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凯 《文史天地》2011,(10):28-30
我们对于党的创建,有了更多的认识。维经斯基全名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苏联共产党员。1920年4月,为与中国的革命者建立经常的联系,在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后,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代表团,维经斯基就是这个代表团的负责人。维经斯基时年27岁,他除讲俄语外,还识英语、德语,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来函照登     
《百年潮》2001,(9)
《百年潮》编辑部:贵刊第7期刊登了拙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的苏俄秘使”。在第29页吴廷康的肖像下有一段提纲挈领的文字说明,系贵编辑部所加,其中的三处我认为不妥:第一、“维经斯基”应为误译。俄文:音为沃依京斯基,不可能是“维经斯基”。查阅各种历史档案,从未使用过这种译法。仅仅在1981年以后有人因不熟悉情况误译为“维经斯基”,遂以讹传讹。我国史料常用的是:吴廷康、伍廷康、魏金斯基、魏琴、吴同志、伍同志。  相似文献   

3.
冯迺郁 《史学月刊》2003,(5):126-128
党史界对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关系研究成果颇多 ,但是 ,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后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关系怎样 ,一直未见披露和研究。本文根据新的档案资料 ,对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联共 (布 )对陈独秀及中国托派的认识和处理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 邀请陈独秀去莫斯科以摆脱第三党的纠缠192 6年秋 ,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代表维经斯基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第一次向共产国际提出陈独秀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 ,并短期呼吸一下莫斯科的空气和调整一下情绪的请求。 192 7年 3月2 1日 ,维经斯基又一次提出让陈独秀尽快去…  相似文献   

4.
朝鲜人“巴克京春”来华组党述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19年3月,列宁缔造的共产国际一成立,便开始了在世界各国建立共产党的努力。在中国的建党活动是这种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中共党史学界在述及共产国际与中国先进分子建立联系并帮助他们组党的过程时,往往把1920年春维经斯基(G·Voitinsky)的使华作为开端,但实际上,此前共产国际就已经  相似文献   

5.
1920年夏,维经斯基到中国后仅三四个月就发现:“中国现在关于新思想的潮流,虽然澎湃,但是第一太复杂,有无政府主义,有工团主义,有社会民主主义,有基尔特社会主义,五花八门,没有一个主流,使思想界成为混乱局势。第二没有组织,做文章、说空话的人多,实际行动,一点都没有。这样绝不能推动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6.
1920年8月17日维经斯基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信中说:“《中国社会主义报》出版者李同志是我们上海革命局成员,他收到了沃兹涅先斯基从莫斯科发来的电报,要求给莫斯科邮寄他所出版的各期报纸。今天我们就把现有各期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研究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进展。陈独秀问题上的进步尤其大,如:一、关于建党,传统的说法是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关注,他们就在1920年4月,派维经斯基一行到中国来,经北京大学白俄教授柏烈维介绍,先识李大钊,提议建立共产党;李则介绍他们到上海,由陈独秀来主持建党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凯歌声中,五卅运动后暂时处于低潮的上海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建立上海市民政府,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期间,陈独秀除参加汉口会议外,始终坐镇上海,与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维经斯基等人协商,领导整个起义工作。本文试根据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及其它相关资料,对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关于米海洛夫斯基几乎没有什么专门的研究。在一般史学著作中,提到米海洛夫斯基时,总是把他作为自由民粹派分子和“社会学中主观方法”的代表加以批判。1979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Э·С·维莲斯卡娅的专著《Н·К·米  相似文献   

10.
寻找杨明斋     
《百年潮》2021,(2)
正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1920年4月,他作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往中国的特使维经斯基的翻译和助手来到中国,来往于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会见李大钊、陈独秀,推动并帮助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参与建立并加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参与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俄华通讯社负责人、外国语学社社长,与张太雷一起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工作,参加共产国际三大,是中共二大代表之一。1925年10月他率第二批学生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后留校负责总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2021,(2)
正李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今永州零陵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他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是连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代理书记1919年7月,时在日本留学的李达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中就萌发了建党思想。1920年2月中旬,李大钊在送陈独秀离京去天津的途中两人相约建党。4月初,俄共(布)派维经斯基以共产国际远东局使者的身份率代表团来华。他们先在北京会见李大钊,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李又介绍他们于这月下旬去上海见陈独秀,与陈商量建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1897年到1903年,俄国人化费整整6年时间,修筑了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加深了俄国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1923年,在铁路建成25周年之际,V·F·葛瓦里斯基的木材商行发表了题为《V·F·葛瓦里斯基在北满的木材商行》一文(1923年7月,哈尔滨),详细地回顾了与中东铁路的修建同步发展的木材开采业和商行的情况。早在修建乌苏里铁路的初期,V·F·葛瓦里斯基就从俄罗斯西南部来到中国。1898年,为了乌苏里地区造船工业,同时也为了在荒凉的波格拉尼奇诺—格里戈里耶夫斯基地区尽快建起住房,他成了当时最大的木材商之一。在修筑中东铁路的5年间,V·F·葛瓦里斯基一直在东线工作。这一时期,他的重要的活动,是于1902年和1903年,打通了众所周知的从石头河子到高岭站之间10~12码宽的隧洞,使中东铁路及时通车。V·F·葛瓦里斯基不仅是北满木材开采区商行的创始人,也是俄国野蛮掠夺东北森林资源的代表人物。这里,摘译《V·F·葛瓦里斯基在北满的木材商行》一文的部分内容,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是在共产国际加强组织领导和在苏联的援助下进行的。这个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具有紧密联系的特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援助主要表现在: 1.推动了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了推动这一革命,共产国际从组织上密切了和中国的关系。从1923年下半年开始,魏经斯基、加拉罕、鲍罗廷、加伦先后来华,在中国设立了工作机构,从各个不同方面参与了中国革命的事务。魏经斯基对陈独秀领导下的上海党中央,鲍罗廷对陈延  相似文献   

14.
1874~1875年俄国总参谋部的索斯诺夫斯基(Sosnovsky,Y.A.)上尉率领俄国探险队与贸易考察团前往中国。考察团成员有地质学家马图索夫斯基(Matusovsky,Z.L.),科学家派亚塞特斯基(Pyasetsky,P.Y.)博士,  相似文献   

15.
卓越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世界第一个苏维埃国家的真诚挚友。 早在19世纪末,当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前往英国期间,他就开始了解俄国的革命运动。1897年,他在伦敦一个图书馆结交了数位侨居国外的俄国民粹派革命家,其中一位是伏尔霍夫斯基。此人在俄国发表孙中山两篇文章的译文起了很大作用。孙中山在伦敦时,曾被人诱  相似文献   

16.
1931-193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在持续性、全面性、广泛性、激烈性等方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本文拟以1931-1933年抵制日货运动对中国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进而探究抵制日货的政治目的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任武雄 《百年潮》2005,(2):70-72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党史著作基本上都无一例外地说:经共产国际同意,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处派代表魏金斯基一行人1920年4月到中国来,会见李大钊与陈独秀,是推动与帮助南陈北李建党的第一人.然而,彭述之却在二十多年前独持异见,根据他的所闻所见,认为推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第一人,不是魏金斯基,而是荷荷诺夫金.彭述之曾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后加入托派,1929年被开除党籍,1948年末离开上海到香港,以后长期旅居法国等地.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60年代,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毛泽东也进行了探索,并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遗憾的是,这个运动是在“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实质上成了阶级斗争的教育运动。运动的结果,非但未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相反却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歧途。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是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诞生的。发起人有八个: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叶天底,前六位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会议把青年团的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即S.Y青年团。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陈独秀也参加了会议,指派这八个人中最年轻的21岁的俞秀松为“负责人”,参加会议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提议称为“书记”。  相似文献   

20.
《贵阳文史》2009,(1):65-65
1956年,一切可以到农村去的这样的知识分子,都应该到那里去。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泽东的号召,掀起了中国1956年至1979年23年间的68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一次运动,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影响之广,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战争动员参与的人数。是共和国成立,大批干部下乡执政带去文化之后,知青下乡带去文明的第二次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