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小时候见到的杂志有三种,一是《小说月报》,二是“鸳鸯蝴蝶派”的《红玫瑰》,三是《北方快览》,都是先父的藏书.按翻阅次序,则是先《北方快览》,而后《红玫瑰》,到先父去世以后好几年我上高小时,这才读起《小说月报》来.三种杂志之中,只有《北方快览》是山西土产.  相似文献   

2.
李希泌 《文献》1998,(2):262-265
(一)释名 《曲石精庐盍簪集》是先父根源公的师友朋僚在1922年1927年期间写给先父的信札汇编.  相似文献   

3.
读《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出版界巨子王云五传奇》一文,使我想起先父史久芸逝世前向我谈及自己生平时提到的有关王云五的一些情况。先父于1915年以“练习生”(即学徒)考入商务印书馆。他在王云五手下工作多年,可能因个人经历的相似(先父也是只读过几年私塾,靠工作中自学成材)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而得到王云五的赏识和重用,两人私交亦较好。先父对王云五在文化事业方面的业绩甚为敬重,而对他后期离开商务到国民党政府为官颇感惋惜。据先父所知,王云五对共产党是同情的,对共产党的领导人也很敬仰。共产党曾邀请王云五到解放区参观考察,王欣然同…  相似文献   

4.
陈临庄 《纵横》2012,(1):34-37
多年前一次浏览书摊,偶见一册《味精大王吴蕴初》。吴先生于我长叔陈观深有知遇提携之恩,先父陈健生与先生乔梓亦有交往合作之谊,便信手拿起翻看。读后觉得书中所涉先父、家叔与吴先生父子间有些往事的来龙去脉说得不够清楚。近来有暇,便将我所知道的先父家叔与吴蕴初、吴志超父子间的一些往事写了出来,供读者消遣。  相似文献   

5.
俞汝捷 《世纪》2023,(4):44-46
<正>拙稿每在《世纪》发表后,通常会收到一些反馈,令我欣喜,使我受益。其中印象尤深的有两次,一次事涉张伯驹,一次事涉徐澄宇、陈家庆。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周谷城张伯驹先生为我重书诗词》的回忆文,谈到两位前辈写给先父的词稿、扇面于“扫四旧”时被抄没,“文革”后我请他们重新书写的往事。文中谈到,先父有把折扇,一面是姚羲民的章草题诗,另一面是张伯驹画的兰花。  相似文献   

6.
来函照登     
《百年潮》2002,(10)
编辑同志:《百年潮》2002年第8期刊有王秉默先生作《梁漱溟与陈铭枢的佛缘》一文,叙述两人长达数十年的友谊,说他们相识于南京支那内学院,(未说明具体时间)第二次相遇则是在北京,(说明时间在1924年)并在这时认识了与先父住在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整理先父柳溥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遗物时,发现先父1972年4月28日写给周恩来总理并转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的一封信。该信是关于28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的。这个问题涉及1925~1930年间莫斯科中山大学内国共合作、国共分裂、共产国际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见分歧和中共内部的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所谓“28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就是这场斗争的产物。先父在信中悦:“近见《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即中央三办学习班上某某同志发言录音稿,“文革”期间的一种非公开出版的小册子──笔者注)中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怎样战胜王明叛徒…  相似文献   

8.
先父王统照,字剑三,是五四时代的老作家、诗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生于1897年,逝于1957年,享年仅60岁。新中国成立以前,他历任中国大学教授、文学研究会书记干事、北京《晨报》的《文学旬刊》主编、上海《文学》月刊主编、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青岛山东大学教授等,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9.
这是谢刚主(国桢)先生为北京图书馆所编先父叔弢先生捐献的善本书目所写的序文。“自庄严”语出佛经。“庄严”译自梵语,意为装饰。“自庄严”谓积累功德以装点自己。“堪”同“龛”字。“至德”是旧日县名,今与东流县合并为东至县。先父与刚主、斐云两先生论交近五十年。晚年每来京开会,必访刚主先生畅谈,亦必往探视卧床多年仅存一息的斐云先生。赵谢两先生先后谢世,先父亦于今春弃养。老辈道义风流,追怀无尽。书目早已交付出版社,出书之日尚未可期。《史学月刊》将刊布刚主先生此文,编者嘱识数语。  相似文献   

10.
岳阳的《毛氏族谱》中,载有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亲笔签写的《付约》:“今将先父文正公遗业,坐落在土名湖南岳州临湘县楚冲里太平桥之庙湾庄田一所,请凭亲族人等到场,付与子婿毛长发名下管业、收租、耕种,以此为据。”  相似文献   

11.
《位史精华》编辑部:贵刊1998年12月号发表沙平的卜分钟改写了历史》系抄自纪实文学(大国之魂》(邓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而且一稿两投,98年11月22日南昌蟀济晚根摘登片段,又经常州忡国剪报》转载。贵刊的则由长春江摘旬刊》转载,一时间(一分钟改写了历史》传遍全国。因该文主人公是先父张祖武,昆明、长沙、武汉、上海各地亲友来函电问我是怎么回事,国文中重要细节严重失实。我从首都图书馆找到贵刊复印此文,失实之处计有:一、先父张祖武不是宪兵队长,时任独立工兵二十四营上校营长。爆破是工兵的技能,宪兵怎敢接工兵总…  相似文献   

12.
余久居国外,近年得睹国内刊载的有关先父学熙公事迹文章多篇,其中《周学熙传》(郝庆元著,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书有许多失实不妥字句,深恐讹传,爰摘录原文数例正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施亮 《炎黄春秋》2008,(6):43-49
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先生是先父的挚友,父亲病逝后他还与我家保持了亲密联系。他曾经赠我两本书《波涛上的足迹》和《如沐清风》,书中回顾了他编辑生涯数十年见闻感受,尤其《译林》创刊伊始,因一封告状信引起的风波,颇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通俗小说出版的几经波折历程。这也表明了,改革开放过程实质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我得到他同意,对此事件一些资料经过编辑整理,概述其始末。  相似文献   

14.
“一·二八”时,先父蔡廷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蒋光鼐伯伯则是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含指挥后来增援的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凡是见过先父与蒋伯的人都会有一个突出的印象,两个人的外观是迥然不同。先父蔡廷锴,字贤初,出生于1892年;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文史天地》2009,(5):9-10
若无胡耀邦同志为《铁道游击队》中的“老周”——我的先父刘景松的成分批示平反,我一家还不知要蒙冤到何时!如烟往事在记忆中多已褪去,唯独这件事历历如在眼前。刘家人世世代代不忘胡耀邦同志的如山之恩。  相似文献   

16.
是谁东征、北伐,并肩血铸“铁军”之盾?是谁淞沪抗战,携手克敌环球扬威?他们出身性格迥异,介是追求探索相同;他们联共、反蒋、抗日、创立“福建人民政府”;他们发起“民促”、“民革”,参与组建新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请阅读蔡廷锴将军惟一健在的女儿蔡绍芝写的《追忆先父蔡廷锴与伯蒋光鼐》。  相似文献   

17.
此时,大姑父岳图南已升任国民党清丰县党部书记长,在日寇进攻县城时带着手下的一班人逃到了黄河南岸。他的大儿子岳光与先父同岁,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正在八路军队伍里当干部。这样,大姑身边就没有了劳动力,只剩下年迈的婆婆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大姑虽然在先父出生之前就已出嫁,与先父的感情并不深,但毕竟血浓于水,当先父有家难归时还是收留了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古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但是,经过了长时期的流传,抄写刻印,伪衍脱讹之处,比比皆是.研究《史记》的著述从魏晋以来,虽然汗牛充栋,但是关于《史记》音义的书,传下来的却不多.先父吴国泰先生所著《〈史记〉解诂》(以下简称《解诂》)一书,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全书的词义进行了探讨,希望作到“为之晦者显之,窒者通之,叚者正之,三家之误解者纠之,书中夺讹及前人所不能解者斠补而宣明之”.(《解诂》自序).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有价值著作.今略述其要于下,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刊登在《炎黄春秋》2003年第8期上的《朱德追述国民党上将范石生》的文章,追忆朱总和周总理与侯方岳同志谈论范石生的种种情况,该文中有关段落涉及先父赵薪传(字贯一)和世交马曜教授(2003年访谈时93岁,白族,原云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健在)。据我所知:有的记述是不准确的。为了澄清史实,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专门拜访了马曜教授,作了核实。现将史实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朱启钤先生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国务总理,后搞实业,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周恩来总理对他很敬重,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朱老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上多所关照。朱启钤后人朱海北写的《周总理同先父朱启钤的交往》一文回顾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