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批判电影《武训传》初起时,毛泽东责成人民日报社和文化部组织了武训历史调查团,到山东做实地调查,形成了《武训历史调查记》,进一步推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曾随江青参加了武训历史调查,并在最近回忆了这一过程。现将李家骥随江青参加武训历史调查的情况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一场规模浩大的思想批判运动。毛泽东和郭沫若,同为巨人的这对朋友,在这场运动中却分担了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我因编导《武训传》,为此也"臭"名远扬。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今将我当年编导此剧的经过作一回忆。  相似文献   

4.
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堪称新中国思想文化界第一个重大事件。尽管学术界对这场运动已有诸多研究,但对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的关注与记载却是甚少。在这场体制内的政治运动中,他是怎样参与其中的?作为直接主管领导,他又何去何从?欲知详情,请阅《茅盾与电影 < 武训传 > 批判》一文。  相似文献   

5.
蔡震 《纵横》2010,(2):32-37
努力争取好的结果 郭沫若是共和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当然无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政治领域,特别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每一场运动中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到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适、批判胡风、反右斗争……在每一次的运动中,郭沫若除了是他自己——一位学者,或是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6.
李仲谋 《炎黄春秋》2011,(10):43-48
陶行知先生1951年因电影《武训传》牵连遭受到批判,迄今已60周年。这是发生在陶行知逝世5周年、新中国诞生不到两周年的一次重大思想政治运动。当年激烈批判陶行知的先生们,后  相似文献   

7.
1951年在全国范围大张旗鼓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是建国以后第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运动。这场运动以文教界为重点,波及各行各业,狠揭猛批,上纲上线,开建国后历次思想政治运动之先河。而其声势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即在事过40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是够得上“等级”,有资格谥之为“开国第一文化罪案”的。 然而,对于当年运动的绝大多数经历者来说,无论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也不管是作为“动力”或“对象”的,他们在批判武训和当代新武训陶行知,以期努力肃清自身或他人头脑中的《武训传》流毒时,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评论武训和陶行知是…  相似文献   

8.
李公天 《炎黄春秋》2001,(10):38-41
50年前,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并在《党的生活》专栏里发表专文《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 从这一天起,一场以理论讨论形式出现的全国规模的轰轰烈烈的政治大批判运动,便掀起来了。 当年在中共堂邑县委宣传部工作的25岁年轻共产党员郝瑞琛,并不知道《人民日报》这篇社论是谁的大手笔,也没有掂量掂量这篇《党的生活》栏专文有多大分量,更不知道北京派来武训老家堂邑县搞调查的武训历史调查团里的李进,就是江青。他只看到5月20日以后全国的报刊几乎是“舆论一律”地…  相似文献   

9.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我因编导《武训传》,为此也“臭”名远扬。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今将我当年编导此剧的经过作一回忆。 一 早在1944年夏间,我在重庆北温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工作时,有一天,厂长李清悚领了陶行知先生来会见我。陶先生当时已经在离北温泉不远的草街子小镇,在万分艰苦的条件下,为难童创办了半农半读的育才学校。这一位我素所闻名钦佩的人民教育家送给我一本《武训先生画传》。他希望我有机会时能够把武训的  相似文献   

10.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一个大冤案。现在《炎黄春秋》发表了袁鹰同志这篇文章,把建国后对知识分子的这第一场大批判的真相揭开了。让人们能回头看清什么是政治运动,政治运动的形式、手段、后果,使人懂得了政治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更让人们经过反思看清表面的和深层次的种种问题。这可以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这种祸国殃民的政治运动不再重演。这是一件大好事。让我们把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得来的经验教训,变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牢牢记住它!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说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笑蜀 《文史精华》2002,(8):36-50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说微》一文,记述了1951年首先在京津高校继而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的以清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学习改造运动,其间并有批判电影《武训传》。文章以大量史实,涉及了诸如“文”“武’之争、自由知识分子集体自辱、知识分子传统的政治性格和生存状态与新的政治文化生态相容等问题,从中可窥见后来越来越“左”的政治环境的滥觞,读来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在1976年结束。毛泽东病逝,而江青则关进了秦城监狱。平反冤假错案启动,此时距离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已近半个甲子,当年一些参与批判武训的人,也开始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3.
冯晓蔚 《百年潮》2005,(11):32-35
1951年5月,毛泽东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场突如其来,波及全国的批判运动,第一次震惊了中国知识界、文艺界,也震惊了郭沫若.郭沫若为什么震惊,是因为他原本是武训行乞办"义学"的肯定者.  相似文献   

14.
1951年,重庆育才学校校长孙铭勋被定为西南地区“武训精神”的重点批判对象。其实孙铭勋与电影《武训传》毫无关系,批判之初,他根本没有看到过这部电影,因为当时西南地区还没有放映这部影片。此前他也从来没有单独地以个人身份大力宣传武训。孙铭勋从一开始就被定为重点批判的对象,是因为“批判武训运动”的实质,是要否定当时众多教育家们各自所主张的教育理论,如“生活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活教育”等等。孙铭勋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在国际教育界、思想界也享有卓越的声誉。到一九八四年为止,全世界已有二十二个国家组成了陶行知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亦将在中国召开陶行知研究学术讨论会。但是自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文艺报》等先后发表了杨耳《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作用吗?》及贾霁《不足为训的武训》等文章,对陶行知所提倡“伪武训精神”提出批评后,在一个长的时期里,人们对陶行知的研究遂告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陶行知研究工作开始逐渐恢复。1985年9月5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胡乔木同志在大会发言中对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的问题发表了公正的评论,他说:“当时这场  相似文献   

16.
胡尚元 《安徽史学》2005,4(2):77-82
建国初,围绕着电影<武训传>所开展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史学界投入批判运动主要是在第二阶段之后.史学领域的批判以<人民日报>社论为基调,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而展开.就新中国的史学发展而言,这场批判有积极的因素,但消极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历史学家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毛泽东(1893--1976)的去世和“四人帮”的倒台,对逝者的纪念和对苦难的追忆才成为可能。文学是政治的晴雨表:五十年代的毛泽东利用文学——批电影《武训传》和批俞平伯(1900--1990)及其《红楼梦研究》——作为发动更大规模政治运动的试探,七十年代末的反思和批评文革的小说——刘心武(1947-)的《班主任》和卢新华(1954-)的《伤痕》——则成为开拓新时代的先锋。  相似文献   

18.
孙瑜 《纵横》1997,(11)
关于我编导电影《武训传》的经过,前后历时很久,曲折颇多,也是我电影艺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早在1944年夏间,我在重庆北温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工作时,有一天,厂长李清悚领了陶行知先生来会见我。陶先生送给我一本《武训先生画传》,他希望我有机会时能够把清朝的武训一生艰苦办义学的事迹拍成电影。 我怀着很大的兴趣细读了那一本由段绳武主编、孙之俊绘画的《武训先生画传》,深深地为武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在培养高中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立足《文化生活》的课堂教学,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批判地吸取西方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主流文化,切实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一个化名李进的女人1951年6月的一天,中共聊城地委办公室接到上级领导机关打来的一个长途电话,说有《人民日报》社、文化部的若干同志,去聊城考察关于武训的问题,其中有位女同志……电话上不便谈,来人带有刘澜涛同志一封信,希望你们做好保密和保卫工作,要保证不出问题。口气相当严肃。来的是谁?又是由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刘澜涛亲自写信介绍,肯定来头不小。当时,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已经展开,聊城是武训的故乡,作为当地一级党委,当然不能置若罔闻。虽也组织人深入武训家乡进行了一些调查,但总认为这是文艺界和教育界的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