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缘地带的行政治理:清代厅制再研究》一书,以清代独有的地方行政制度——厅制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形成过程、各种制约因素以及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厅制是清王朝为解决“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超大规模”与“有限政府”这两对结构性矛盾,在各种“边缘地带”实施国家治理的弹性制度与空间。该书推进了清代地方治理和政治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何谓社区?这一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在过去,社区的定义指的是一群人在一个社会单元共同生活的概念,它包括地理空间、社会互助、和共同关系三种观念。是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整个社会的各种构成要素在一定区域社会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体现。简单地说,社区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社区是微型的、缩小的社会的折射和反映。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面向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3.
通过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视角,可以深化对区域蔬菜史的认识。清代陕西夏秋瓜茄菜豆蔬菜格局尚未完全成型,园蔬和野蔬的区域分布、食用频度、收获早晚及商品化程度存在鲜明的区域差异。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热量、灌溉、土壤等自然因素,交通、市场、城市、政策等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和文化、心理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记录明清澳门及其周边地区地理、历史、行政治理和社会风情的道光七年(1827)采访册《澳门志略》被发现和利用。以《澳门志略》为中心,结合档案、方志、谱牒等类既有文献,清代前期澳门和周边华人生活区域适可作为一个整体的考察对象,有助于厘清同一时期澳门与周边地区之关系及其社会治理权力结构情况,特别是清政府在澳门设置的行政机构和官员之性质与职能以及地方精英阶层等问题,进而审视清代前期澳门和周边华人生活区域的正式和非正式权力结构与地方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宁夏伊斯兰教地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伊斯兰教地理的研究相对空白。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阐述了伊斯兰教徒、宗教景观、社区类型和教派及其门宦的地域性特征,伊斯兰区域主导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希望对伊斯兰教地理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制定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东西方向官道上的重要节点,清代灞桥先后经历过5次重大建修工程和3次重建规划。本文以清代官员奏折档案为基础,结合地方志、碑刻、行纪等,对清代灞桥的通行状况、使用分期、桥梁形态、建修经费、工程规模、灞桥建修对区域交通、县丞署移建等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在厘清传统史志记载谬误的同时,指出灞桥建修工程与规划反映了清人对灞河水沙状况认识的逐渐加深、桥梁建造技术的进步,透射出清代陕西官府与民间社会在大型工程建修上的协作关系,以及关中士绅、商贾在区域公共事务中影响力的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6月24日,由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宋以来区域文化建构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宋以来的地方行政建置与社会控制、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开发、地域文化建构与社会认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常建华论述了清代乾嘉时期江西乡保、地保等地方行政职役的变化。陈锋对清代  相似文献   

8.
区域研究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世纪以来,西方学者比较重视区域研究,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学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中,香港学者李金强博士对清代福建历史地理的研究是值得称道的。李金强博士早在台湾师范大学、香港新亚研究所及澳洲国立大学读书期间,即对清代福建的行政地理和农业地理进行过认真探讨。近十年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并在清代福建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6年,香港教育图书公司出版了他的《区域研究:清代福建史论》。这本书从区域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清代福建的一些重要问…  相似文献   

9.
10世纪前的中国西北边疆经历了开拓、稳定和演变等过程,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阶段,边疆发展的各种形态与主要特点尽皆呈现。南农北牧既是西北边疆的基本经济形态,也是历史上中原农业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角逐态势延伸的主要依据;在作为边疆主体的中原或内地王朝、客体的西域地区和旁体的北方游牧民族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北边疆的政治地理范围时有伸缩,而多种统治体制并存、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一体化等特点也贯穿于这一时期西北边疆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萌 《旅游纵览》2011,(3):157-157
<正>地名作为一种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衍生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和保留。由于地名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社会、民族、文化、风俗、语言文字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可以从地名中得到诸多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名的商业用途,  相似文献   

11.
张小林  金其铭  陆华 《人文地理》1996,11(Z1):118-122
在中国人文地理学众多分支学科中,社会地理学属于发展较慢的一个分支,但近年来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研究内容日益广泛,研究人员对社会地理学的诸多领域开展了研究,包括:
1.社会地理学的性质与内容。在吸收西方社会地理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认为要重点研究社会集团的空间活动,也有人认为要研究社会集团、社会文化、社会生态、社会问题。
2.社区地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地理的理论、城市社会区域的划分、农村社区、社会集团等方面的研究。
3.社会问题的研究。主要有犯罪现象、贫困问题等。
随着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的全面复兴,地理学出现了明显的人文化、社会化趋向,人文地理工作者从原先注重经济活动转而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加快,社会问题愈加突出地显现出来,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的社会地理学理论体系,加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如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生活空间、社会变迁等,为我国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会馆与清代广西社会的互动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力度范围的增大、文化的区域差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促成了会馆兴盛之局。兴盛时期的会馆在整合清代广西社会秩序、构建市场网络、保护公平贸易、繁荣文化艺术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清代广西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历史社会地理的研究内涵作了初步的勾勒,认为历史社会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各地人群的形成、分布及其变迁,研究地理因素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应包括历史时期社区及社会现象的地理研究,后者包括人群研究、风俗地理和社会变迁等。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地,有相当数量的史诗具有在特定人群内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于是,史诗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史诗叙事语词所传递的直接信息,它与群体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等许多超越了史诗文本的意蕴密切关联。史诗作为特定群体自我辨识的承载物,以超级故事的形态宣示了特定社区或地区或族群存在的合法性与话语权。这些故事也因为将神话与历史糅合起来而显得格外宏大、神圣与崇高,同时给认同行为及结果提供基础。在不同的演述传统里,史诗产生的认同辐射范畴大小各异,力度强弱有别,呈现出个体认同、社区或区域认同、民族认同等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国外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宁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3,18(2):24-29
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涉及医学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或保健地理学)。前者重在探讨如地方病、癌症等的地理生态、地理流行特点、环境病因和疾病制图等领域。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地理化学因素与地方病和癌症等的病因研究更为突出[2]。后者探讨社群总体健康水平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社会地理学出于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探源,研究城市不同区位(或社区)康体保护的水平以及对社区的管制。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可称为城市保健地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进入高消费阶段,对城市空间的康体性有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其创新之处在于,摆脱了传统的与健康有关的城市宏观物资条件的分析,综合与康体有关的社群、行为、管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引发了对城市保健地理方面的全面审视。本文在总结国外最新的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水平的角度,全面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力图用模式的形式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清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习惯上被划分为“沙田区”和“民田区”两大区域。这两个区域,不但土地的自然形貌有明显差异,在生态环境、聚落形态、产业结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分。从字面意义来说,珠江三角洲的所谓“沙田”,指的是在沿海地带由江河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土地,①所谓“民田”则指按照民田科则征纳田赋的土地。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看,并没有相对称的意义,②却被用作两类田地以至两种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分类概念,这一事实本身,已经反映出这两个概念包含了比它们字面意思更丰富、更复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为当前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而清代(1644-1911年)是研究开展最为系统、成果最为丰硕的历史时段。本文从农业生产、经济、人口、社会动乱等4个主要方面梳理了清代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研究进展,兼及同期重大气候事件和历史事件案例,总结了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定量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时空尺度多元化、深入气候影响的过程机理层面),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1)完善气候变化影响链条;(2)加强区域综合研究;(3)推动跨学科集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吴滔 《清史研究》2001,(2):56-71
本文利用地方志和族谱等资料,对清代宜兴、荆溪地区的宗族赈济设施──义仓的发展概况作了一个案例分析,并着重探究了在义仓管理运营乃至社区赈济中所表达的血缘和地缘的关系。指出在清代江南社会中,宗族组织往往通过发挥其的功能性职责而不是固守系谱观念,以便在社区整合中真正达到控制地方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细致梳理了清代山西裁撤清源、平顺、马邑、乐平等四县的行政运作过程,认为政区变革中各种客观的地理因素起何种作用,取决于主观的决策群体如何认识与考量。县城与乡村居民对裁县的态度亦有差别,其决定因素在于个人利益,而非单纯是文化因素和地域意识。清代裁县后实行的建立乡学、保留学额等特殊政策,强化了地域隔阂,形成本邑与新并两个畛域分明的地域空间,并最终成为民初复县运动的诱因。指出行政区划史研究应回到行政运作,回到地域社会,于官方叙事之外寻找底层民众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清代北京八旗官署中的八旗都统衙门为研究对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历史地理空间布局的研究角度出发,梳理清代八旗都统衙门的分布及变迁过程,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政治、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布局与清代旗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