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铁柱 《丝绸之路》2012,(24):32-34
民族关系的和睦是国家稳定、民族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汉人的义利观总体上包括重义轻利、重利轻义两种。从两汉历史来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它对两汉时期的政治、民族、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汉代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思想。当今,我们要对汉人的义利观及其在民族关系领域中的实践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对社会正确义利观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问题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是白寿彝先生近年经常思考的民族问题和封建社会问题中的重点,也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白先生根据历史事实,以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友好”的民族关系主流论和“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的全新概念,实现了史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对学术研究和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篇》中除了详细记述各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等内容外,民族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古往今来,各民族间日益接近,互相吸收,互相依存,生产、生活上互通有无,经济文化上友好往来,社会发展中合作共事,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历史。经济文化交流,历来是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唐与回鹘的“绢马贸易”,汉与游牧民族的“茶马贸易”等,便是经济交流的实例。各民族政治上的交往,历史上更是史不绝书。正是各种各样、多层次、多渠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发展、日益密切,才使我们多民族的国家凝聚成一个整体,各民族间的统一、团结、交流、进步,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连接一个民族的纽带,是构成民族的要素之一,因而语言是民族特性的主要表现,同时语言关系也是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间的语言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关系,而民族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也往往会在语言关系上反映出来.尤其对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说,语言的自由沟通交流是他们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前提.也是实现真正和谐民族关系的起点.就个体而言,各民族成员只有通过族际语(汉语普通话、汉语方言或一种少数民旋语言)的学习,才能够具备顺利步入主流社会的条件,从而跨越文化障碍获得个人在主流社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和疆域是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问题。中国通史编纂是白寿彝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事业。他对民族、疆域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从而奠定了其主编中国通史的理论基础。他关于中国历史的民族理论可以概括为"四类范型,一个趋势"。四类范型指中国历史上的四类统一范式———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多民族统一。一个趋势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民族关系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为统一是主流,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发展。在疆域问题上,他明确地说,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作为编写中国通史的地理范围,而对皇朝史观在疆域问题上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批评。白氏中国通史是中国史学家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中国通史话语体系的标志性著述,反映了中国史学家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爱护和自信。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尽管有时也出现分裂和割据,但这种分裂和割据必定是暂时的,而多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则是长期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各民族为了发展和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普陀宗乘之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维护与发展祖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7.
贵州自来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关系始终影响着贵州历史的发展进程,并成为某一历史时期的轴心,许多重大事件都围绕着民族关系展开,导致政局的演变,给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贵州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贵州历史,而且还可以为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提供历史借鉴。民族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内容广泛,头绪纷繁,性质不同,现象殊异,看去犹如一团乱麻,但仔细分析起米,最基本的不外乎是以下几个问题:一、民族的分化与民族融合;二、  相似文献   

8.
这是六十多年来我所写关于民族宗教的论述的选集。我别有关于历史、史学和历史教育的论述,将另行出版。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一点认识,在解放后逐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所普遍接受。这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件了不起的进步。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在多年断断续续的摸索中,对民族史有两点体会。一点是,中国多民族的统一,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悠久过程。它经历过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区域性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以至当前社会主义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又一点是,尽管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民族斗争,甚至于出现过民族战争,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看,我国民族之间总是越来越友好。友好并不排斥斗争的存在,斗争也不能阻挡友好关系的前进。民族友好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流。历史上也出现过割据局面,但无论是统一时期或割据时期,统一意识总是占支配的地位。具体到回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民族关系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中华民族发展趋势是,各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民族关系,在统一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民族,都是中国的统一;在分裂时期,是同一个国家内的纷争。从历史上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多种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历史上的民族政策适应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和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的需要,使中央政府与各民族的关系越益紧密,管理逐步趋向同一,共同性不断增加。历史上各民族交融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显著。历史经验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史学科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界在开展古代民族史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热点与重点问题。其中,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基本内涵、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以及相关联的民族战争与民族英雄问题,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今天梳理这些问题,对于全面认识当下的中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王朝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对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各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民族政策决定着民族关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把民族政策看作贯穿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主要线索也并不过分。同时,深入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为今天我们的多民族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历史借鉴,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遗憾的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种种忌讳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学界对民族政策史的研究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坚持民族原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有的五十多个民族和历史上已经消亡了的那些古代民族,都生长繁衍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各自都有一定的历史过程,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而各民族之间又不断地发生过综错复杂的关系。我们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就是在经历了悠久而曲折的民族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自然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因此“研究中国历史,差不多到处都要碰到民族问题。[1]“如民族战争的性质、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同化与融合、民族英雄的评价等。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中国史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 ,在东北亚民族与历史问题研究中 ,存在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同现实的国家、民族关系直接相联系的倾向 ,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 ,更缺乏逻辑性和辩证性 ,将会对当代的国家与民族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从民族体形成的规律与东北亚古民族的关系、历史疆域与现实主权疆域的关系、民族“无界”性和文化无疆域性、国家与民族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方面 ,对这种倾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神判法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属于原始习惯法的范畴。它是原始社会中,人们借助“神”的力量,调解纠纷、协调关系的一种社会强制机制。神判法在世界各民族中曾一度盛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跨入阶级社会后,神判法在许多国家逐渐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成文法所取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并不同步,因此,在南方的一些后进的少数民族中,这一古老习俗长期相沿,成为了一种文化积淀。瑶族历史上便是一个盛行神判法的民族。本文拟对瑶族的神判法略作论述,舛误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印尼民族起源于亚洲大陆南部,华人移居印尼已有数百年历史,已形成当地少数民族——华族。苏哈托时期实行歧视华人政策,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较紧张。印尼新政府实行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政策,华族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与当地民族的关系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7.
刘超 《安徽史学》2007,(5):63-68
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形成于1930年代."中华民族"一词在清末出现时,主要有三种表述:一是指中国境内独立的各民族,二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集合,三是指汉族.清末对中华民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汉、蒙、满并列"到"汉族"的变化,各族间的关系主要表述为斗争和冲突.民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为"各民族总体"的含义被重视,民族关系表述上,有"民族一元说"和"民族同化说"等方式,强调中国各民族起源上的一致性和外族与汉族的同化.1930年代后,"民族融合"成为主要表述方式,注重中国各民族历史上的融合以及现实中的平等关系,他们互相影响,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成为全民族的认同.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认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民族关系是一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动着的社会关系,"新"与"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演替,任何"新"因素的出现,都与"旧"因素有着或明或暗,或远或近的联系,而且一个常态的社会在民族关系发展中追求"新"因素对"旧"因素的扬弃。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基本态势的认识必须超越简单的线性思维的约束,在一个多维的空间里分析和把握,因为今天的民族关系是在一种复杂的有着数千年历史延续性、有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不断演化的社会关系。从民族关系存在问题的视角入手,从经验上判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实际上也是新旧杂陈,新问题不断出现,旧的问题仍在解决之中态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协调民族关系的基本条件,各民族得到共同繁荣和发展是协调民族关系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9.
“索伦”系黑龙江地区土著民族,清代称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族为索伦部。黄彦震《清朝索伦部与满洲关系研究》一书以民族关系为视角,侧重政治军事内容,动态地考察了清朝索伦部与满洲的关系。通过对索伦部和满洲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清代历史及区域民族史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助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今民族团结与发展颇有现实意义,堪称清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0.
简论满族的历史贡献关嘉禄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任何民族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民族都有先进与落后、主流与支流的问题,这是由其所处时代和阶段意志所决定的。今天,在纪念满族命名360周年的时候,我们应当站在马克思主义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