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汉代度量衡是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在标准的建立,单位制的制定,还是在器具的制造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为我国古代度量衡奠定了基础。汉兴以来,刘邦即令张苍根据秦制“定度量衡程式”使汉代度量衡很快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检校制度是伴随着度量衡制度的日趋成熟而出现的。这项制度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发展于战国早中期,成熟于战国晚期。战国早中期,诸侯各国多铸造有度量衡标准器,以便对当时使用的度量衡器具进行检校。至战国晚期,各国则常在春、秋季节,派专门官员对度量衡器具进行统一检校,多把检校结果刻在器物上面。战国检校制度的成熟,对后世度量衡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汉度量衡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石 《文物》1975,(12)
古代的度量衡问题,对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制度和人民生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阶级社会里,度量衡器也是统治阶级用来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工具,研究它们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加深认识历史上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古代度量衡虽有定制,但所奉为标准的数,一直难以确知。古书中虽有所谓"黄钟律度",那只是设想的标准,不能作为依据。先秦列国的度量衡极不一致,但度量衡制的渐趋统一,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统一列国后,用李斯为丞相,"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一法度衡石丈尺"的法令措施,就是在历史必然趋势中,把度量衡标准化、法定化,使全国划一。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秦制创立了准则,  相似文献   

4.
秦汉度量衡制度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是中国度量衡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自商鞅变法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的政策以来,秦汉帝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度量衡的统一。本文依据出土和传世的度量衡实物对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作了探讨,并概述其特点,如"以度审容"、进位关系、测量基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毓坤 《民国档案》2003,1(2):76-79
统一度量衡 ,不仅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 ,也影响到普通大众的生活。近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混乱是出了名的。混乱的度量衡不仅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在对外贸易中为列强侵犯中国主权提供了口实。因此 ,近代中国的度量衡一直是中外有识之士诟病的对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便着手统一全国度量衡制度。对这一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活动 ,现有史著乏有论述 ,未免遗憾。本文试评述南京政府的这一活动 ,以补史缺。一民国建立的第二年 ,北洋政府举行工商会议 ,讨论划一问题 ,曾主张完全采用万国权度公制。此议在国务会议上获得通过 ,而在交临时…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①等措施,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制造和颁发了一大批度量衡的标准器,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度量衡划一关乎民众生活、市场拓展,又于政权统一和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国民政府鼎立南京后立即启动度量衡改制,以商会为主体的商人团体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表达了商界对新制的期盼及诉求,并广泛宣传改制的重要性和参与检查新制实施状况,调解因使用新制而产生的纠纷;劝导涉外商号和租界华商改用新制,推动了海关和租界两处的改制。但在新制与旧习、商人惯用的外国度量衡之间发生冲突时,商会往往代表商界与政府交涉,要求暂缓改制,或依习惯对新制进行修正,少数地方商人和商会甚至不惜暴力抗拒。这也是改制时商界、学界与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泽惠史林之作--评《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增建 《史学月刊》2002,(11):75-77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中国度量衡史著作。该书以历代单位量值的演变作为主线 ,旁及中国度量衡的产生、发展、管理制度、相关的科学技术成就等 ,对中国度量衡史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该书修正了传统研究的不足 ,补充了以往的空缺 ,对相关历史现象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见解。该书的出版 ,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权威度量衡史著作。  相似文献   

9.
度量衡是人们对客观物体进行评价的手段之一,它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对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秦统一六国以后,我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基本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取自然物,如人体、丝毛、谷物等;第二类取人造物,如圭璧、货币等;第三类取自然现象.如乐律、水、金属等。  相似文献   

11.
李鸿雁 《文博》2010,(6):35-38
对先秦时期各国度量衡制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临淄战国墓出土的有关计量内容的刻铭器与东周诸国的度量衡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齐国的量制和衡制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使用肉眼、体视显微镜、超景深视频显微镜、X光探伤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邾国故城新莽铜度量衡器进行观察和分析检测,了解其形貌特征和材质特征,据此对其制造工艺、制造地点、使用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辅以模拟实验比较,认为器物系铜锡铅三元合金铸造而成,部分器物铸造后进行了退火、锻打,以减少铸造缺陷;3块方版是由较大的方版经分割而成,锯割是分割方式之一;铭文为铸后刻制而成;新莽铜度量衡器是“分区制造”,即“由多个地方分别制作,然后分发至各地使用”;诏版以四边被覆盖的方式固定在木制计量器具上;环权及铜衡为标准器而非日常使用器。  相似文献   

13.
金吉泰 《丝绸之路》2005,(10):18-20
甘肃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莽权,准确的叫法应是新莽度量衡标准器。在莽权的出土地定西 口一带,人们把它通俗地叫做“王莽秤”。  相似文献   

14.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计量的基本内容,是社会生产、交换、消费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在一定意义上,它标志着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因此,度量衡史是横跨科技史和经济史的一门专史。中国古代度量衡史的内容十分丰富,现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以求匡教。  相似文献   

15.
《周礼·考工记》(以下简称《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琢磨器物及制陶等内容。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度量衡单位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按类聚合《考工记》度量衡单位,梳理先秦手工业度量衡单位系统,从度量衡单位的比例关系和成品的度量衡比例关系两个方面考察《考工记》的比例关系即比值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三秦度政实物收藏第一人——记端方酷爱金石文化二三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云  赵晓荣 《文博》2007,(2):72-75
在探讨陕西历代度量衡演变历史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曾在陕主政多年的清末高官端方。他与三秦度政历史过从甚密,接触颇多,并发生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端方究竟是何许人也?一个朝廷命官如何与度量衡产生如此深刻的联系?他是怎样收藏、私展秦代度量衡器物,又是如何酷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为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是基本统一,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各家说法不一致。求其原因有三:一,战国前后二百多年,诸侯兼并,各国政治、经济制度记载皆不甚清楚。二,古代文献中未见关于战国时期度量衡的专著,史籍中提及一些度量衡单位名称,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还多出于后人的注释,难免有舛错之处。三,由于时代久远,留传下来的度量衡器物不足以提供全面的考察。本文拟将目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战国量器及量制的资料略作整理,以便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胡传耸 《北方文物》2017,(2):38-40,74
"镒"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度量衡单位,见于楚、齐、卫、三晋诸国衡制体系中,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等三种单位量值,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的秦朝少见用"镒"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的近三十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商贸考察,为进一步开展对外贸易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郑和船队在下西洋时,对所经历国家进行商贸考察,内容包括当地的物产、货币使用情况、交易情况、交易风俗及方式、度量衡的换算等。这些商贸考察为我国后来与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地区进行商贸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及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无论是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重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量器、衡器,亦或是自成体系的铜镜,都是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来自近百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竭力集藏、无私捐献以及文物博物馆界的勉力征集,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流传有绪。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尤以西周太保鼎、战国楚王鼎、西周夔纹铜禁等青铜重器为国内外所关注。鼎,是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