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果说到社会的变迁对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影响,那么战争频繁、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的南北朝与稳定、统一的隋唐时代则是不得不说的典型.关于这种影响的研究除了历史学、哲学等知识领域的涉及外,它们也反映在丰富的考古学资料中.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中国境内的北朝一隋唐时期的墓葬中,发现许多屏风式墓室壁画,多将屏风以条框式绘在象征床榻的墓室棺床的上方或者周围,然后在条框内绘人物、花鸟、山水等内容的壁画,屏风式树下老人图便是这类墓室壁画中的代表之一,形成了墓室壁画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本文拟以北朝一唐代墓室壁画中的这类题材为研究对象,考察屏风式树下老人图的传布以及社会大背景的转变下这一题材在丧葬文化中所承载的意义和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绘画艺术作为一个常见却又意义复杂的术语,在历史变革中历久弥新,其内涵从最初的含糊混杂发展到如今,说法虽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其独立于艺术的“人文自觉”在文人化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得以觉醒和发展,其间蕴含的文明演化和个体意识的觉醒是与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代表作品《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及其作者陆探微为例进行分析,追根溯源并考察其发展流变的特点,以论述绘画艺术和人文历史的人文自觉。  相似文献   

3.
赵凡奇 《文物世界》2014,(3):27-30,22
<正>唐宋之际,家具的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体由低矮而颀长,品种由单调而丰富。屏风作为室内布置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与时代演变相契合。宋金墓葬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多有墓主人的家庭生活场面,展现了屏风的使用情况,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较全面地认识宋金时期的屏风。一、北方宋金墓中的屏风形象北方宋金墓葬中的屏风,除少数实物外,其他以绘画和雕刻的形式出现。现就笔者收集到的资料,以时代早晚罗列如下。(一)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河南禹州  相似文献   

4.
胡元超 《文博》2020,(4):76-79+69
本文以目前考古资料记载的唐代皇太后、皇后以外正一品命妇凶礼卤簿使用鼓吹、或模拟鼓吹使用音乐的碑志为考察对象,对文献所载唐代命妇吉凶卤簿制度进行了两项补充:正一品内命妇皇帝夫人凶礼卤簿使用鼓吹或为"准制";正一品外命妇公主凶礼卤簿偶给鼓吹,公主、亲王妃等正一品外命妇凶礼卤簿模拟鼓吹使用音乐或为"准制"。  相似文献   

5.
郑聪 《四川文物》2012,(3):48-54
唐代是琵琶形制和演奏艺术承上启下的时期。依据龙门石窟寺唐代造像和洛阳唐代墓葬出土文物中的琵琶图像,从形制看,唐代广义上的琵琶包括了阮咸、五弦和四弦琵琶三种形制,并以四弦琵琶为主;从演奏方法看,当时的阮咸琵琶为稍向左下方或左上方持抱,五弦琵琶为斜向左下方持抱,四弦琵琶为斜向左下方或横向持抱,均持拨片或以手指直接弹奏。这是中原阮咸琵琶与西域五弦、四弦琵琶不断融合交流的结果,也是琵琶艺术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魏子元  王乔玉 《文博》2020,(1):45-53
"以胖为美""尚胖"历来被视为唐代的审美风尚,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唐人审美观的总体认识,此认识虽无大错却有失偏颇。本文在对具有代表性的唐代纪年墓出土的女俑及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体态特征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唐一代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及其流变历程。同时,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人审美的标准做了进一步分析,以期达到纠正对"以胖为美"片面认识和误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基伟  贺林 《文物》2013,(7):90-96
据初步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已发现唐代壁画墓约90座[1]。当前对于唐代墓室壁画的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揭取保护两种方法。揭取壁画后的陵墓,多简单处理后对外开放。受财力和保护手段的制约,墓葬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墓道侧壁开  相似文献   

8.
唐代寒食、清明时节有扫墓祭祖与游艺娱乐并行的风俗,追念先灵与休闲娱乐的情感得以同时释放.唐人的这一风俗在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有所体现,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有关寒食、清明游艺活动资料的爬理,以饮宴踏舞、扫墓春游、球戏娱乐以及斗鸡等活动为切入点进行讨论,藉以探究唐代寒食、清明节日中的游艺风俗,进而窥视唐人的社会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9.
都城空间区划制度与对都城内主要城市景观的称谓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都城空间区划制度有里制和坊制两种,因此主要城市景观的名称也就为里或坊。就北朝隋唐时期而言,首都居住区里、坊的称谓之间并非一开始就是官称与俗称的关系。在北魏洛阳,空间区划制度是里制,坊实际为落实治安管理的一种手段。在坊建好后,被围墙围绕的封闭区域也开始可以称为“坊”,此后,坊、里在指代空间位置时就可以等同了。不过,北魏洛阳涉及治安事务时才用坊表示居住空间,因此墓志所见城中居住区都为某某里。隋文帝正式在都城实行坊制,确立了坊在指代居住空间时的官方地位,由此才形成了坊、里官称和俗称的关系,但里代指居住区的用法并未改变,唐代坊、里的混用实源于此。  相似文献   

10.
张媛 《文博》2023,(2):84-89
本文以陕西地区的95件石刻造像为中心,综合考察了北朝的佛教邑义、道教邑义及佛道混合邑义;考证分析了邑义名称、宗教属性、造像题材与流行时限等问题。本文尝试利用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与间接文献中寻得的蛛丝马迹,为史料相较匮乏的早期地方宗教研究提供一个超越文字记载的视角,庶几可补史籍、经典之阙。  相似文献   

11.
杨泓 《文博》2011,(3):3-8
西安新发现的两座汉墓壁画绘制技法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理工墓壁画受楚风影响,而曲江墓壁画是否受秦文化影响,还需新的考古资料印证。这两座汉墓壁画解决了汉墓壁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为西汉绘画史提供了考古标本。三国时期,大墓室壁画在中原、关中地区几乎绝迹,只在边远地区还存在,直至北周墓壁画的发现,期间壁画的发展也是有线索可寻的。隋墓壁画的风格虽可追溯至北周,但已经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到了唐代才完成了新的壁画风格。  相似文献   

12.
裴建平 《文博》2011,(3):23-26
在唐代墓葬中,一般在墓道北壁第一过洞上方都绘有高大的楼阁。本文通过对其中典型楼阁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和魏晋、北朝此类建筑功能、意义,在近年唐代墓道壁画题材内容新的探讨基础上,对唐代墓葬墓道北壁建筑进行了分析,诠释了其引魂升仙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卢轩  罗黎  付文斌 《文博》2011,(3):70-72
墓葬壁画的保护从揭取前即已开始,每一环节对壁画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讨论了墓葬壁画保护过程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田小娟 《文博》2011,(3):80-83
唐人以鹤为仙鸟,以之喻仙境,云鹤图是唐墓壁画中较多见的题材。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察唐墓壁画中云鹤图盛行的宗教信仰、政治背景与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5.
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质葬具画像和墓室壁画为主体的北朝墓室画像,在画像形式、布局和内容上都因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区域性变动。本文分别以云代、洛阳、邺城-晋阳、关中、青齐五个地区,分析了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特征,并结合历史、艺术和文化背景,讨论了墓室画像所反映的区域性文化互动与嬗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安阳地区在中晚唐时期属河北三镇之一的魏博镇。近年来,在安阳发现了三座晚唐大和年间壁画墓,绘有多个女性形象,身份多是家居仆侍。这些女性的服装阔大,发式多样,妆容奇特,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结合相关考古材料、文献记载和传世画作,对壁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观察分析,可以了解晚唐时期魏博镇女性的服饰、发式、面妆及生活风貌。  相似文献   

17.
巩启明  王保东  李江红 《文博》2003,(3):3-8,16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省文管会对分布在关中的唐十八陵进行考古调查时,曾对章陵进行过调查,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李毓芳对章陵也进行过调查,富平县文管会历年来对章陵进行过多次调查,省市文物保护及考古科研机构对章陵的查访者也大有人在,但已发表的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2月,为配合西安北郊经济技术开发区顶益制面厂(XDY)与西安三菱公司(XSL)基建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厂区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勘探和科学的清理,其中发掘属于北朝时期的墓葬5座,分别编号为XDYM205、XDYM217、XDYM223、XDYM225、XSUd57。  相似文献   

19.
尉氏元代壁画墓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氏县张氏镇壁画墓在最近的报道中被断为宋代。本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仿木结构、人物服饰、墓门题记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该墓订正为元代。又依据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对该墓壁画中“曾参行孝”和“焦花女哭麦”两组孝子图加以考证。并进一步梳理了考古所见二十四孝图像,发现其组合形式在宋金时期比较稳定,而元明时期则逐渐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