇画以及盛世华章—机构收藏中国当代书画专场。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5)
端方为清末名宦,官至二品,在金石文物的收藏研究方面卓然大家,本文所揭下四通端方友人书信便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晚清的一些历史:汪大燮函对研究晚清革命党人的活动,中日外交史、教育史颇有价值,同时也可匡正已有研究的疏漏;周树模函既有涉时政,亦对周个人研究不乏意义;孙宝琦函于清廷的衰落,民国的更替,以及端方、袁世凯官场的浮沉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袁励准函则形象地反映出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现状,特别是东北的改制在函中有真确的描述,足可丰腴史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