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遗址地形与古环境彭头山遗址是近年在湘西北澧县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以此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现已定名为"彭头山文化"。遗址位于澧县县城西北,距县城约12公里(图一)。这里是一处小土岗,海拔高度不足45米,相对高度5米。周围地势开阔平坦,西、南残存澧水支流涔河的小支流河段。遗址地处澧水北岸的澧阳平原,是现今湖南最大的平原之一,介于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盆地之间,为过渡地带。东连湖区,西北邻近山地,海拔高程36~40米。属河湖冲  相似文献   

2.
对彭头山遗址中出土的燧石石制品的技术类型学分析,表明石器技术属典型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与北方的小石片石器工业特征相近。微痕分析显示石制品使用率较高,运动方式以切割和刮为主,加工对象以动物软性物质居多,推测其主要用于食物资源的处理。"细小石器"个体形态普遍较小的特点主要是受石料性能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一区域先民在原料开发利用策略上的变化。它作为一个文化因素共存于澧阳平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应是打制石器传统的延续,这种现象也见于华南、华北的很多同时期文化遗存中,因此以往过分强调"细小石器"作为文化纽带的认识可能有必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 1989年夏,笔者在澧县中武乡楠竹村机砖厂调查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位于澧水北岸,系河流三级阶地。澧水支流涔河在遗址的南面流过。遗址东南距县城15公里,东北距中武乡政府3公里,西南距大(土匚)垱区政府1.6公里,西距枝柳铁路5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1°38′50″,北纬29°46′40″。(图一) 楠竹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洞庭湖区澧水流域较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旧石器遗址。现将这里的调查材料简单报导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澧县皇山岗旧石器遗址调查湖南澧县博物馆Archaeologistshadcollected152piecesofstoneartifactsfromthePaeoloithicSiteofHuanshanganginLiCounty,HunanP...  相似文献   

5.
姜里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姜里村,北距昆山市约20公里。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0°14′,东经120°56′。遗址坐落于太湖平原蝶形洼地东翼的水网地区,河流、大小湖塘众多。遗址及周边地区地势低平,平均地面高程为3.3米。遗址西距太湖50余公里,西北距阳澄湖20余公里,南与淀山湖、澄湖近邻,东距东海约100公里。遗址周边的河流经淀山湖流入黄浦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约1200毫米。植被  相似文献   

6.
湖南澧县十里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993件,包括砾石、石锤、石砧、石核、石片、工具和各类废品,以黑色燧石为主要原料,主要为小型和微型,工具组合以片状毛坯为主的刮削器占绝对优势,可归属于小石片石器工业传统。各项指标显示遗址为原地埋藏,年代测定和空间分析表明遗址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临时营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内蒙古哈克遗址的孢粉分析,复原了遗址周边新石器时代、汉代前后、公元8~10世纪前后的植被、气候环境,并结合遗址地貌演变、动植物资源类型、采集植物花粉种类、禾本科花粉个体大小及数量等信息,讨论了当时人类的聚落选址和生业活动。  相似文献   

8.
何努 《南方文物》2024,(1):1-13
<正>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作为澧阳平原大溪文化的一处极为重要的中心聚落,其田野考古工作连续进行了十二年,发掘面积6064平方米,确认有四次筑城,城内文化堆积经历了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四个时期。城墙实测的结果是外垣直径南北315米、东西325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1)。城头山遗址发掘成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孙家岗遗址2016年度发掘采集的85份样品进行浮选和鉴定,获得了一批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植物遗存。其中农作物种子数量最多,包括水稻、粟和黍。农作物的分析结果显示,孙家岗遗址以稻作农业为主,并种植有粟、黍。粟类作物的出现再一次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旱作农业就已经传播到澧阳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0.
11.
湖南澧县梦溪八十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本期的“史前城址与聚落考古”栏目中,刊布了《湖南澧县梦溪八十垱新石器时期早期遗址发掘简报》,该遗址时代距今7540~7100年。遗址周围有围沟和围墙,说明早在7500年前我国长江中游就出现了有沟有墙的原始聚落。  相似文献   

12.
北山洞遗址是一处包含有多个时期文化堆积的洞穴遗址。通过对北山洞遗址的孢粉分析,复原了遗址周边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早期鲜卑时期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的古植被主要以灌木草原为主,但森林的分布和主要树种则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气候条件经历了剧烈的变化,由寒冷干燥变为温暖湿润,而后再次变为干凉,又逐渐转变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3.
湖南澧县猴儿坡、多宝寺旧石器遗址再调查湖南澧县博物馆湖南澧县文物管理所湖南澧县猴儿坡、多宝寺旧石器遗址,调查发现于1989年夏季,首次采集的石制品材料已经整理报导[1],1990年初和1991年初,我们分别对猴儿坡、多宝寺两处遗址进行了再调查,新采集...  相似文献   

14.
赵亚锋 《考古》2015,(3):20-34,2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头山遗址地表现存城墙和护城河的考古工作,确认了屈家文化时期城墙的北部豁口,遗址西部和西北部城墙外伸向护城河中的凸台,以及遗址西部、北部两条通过护城河的陆地通道,探明了遗址西部至东北部屈家岭文化时期护城河生土河床的起伏,揭示出开挖护城河、筑城时的取土作业区遗迹。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孢粉分析是研究苔藓、蕨类植物的繁殖细胞孢子和种子的植物繁殖细胞花粉的科学。孢粉颗粒体积小、重量轻、产量大、易于  相似文献   

16.
古蜀王都与早期古城遗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平原上的考古发现揭示,早在商周时期,古代蜀人已在三星堆建立了古蜀王都,而在此之前或更早的时候就已出现了宝墩化等早期古城遗址。三星堆古城遗址为我们了解蜀国和殷商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说明地处内陆的蜀国在当时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富饶繁荣的王国,殷商在青铜时代并不是唯一的明中心。宝墩等早期古城遗址的发现和比较研究,则显示了中华明在不同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鸡叫城遗址地处澧阳平原中部的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北距涔水约2公里,南距澧县县城10公里,西南距城头山遗址13公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其文化序列完整、文化谱系清楚、文化与社会发展连续稳定为特点。其文化序列为彭头山文化(距今10000—7600年)—皂市下层文化(距今7600—7000年)—汤家岗文化(距今7000—6300年)—大溪文化(距今6300—5500年)—油子岭文化(距今5500—5200年)—屈家岭文化(距今5200—45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100年)—肖家屋脊文化(距今4100—3850年)。从聚落发展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8.
江苏吴江县龙南遗址孢粉组合与先民生活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南遗址位于苏州市吴江县城西南约29公里的海报乡龙南村(图一).在太湖东南的低平原上,湖塘众多.是苏南地势最低的地区.海拔3.3—3.4米 (吴淞零点).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9毫米/年.太湖周围的低矮山丘,分布小片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代表性常绿乔木有木荷(Schima,suprba)、苦槠(Castanopsis clerophylla)、紫楠(Rhoebe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对遗址区实测剖面进行沉积物磁化率强度、孢粉等分析研究,表明自距今6000年,受全新世以来陕西关中地区东亚季风气候变化控制,杨官寨遗址古气候呈现温暖湿润与干旱寒凉相互交替的特征。距今6000年到5400年,该地古气候温暖湿润,宜于植被生长,以农业种植与畜牧业为主,为庙底沟文化大型环壕聚落的出现提供了有利基础;距今5400年左右,古气候出现短暂的降温期,呈现干燥低温特征,受此影响,杨官寨遗址聚落规模大幅萎缩。出现了以半坡四期文化,古气候呈现由冷转暖、降温、暖湿、较冷四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古环境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对环境变化敏感地带,又是我国新石器文化十分发达的地区,研究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古文化发展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