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宇 《南方文物》2024,(1):159-168
“草生人”,指人从草中诞生,这是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独特的人类起源神话。最初的人类、诸神、国土都“由草而生”,这是日本原始神话;在神的意志下“二次诞生”的新人类成为了日本国民,为天照大御神统治苇原中国、天皇统治日本建构了合理性,这是“原始神话变异体”。中国典籍中的“苍生”进入日本官方史书,意味着中国文化在日本最初的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国家建立的初期,通过“记纪神话”统一国家思想,与建立律令制国家的努力同等重要,而奈良朝廷为了建立独立国家所全面效法的正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中关于“关东州”教育一章的论述,在史料运用和概括的科学性、准确性方面有待商榷。日据“关东州”时期所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法规,基本上分为适用于日本人教育和适用于中国人教育的两种体系。《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中所列一些文件的标题、发文机关、文号、公布及修订时间等,同日本殖民当局公布的法规汇编原版文献存在严重出入。  相似文献   

3.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与《历史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3月 30日至 4月 1日在上海举行。“慰安妇”问题研究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的支持和资助 ,这是中国首次召开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美国、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法国、新加坡的与会者共 175人 ,其中有研究“慰安妇”问题的专家、从事对日本进行索赔诉讼的律师和法律学家 ,以及进行有关调查的各界人士。山西的万爱花、海南的陈…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主办的《花冈悲歌》展览于1993年6月29日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日本参议院议员田英夫先生和竹村泰子女士,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代表田中宏教授、内田雅敏律师、新美隆律师、福田昭典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5月,日本新曜社出版了马场公彦的《现代日本人的中国观》~①一书,该书对日本主要杂志涉及中国的报道、评述进行分析,同时就现代日本人中国观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该书研究视角独特,对理解现代日本人对中认知的形成和发展的逻辑、思考如何改善中日两国之间缺乏认同的现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现代日本人的中国观》是马场公彦继2010年出版《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②之后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中,作者就以  相似文献   

6.
战前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字早于中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化人也较早地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鲁迅的价值;30年代日本的鲁迅研究完成了从“旧文人”到“文坛泰斗”的认识转变;鲁迅逝世时日本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大鲁迅全集》;中日全面战争期间,日本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鲁迅传》。  相似文献   

7.
1937年10月4日到1941年12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共刊载了4篇有关日军轰炸南京和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告。1937年10月4日题为“正如宣布的那样”(Asadvertised)的报道,是美国记者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在9月20日宣布要对南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后星夜兼程赶往南京,亲历轰炸后所写的长篇报道,报道写道:“那些年纪太小、太老、太穷、病得太重或是什么都不懂而没有离开南京的中国人被大批屠杀”;第二篇报道(1937年10月11日)刊登了宋美龄的英文日记摘要,由于其地位特殊,日记读来耐人寻味;接下来的一篇1938年2月14日题为“证人”的报道,引述了当时在南京的《芝加哥日报》远东资深记者斯蒂尔的描述:“一位日本士兵站在不断增大的尸堆上,将步枪子弹倾注在任何还能动弹的尸体上。对日本人来说这也许是战争,对我来说却是谋杀”;最后一篇,时间为1941年12月15日,这时候外界对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了解已经比较全面,报道明确指出:“日军占领并洗劫了南京,犯下了一些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暴行——大规模屠杀平民,并强奸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由于《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有很高的信誉,上述报道,特别是宋美龄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史研究沿革中国史籍称古代日本为“倭”。作为正史,最早提及日本的为《汉书·地理志》“燕地条”,其文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①寥寥十余字,语焉不详。其后,在《三国志·魏志》的“东夷·倭人传”中,以近两千字的篇幅,较详细地记述了以邪马台国为中心的古代日本社会风貌和地理形势。自此以后,在历代正史典籍中,有关日本的记述不绝于书。但说到研究日本,则是在1871年中日缔结修好条规、建立近代邦交关系,尤其是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于日本之后。天朝大国被东洋小国击败,随即遭受规模空前…  相似文献   

9.
1929年8月50日,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日报》以头版头条的醒目标题,刊登了一条新闻《共党地下首领张贯一在抚顺落网》。接着,沈阳有影响的几张报纸《盛京时报》和《奉天新闻》等,也同时转发了这条政治新闻,一时间“张贯一案”引起了满洲各省民众的高度注意。可是,由于张学良的下令制止,沈阳报纸首先停止转载日本报刊上关于张贯一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1929年8月50日,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日报》以头版头条的醒目标题,刊登了一条新闻《共党地下首领张贯一在抚顺落网》。接着,沈阳有影响的几张报纸《盛京时报》和《奉天新闻》等,也同时转发了这条政治新闻,一时间“张贯一案”引起了满洲各省民众的高度注意。可是,由于张学良的下令制止,沈阳报纸首先停止转载日本报刊上关于张贯一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一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日本战败60周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而在日本,发行量占首位的《读卖新闻》做出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措,成为60周年之际各家媒体中最闪亮的“明星”。2005年6月4日,《读卖新闻》发表了长篇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7日,应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的邀请,日本神户大学的安井三吉教授在北京华侨大厦做了题为“神户华侨和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学术讲座。安井教授首先介绍了自神户开港以来神户华人人数的发展变化。1868年,神户开港,中国人也开始进入神户。因为没有互访条约的签订,中国人不能以正式的身份进入日本,所以其时中国人多是以西洋人随从的身份进入日本。1871年,中日正式签订《日清友好条规》。1873年,日本批准该条约后,中国人才以正式国民的身份进入日本。此时,在神户的中国人逐渐增加。到1930年,在日中国人为30836人…  相似文献   

14.
实力悬殊的中日对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硝烟顿时弥漫整个东北。在这一背景下,1931年10月26日出版的《时代》,选择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作为这期杂志的封面人物。在他们之前,10月12日,日本负责处理“九一八”事变的外相币原率先  相似文献   

15.
《魏书·倭人传》“住七八十年”解──“倭国乱”之年代考述李纯蛟据陈寿《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倭人》记载,当中国汉朝时,在今日本列岛上有分立的“百余国”。到了公元2世纪,其中的倭国发生内乱,从而开始了女王统治的时代。关于日本古史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是王稼祥同志为纪念我党诞生二十二周年和抗战六周年而撰写的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发表于1943年7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上。胡耀邦同志在《深切地纪念王稼祥同志》一文中指出:“在这篇文章中,他初步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他是我们党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郭双林 《史学月刊》2006,1(7):20-22
我们只要略为翻阅下清末的报刊,就会发现,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经常在眼前跳来跳去,频频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这一口号即是“中国,中国人之中国”!笔未曾广事搜讨,仅在读书之余,将所见相关资料随手记录,己达24条之多。(按:许小青在《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册,中央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76-998页]一中对此有所整理,但不全。本在撰写过程中对其整理成果有所吸收,特此说明)就目前所知,晚清最先提出这一口号的时间是1900年。当年9月24日,即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一,《清议报》第58册刊登一篇署名“自强氏”撰写的《独立论》一中写道:“今吾且正告我国民日:中国吾中国人之中国,非他人所得而保全也;保全中国,吾中国人自己之责任,非他人所得而代之也。”由此看来,最先提出这一口号的是维新派,且主要是针对当时列强提出的“保全主义”而发的。1902年,太平洋客欧榘甲在《新广东》一中也提出:“夫中国,中国人之中国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73页)进入1903年后,这一口号广泛流传起来,并被革命党人所接受。当时由留日学生创办的杂志如《浙江潮》、《湖北学生界》、《游学译编》、《江苏》、《童子世界》、《苏报》以及邹容所撰《革命军》中都曾不止一次出现这一口号。1904年,由高旭、高燮叔侄创办的《觉民》杂志以及陶成章撰写的《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中也曾出现这一口号。1906年以后,这一口号还曾在《复报》、《云南杂志》、《汉帜》等报刊上多次出现。孙中山、黄兴和章太炎等人甚至将其写入了《中国同盟会方略》,指出:“中国,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沉睡的酣梦。“强国御侮”为时代之音。黄遵宪所著的《日本国志》使主张维新变法的首领康、梁“至今才了解”“日本之所强”,“中国之所弱”,称之为“海内奇书”。黄遵宪进历亚、美、欧、非四大洲,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其《人境庐诗草》和《日本杂事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是时代之最强音,被誉为“史诗”。  相似文献   

19.
寻找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源流一直是中日考古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国学者王仲殊先生因此领域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号称"亚洲诺贝尔奖"的日本福冈文化奖。自2006年11月15日《中国文物报》报道了中国发现三角缘神兽镜之后,中日学界异常关注。2006年12月15日日本朝日新闻社塚本和人记者等曾专门赴郑州参观此镜,22日张懋镕先生也在《中国文物报》发表论考肯定了这一发现。但日本学界却对此抱有疑问。2007年1月24日朝日新闻文化综合版刊登了本文。笔者译出,以飨国内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中日复交赶写通讯 在田中角荣首相到达北京那一天——1972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的通讯。 这篇通讯,署名“新华社记者”,是我为了配合田中首相访华而赶写出来的。 我是1964年9月,作为中日间互换的第一批中国记者,到日本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