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1941年苏德经贸外交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桂石 《世界历史》2002,31(2):63-70
1939年—1941年苏德战争前,苏德两国从各自的战略和利益出发都要求改善两国关系。如何打破自希特勒上台后两国关系的僵局?苏德双方都力图从经贸外交入手。苏德战争前,苏德之间开展的经贸外交使双方的经贸关系异乎寻常地热起来。这种关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对苏德双方产生了什么影响,造成了什么后果,我国学对此研究较少。本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德关系问题上,人们往往把注意点集中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实际上,1939年9月在德军侵波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两个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苏联政府和史学家对前一个条约,发表了大量文章,充分肯定了它的功绩;但是,对后一个条约,苏联政府则竭力避讳。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也只注重研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忽视了对《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的研究,甚至有许多文章把《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德军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平均深入苏联境内600公里。直至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爆发,德军进攻才受挫。  相似文献   

4.
在局限于苏德双边关系时,蒋介石的判断相当具有远见。其对苏德必战的早期预测,既使中国避免了在结盟问题上作出错误选择,又引导国民政府克服了在《曰苏中立条约》后一度出现的动摇,还通过中国共产党为苏联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但是,在论及日苏德三边关系时,蒋介石关于日本必和德国夹攻苏联的判断却失之于理想化。蒋视苏德战争为中国否极泰来的转机,其在战争实际爆发后确定的联苏反德方针,主要目的是促成苏德战争扩大为日苏德战争。  相似文献   

5.
龙飞 《炎黄春秋》2014,(1):89-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斯大林与希特勒为了各自的利益——避免过早发生战争并划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于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周后,9月1日清晨,希特勒对波兰实施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国内,尤其在文艺界,一些荒诞不经的事件便接连发生。《女武神》登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遭禁斯大林极力要向希特勒表示友善,首先想到  相似文献   

6.
万东 《钟山风雨》2014,(1):13-16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在苏联帮助下坐稳“新疆王”、亲苏、亲共的盛世才,面对苏联节节败退、亡国之虞,反复无常的盛世才又一次选择了投靠蒋介石。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打败德日法西斯,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但是,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中,这一重要史实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究竟如何?几乎是二战史研究中的空白点;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往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00,(1)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对大战进程发生了重要影响。战后,该条约问题曾被史学界炒得沸沸扬扬,至今余温不散。史家争论的热点主  相似文献   

9.
一、从苏联一贯和平外交政策,说明三国谈判失败的原因第二次大战后,由于美帝国主义背弃战时国际协定,实行侵略扩张政策,使世界形成两大阵营,美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为了破坏苏联在全世界爱好和平广大人民中的威信和影响,故意歪曲历史事实,对于一九三九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订立,纵情攻讦与疯狂中伤;硬说苏联利于爆发世界大战,而不要求世界和平的继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由于苏联不同英法订立互助条约,而与德国订立互不侵犯条约所促成的。这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集中探讨了二战爆发初期错综复杂的英苏关系,认为:从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至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英苏关系的演变可划分为张伯伦时期和丘吉尔时期两个不同的时期;前一时期的主流是紧张,后一时期的基调是缓和;综观整个二战爆发初期,英苏关系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始终未能得到真正改善;英、苏对此局面的形成均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1.
正瓦尔特·赛德利茨于1888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世袭军官家庭,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是率部进犯法国和荷兰,后于1941年6月参加希特勒的侵苏战争。1942年3月,他率领以他的族姓命名的突击部队把在莫斯科西北杰米扬斯克地区陷入苏军重兵包围的德军部队成功解救,一时成为了苏德双方都颇看重的名将。希特勒遂对他委以重任,命他指挥德国第6集团军第51步兵军参加进攻斯大林格  相似文献   

12.
张愿 《史学月刊》2012,(7):83-88
苏德战争的爆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对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政府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不仅密切关注着远东局势,而且立刻做出了防止日本北进苏联的反应。更重要的,苏德战争爆发促使远东局势进一步趋向明朗,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对日本推行更为强硬的威慑政策。首先,它进一步冲击了远东原已摇摇欲坠的力量均势,迫使美国更积极地介入到远东事务中来;其次,它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战场在美国远东政策筹算中的地位,美国必须更重视中国的态度;再次,美苏结盟增强了美国对抗日本的决心和信心;最后,援苏政策的确立使得美日妥协的希望更加渺茫。1941年下半年不断升级的美日矛盾正是在苏德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1938—1939年间,德意日三国为在防共协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关系展开交涉。德意希望新三国协定尤其是其中武力援助义务的适用对象延伸至苏联以外的英法等国,突破防共协定的局限。日本政府内部对此意见分歧,陆军主张接受德意的要求并与之缔结军事同盟,外务省则反对。在海军的协调下,日本政府于1939年1月和3月两次达成折中妥协案。但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德意与英法矛盾激化,要求日本就参战问题表明态度。参战问题触及日本海军的底线,海军坚决反对继续让步,陆军亦无法强行推进三国同盟问题。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防共协定强化交涉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决定不介入欧洲战争。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以德国为主的德意日三个轴心国逐步发动起来的。同德国的战争是在三条战线同时进行的。这就是苏德战场、西欧和东北非战场和被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的抵抗运动。关于前两条战线的史学著  相似文献   

15.
1943年夏,苏德战场上的库尔斯克会战,就其规模、紧张程度和战果来说,可列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苏德双方都以最先进的技术兵器装备起来的庞大军队投入激战。为了这次战役,德国集中了50个精锐师,其中1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1万门火炮,2,700辆坦克和2,000多架飞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战争和苏德战争的爆发,直接影响着皖南事变后紧张的国共两党的关系。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有意缓和两党之间紧张、对抗的局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在约见周恩来时.郑重地告诉周恩来,准备一周后去西安,想在那里同毛泽东见面,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二战前夕苏德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 《安徽史学》2001,(1):84-89,70
1990年,苏联出版《危机的年代,1938—1939,文件与资料汇编》,首次公开了二战前夕苏联对德国交往中的一些重要文件。美国学者罗伯茨据此重新研究了二战前夕的苏德关系,指出在导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局的苏德关系的发展中,德国是主动的一方;苏联对英法苏莫斯科谈判并非一开始就脚踏两只船;《苏德条约》中的秘密议定书并非是苏德瓜分波兰。这些观点,与西方传统的观点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两点进行一些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余章松 《世界历史》2000,20(3):30-37
进入现代社会 ,国际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也日渐凸现。 1941至 1945年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 ,苏德战争是在两大战场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军事战场 ,另一个是经济战场。苏德双方军事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对苏德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一、军事经济的重要性及其界定战争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自古如此。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指出 :“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依赖于经济前提。”1列宁在一战后曾精辟地指出 ,“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2 ,“在战争中 ,…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文史精华》2011,(2):9-15,1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国共两党又走向紧张和对抗.而随后爆发的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既震惊了世界,也影响着中国,国共两党开始酝酿对话与谈判的可能.两党党首甚至想直接会晤。以解决两党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机遇终归流产.而它却为1945年的重庆谈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强盗入伙”论的异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德两国的对立和随之发生的两国间的冲突,就其性质而论,实属明显。然而,近年来,这个问题又被提了出来。在讨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问题时,有人以“过大利功,弊大于利”为题作文章,把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说成是同法西斯德国没有区别的帝国主义强盗的同伙。作者引述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关于两种人的妥协的论述称:一种人的妥协“为的是要减少强盗所能加于的祸害,以便后来容易捕获和枪毙强盗”,另一种人的妥协“为的是入伙分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