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者来信     
《风景名胜》2010,(9):12-12
Q打小就喜欢三毛,想和她一样,做一个周游世界的人,一边看美景一边写美文。长大后虽然学的是理科,整天跟一些枯燥乏味的数据打交道,但旅游和写作却一直是我未曾放弃的小爱好。我是贵刊读者俱乐部的成员,也知道你们经常会去一些地方做专题。有个问韪可能会很冒昧,下次贵刊去做专题时能否考虑从读者俱乐部中挑选一两个作者一起去采访,因为我想有很多读者可能像我一样,既喜欢旅游又喜欢写作,  相似文献   

2.
夜,慢慢渗透天空。一声叹息缭绕大地。我们一家默默地坐着,萤光灯温柔地抚摸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朦胧中,我看不清父亲的眼睛。父亲喜欢电脑,并对电脑技术造诣颇深,他工作的全部也是一台电脑。可是明天他就要调离这个心爱的岗位,这对他是个巨大打击。父亲突然站了起来,领着我和母亲来到家中的电脑桌旁,自我安慰似地喃喃道:“没关系,这几天还有一台。”我和母亲静静站着,看父亲启动了电脑。“主机运作”声似乎要穿透一切。他打开一个又一个程序,向我们演示工作时怎样操作电脑。那些各式各样的画面、表格依次跳出时,父亲总要很深情  相似文献   

3.
《我们俩的婚姻》播出后,我接到一个毕业后再没联系过的同学的电话,他看完电视剧,在电话里把我当成婚姻专家向我倾诉李自人不像是个导演,没留大胡子,没扎小辫子,穿着也很老实。只有当他开口说话时,你才能感受到他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贝斯手平措     
在平措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他的表情总是让我联想起他幼年时做风筝线的情景,打动我的是这个朴实的西藏年轻人身上的专注与执著。他是一名人民教师,因为他有1600个喜欢他的学生;他也是个演员,因为他曾在一部电视剧里扮演一个留着小胡子的国民党官员。说他是个足球运动员也完全不会有异议,因为他一直是个足球热爱者,每到周末他都会在一个有着十年历史的足球俱乐部里奔跑。但是,他更是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绿色     
这世间的每一个地方都好像是一个个不同的人,他们会唤着不一样的名字,有着不一样的气质。随着时间的流淌,他们也会慢慢改变。可能外表变了,也可能名字改了。但与人不同的是,也许你在衰老,他却正走向年轻……  相似文献   

6.
4月3日下午3点,李昌钰终于累了。3天之内他先后接受了1O个专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型的新闻发布会,以及一场在北大的演讲。他像个电影明星一样四处赶通告,一早就离开酒店,太太也跟着他东奔西跑。他跟记者们聊破案、谈人生,她就拿着小数码在旁边拍来拍去,到第3天太太终于也撑不住了,坐在演播室的角落里打起了瞌睡。“在美国有的时候我一晚上要赶3个演讲,说来说去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她早都听腻了。”李昌钰哈哈笑着。上午的电视  相似文献   

7.
刘长琨 《百年潮》2012,(12):53-57
我未曾谋过面的祖父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我出生时他早已牺牲。父亲对我祖父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因为祖父牺牲时,他才12岁。而在这12年中,祖父一直在外面从事革命工作,很少回家,父子二人见面不多。我对祖父的印象大多是从祖母的讲述中得到的,再就是有关党史资料的记载。《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载有我祖父  相似文献   

8.
正是一个力主“歌颂”的时代,最大程度地激发了马季的创作力——他的局限也正是他的力量所在。然而,这也铸就了马季晚年的困惑和受挫感我手机里一直存着个电话,“汪爷”。那是汪景寿,只一面之缘,就再也忘不了那张往下滴着憨厚的圆面阔额,洪钟一样的嗓门,和几乎束不到头的裤腰。我向他问起他最熟悉的朋友之一。“你说马季啊,现在也少联系了。马季存了十多个自己写的新段子,他不想拿出来,等以后再说。”  相似文献   

9.
正我有一个很"特别"的同学,他个子不高但很胖,一看就知道他是有力气的男孩。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大笑。他遇到什么事都要大笑一下,哪怕是最老掉牙的笑话,他一样会狂笑不止。我想:如果给他听一个十分好笑的笑话,他估计要笑个十天十夜。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华必和吃饭,准备吃完饭后去上课,可突然旁边传来"砰"的一声响,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便开始大笑起来,口中还未吃完的饭粒,全像机关枪一样射向我和我的碗里,自己也被噎着了,但他还在那傻笑。直到他爸爸拍了他一下,他才勉勉强强地收回笑容。另外,他的手脚也很不老实,总是闲不住。每次放学  相似文献   

10.
莱斯·布朗是美国知名演说家。一次,他在纽约做完演讲后,“粉丝”们排起长队等着他签名。布朗耐心地一个个签着,可轮到一位年轻小伙时,却停了下来。小伙对布朗说:“我很崇拜您,但我今天不是来要签名的,我只想看看您的嘴巴,可以吗?”布朗疑惑地问:“为什么呢?”小伙说“:我从小就喜欢演讲,苦练了好几年,甚至为了纠正发音,还常常含着石子练习。我认为优秀的演说家都靠一张嘴,就想看看您的嘴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因苦练长了厚茧?”  相似文献   

11.
垂钓寒山湖     
天台有个寒山湖,许多人未曾去过,甚至未曾听说过。 为什么要称寒山湖呢?这是因为中国白话诗的祖师爷——寒山子曾在这一带徜徉而得名。寒山和国清寺僧拾得被清雍正皇帝御封为“和合二仙”,成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代表。在天台有一段广泛传诵的寒山与拾得对话“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相似文献   

12.
斐济岛遇险     
斐济岛遇险于楠译当我在收拾行装要出门去旅行时,我已经发誓要去过一下冒险生活。如果你是17岁了,你又住在一个小地方,我想你也会同我一样想。刚刚在两周前我中学毕业了。现在我正在一架去南太平洋的飞机上,我的朋友约瑟·盖伯和他的一家人去度假。我们是去莱莱瓦,...  相似文献   

13.
5月是吃四季豆的季节。阳光静静地洒进厨房,我闲闲地打理着四季豆。“如果干煸,用那种扁扁的四季豆最好。”这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只要一吃四季豆,我就会想到他。如果他缘那些活着的朋友一样,在城市某个角落过着干篇一律的日子,我怀疑自己还会这样强烈地想到他。他选择了一种惨烈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把自己抛到窗外去。  相似文献   

14.
短歌当哭     
公元2000年是个凶年,刚祭别了周振甫先生,接着又走了戈宝权先生、柯灵先生和程千帆先生,再加上前些时先行的赵朴初先生,文坛、学界遭此噩运,斯文难再。 欲哭无泪,就是有泪也禁不得接连而来的许多悲哀。长歌当哭,我已无力长歌,只能短歌而哭一哭程千帆先生。 至今我还未曾见过程千帆先生,因为我不是他的弟子,却对他老人家怀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我知道我的学业与他相比相差奚止千万里,一见面就会被他洞察而无地自容,这就是当我得悉南秀村他的住址时,多年来一直没去拜望的心理障碍。 程先生1978年被匡亚明校长请到南…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个发小,是一位“海归”,毕业于加拿大一所有点名气的高等学府。我一直没能搞清楚他的专业。据旁人说,他读的是历史,但他本人却告诉我其实学的是经济。经济是个好专业,媒体天天喊着GDP,百姓成群结队炒股票,哪一个不关乎经济?我发小回国也没闲着。先是在一个不大的公司挂了个“副总”头衔,  相似文献   

16.
我观察到一个细节.斯勇抽烟时喜欢用小指头不时触摸烟头.这可能是盲人的习惯动作。 斯勇的老兵父亲名叫“斯”,在藏语中是“猫眼石”的意思。斯连长作战勇猛、屡立奇功,指导员知道斯连长生了个儿子便给他起名“斯勇”.希望他像父辈一样勇敢顽强、披荆斩棘。  相似文献   

17.
忆仲勋     
齐心 《百年潮》2013,(10):4-11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  相似文献   

18.
一这是一个古老的国都,人们叫它曼勐撒,意思是长乐的京城。今天正是赕佛的日子,城边那高耸入云的象牙塔、椰树簇拥着的奘房都装点得更加金碧辉煌。潮水一样的人流,跟随着象脚鼓声,从四而八方汇集到象牙塔下的草坪。在这虔诚而又欢乐的人群中,一个背着一捆七弦琴的穷苦青年,缓步来到象牙塔下,一看便知这是一个漂游天涯的卖人。他名叫宰西,他今天不是来卖场,而是和别人一样,怀着虔诚的心来赕佛,祈求佛祖赐予幸福和吉祥。当人们在象牙塔下一排排下跪合掌时,他也尾随在后,把包头放在地上,仰望着金塔,向佛祖表白自己纯洁的心  相似文献   

19.
泡泡·童年     
章碧希 《南京史志》2009,(12):24-25
今天下楼时,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小花园里吹泡泡,只见他先搅拌然后小心翼翼地吹着。五颜六色的泡泡四处飘飞,他也跟着泡泡追啊追啊,泡泡带着他的欢乐,越飞越远。看着泡泡在阳光下闪耀,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如泡泡一样绚丽。  相似文献   

20.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不久前访问了北京。这位几十年未曾离开台湾的学者,小时候曾在北京居住过。他在对媒体谈到上个世纪40年代的北京时,提到那时他对北海公园的滑冰场面印象深刻,并说,那时他见过一位银须白发的滑冰老人,花样滑冰非常精彩,很吸引人,使他至今难忘。但他并未说出这位滑冰老人的名字。在这里我想告诉李敖先生,当年我也见过这位滑冰老人,而且知道他的名字叫吴桐轩。这幅老照片,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为滑冰老人吴桐轩拍摄的,他正和一位外国女士携手滑冰。说起吴桐轩的滑冰历史,可以上推到清代光绪年间。每逢严冬时节,慈禧太后就组织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