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在巍巍哀牢山麓的绿春哈尼山乡,每到一个“稠定”人居住的村寨,可以看到村头寨脚都有那么一大片碧绿茂密的树林。一来到这哈尼山寨里,就给人以山青水秀、耳聪目明的清新之感,外来人都不禁要赞叹一番这片山林育得好。能保存这片山林,还有它有趣的原由呢。每年隆重的哈尼“十月年”过后,“稠定”人还有一个全村人家都要春糯米粑粑的节日,哈尼话叫“昂玛吐扎”意思是祭贡保佑村寨的山神。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回火山爆发了,所有的人、村  相似文献   

2.
谈“节”     
孙彦 《南方文物》2011,(4):106-108,88
节是古代官方权力的象徵,被授予权力叫做"持节",节代表了朝廷朝廷的权威,持节者因此获得特殊的身份。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协利诱,保持汉使尊严,维护汉廷的荣誉,史称"苏武节",彪炳史册。节的形制并非是一层不变的。人们从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节,认识到战国楚的王命之节的具体形状和文字内容。而对于秦汉以来的节只能从文献得到抽象的概念,或恐误会为后世所见的龙头拐杖加流苏的节。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墓壁画出現了节的形象之后,陆续在其他汉晋壁画也出現了节的形象,人们对汉晋之节有了一个大致正确的认识,并有专文讨论。孙彦《谈"节"》一文收集了新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壁画和实物上的图像,深入探讨了节的形制,它的质地、色彩、节旄的形状、持节者的服装和持节制度,无疑加深对节的认识,促进我们全面地研究这个器物。持节者著绣衣,这个绣衣不是一般的颜色鲜艳、装饰华丽的丝织服装,而是绣绘之衣,是持节者专用服饰,可能有特殊的纹样和颜色。羽人是仙人,他不穿凡间官方的绣服,而是羽服,我们不能混淆这两个世界,不要把绣衣套到羽人身上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辽史·礼志》所载的辽朝皇帝的“迎节”和“送节”与当时中原地区中元节祭祀先人之亡灵的习俗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契丹化的中元节。  相似文献   

4.
正"六一"的校园一片喧闹。学校在大礼堂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舞台上拉着"庆祝‘六一’"的横幅,还挂上了五彩缤纷的气球,四周摆放着五彩的鲜花,多漂亮呀!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表演的诗歌朗诵:"六一"的歌。我们深情地朗诵着,获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5.
日喀则地区林卡节大致在藏历5月1日到15日。近年来,根据日喀则的气候特征,林卡节与"六一儿童节"结合在一起,6月1日成为林卡节正式开始的时间。从那天开始,日喀则放假一周,欢度传统节日"林卡节"。"林卡"的"林"在藏语中是绿洲的意思,按日喀则百姓的说法,就是绿色荟萃、草木茂盛的地方;"卡"则是用土石围成  相似文献   

6.
每年新春,壮族在欢度春节的同时,还沉醉于自己的传统节日——蛙节的欢乐中。蛙节的来历有个传说:古时候,壮家有个非常孝敬父母的东邻郎,他老母去世时,屋外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他担心母亲魂灵不得安宁,悲痛未了又添烦恼,就烧水淋蛙,青蛙死的死逃的逃,结果蛙声断绝,人间遭旱,大地干涸,粮食无收。后来他去拜问壮人长老布罗陀,才知道青蛙是天女,她来人间“呱呱”叫,是向天神报告大地的旱情,只要她一叫,大雨就哗哗下了。东邻郎伤害“天女”后,悔恨不己,就赔罪认错,给死了的“天女”们安葬,并于每年大年初一请活着的“天女”回村过年。从那  相似文献   

7.
福建邵武市洪墩乡有一座千年历史古村宜坊,山青水秀中纯朴的民俗民风十分独特,尤以传统的“抢酒节”和“过火节”最为神奇,其热闹的程度可超过春节。  相似文献   

8.
“七夕节”     
《文史月刊》2010,(8):F0002-F0002
<正>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  相似文献   

9.
庚寅年初夏有欧洲之行,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厅所陈“悦古堂藏瓷”一组中,看到一件白瓷盏.盏的造型为花口,下有喇叭形高圈足.盏内壁八组折枝花卉,似为印花.盏内心粘附一个下有花足的宝妆覆莲座,座端擎出一个莲花苞,花心里一个拱手端坐的小人儿(封二,图一、图二).  相似文献   

10.
王洪伟 《中华遗产》2006,(2):138-139
“三八妇女节”这天,妇女们都能尽情地享受假日的快乐和男人的尊重、体贴。处于生存压力挤榨下的男人也感到了不平衡:为什么男人就没有自己的节日呢?然而,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的傣族男人却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每年都要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男人节”,并且还在“三八妇女节”之前过哩。在这一天,他们一个个都成了“欢乐英雄”……  相似文献   

11.
萨噶达哇节在安多藏区称为“娘乃”节。“娘乃”在藏语中是闭斋之意。闭斋是枯燥单调的。不能不说是一种苦行折磨。把纪念佛祖的活动取名为“娘乃”,不言而喻,是僧俗信徒为了纪念佛祖当年苦修的精神,体验人间“苦海”的滋味,从而参悟人生真谛,普度众生,积善积德,修养成佛,达到自身功德圆满。在东藏重镇拉卜楞地区,人们把枯燥难熬的“娘乃”变成了欢乐多彩的节日。僧俗众生以激昂的热  相似文献   

12.
祗芜村人不过八月十月的中秋节,而过八月廿日的“猪嘴菩萨”节。[编按]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8,(10):I0001-I0004
吃新,即吃新收获的农作物。“吃新节”是贵州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意在庆祝丰收。节日这天,现到田间地里采来成熟的农作物做成饮食供参加节日的人们享用。这样的食品不仅极其新鲜,而且风味独特。此外还有祭祖、唱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敬酒时给客人“打花脸”,更别具特色。仡佬族的吃新节,已经成了旅游者们非常喜爱参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基诺族人有个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稻谷是会飞的。有一个寨子里住着一位阿嫫(基诺语:大妈),家里很富裕,年年的谷子都吃不完。有一年,新谷子该进仓了,她去打扫谷仓,一看陈谷子还堆在里边哪!她一边扫一边埋怨说:“唉,你们这些惹人讨厌的陈谷子呀!怎么就不会长翅膀飞出去哪!你们不腾出地方,新谷子往哪里放!谁知话音刚落,只见那些陈谷子好象长了翅膀一样都飘起来,一刹那便全从谷仓里飞走,不见踪影了。阿嫫见陈谷子不用自己动手扫了,高兴得一屁股坐在谷仓里的蔑笆上笑着说:“好啦!这回陈谷子不用我动手扫就走了,新谷子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数量虽少,但她却是一个历史悠久、源渊流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锡伯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除了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过新年(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全国性节日外,还要过“西迁节”。18世纪中叶,清政府先后平定了新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后,面对沙皇俄国的不断侵略,决定从辽宁抽调锡伯官兵到新疆驻防。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从盛京、辽阳、开原等15城抽调锡伯官兵1020名,注册家眷3275人,分两队于阴历四月初十和四月十九起…  相似文献   

16.
帕雄是个村名,它位于西藏波密县境内的帕龙藏布河之源头曲宗藏布河东岸,距波密县城约60公里。该村只有30多户、280多人的小村庄,但它却有一个在波密颇有名气的民间传统艺术节,即帕雄“热巴”  相似文献   

17.
<正>"弼公节"在福建省闽东畲乡是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福鼎市佳阳畲族群众为了纪念丹桥村守正刚直、不畏强权的名士钟良弼,进而逐渐形成一个节日。钟良弼(1780—1842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赴福宁参加科举考试。时有书办王万年歧视畲民,串通生监诬蔑畲族蓝、雷、钟、吴、李5姓"犬生","与兽为伍",公然动武把畲族考生赶出考场。钟良弼不服,返乡同姐姐遍告村族,激起畲  相似文献   

18.
1982年8月在黑龙江省桦川县马库力山北麓、松花江畔南岸、辽代称越里笃国城堡瓦里霍通南2华里田间,出土金代铜质篆?九叠汉字阴文“恼温必罕合扎谋克印”一方,重640克。印背钮上端右侧镌正楷汉字阴文“上京行部造”;印钮左侧有正楷汉字阴文“贞祐三年四月(空)日”;钮端镌  相似文献   

19.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瑶族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音译,意为欢庆丰收。每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左右,金秋季节。节日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祖先画像,带着新收获的包谷、红薯和糍粑、米酒、山果等,翻山越岭,来到选定的“耍歌堂”场地。炮响为号,便吹起牛角,打起锣鼓,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小伙子们跳起刚健、洒脱的舞蹈。姑娘们也跟着翩翩起舞。四周的人们或举杯畅饮,或高谈阔论,或高唱瑶歌。有时,由一人领唱,众人齐声合唱“舍罗舍罗”(是呀),场面十分热闹。青年男女在跳舞时,…  相似文献   

20.
《神州民俗》2007,(8):40-40
东坑镇是大朗、大岭山和石龙的水陆交通中转站,来往车船甚繁。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塘唇村大户卢同锦需雇长工耕作,人们闻之前来受雇。来的人多,其他大户亦前来雇工。后逐渐形成村规。每年二月二月开耕节前,一群群贫苦农民头戴竹笠,肩披布巾,坐在塘唇围前的围篱下,等待“卖身”受雇。挑中以后,便带雇工到茶楼去饱吃一餐,作为定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