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传友 《古籍研究》2001,(3):101-106,116
汪道昆(1526—1593),一名守昆,初字玉卿,后改字伯玉,号南溟、南明、高阳生,又署太函氏、泰茅氏、天游子等,安徽歙县人。出身商贾之家,至汪道昆始业儒。他于嘉靖廿六年丁末考中进士后,历任义乌知县,南京工部主事,北京户部江西司主事、兵部职方司主事、武库司员外郎、武选司员外郎等职。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升襄阳知府,嘉靖四十年辛酉升福建按察司副史,两年后任按察史,又于翌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福建地方。嘉靖四十五年丙寅罢归。  相似文献   

2.
焦宏与东南沿海抗倭辛振强焦宏,字克明,河南叶县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1441年),耀为户部右侍郎。焦宏为官二三十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记载:“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至元)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司。十四年复置,增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按:元至元十四年所立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而非“山南江北道”。1.辽宁省图书馆今藏有清文廷式由《永乐大典》辑出《经世大典》(抄本),其“官制·肃正廉访司”条(辑自《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九,今本《永乐大典》不存)记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十三年十二月,以…  相似文献   

4.
王昭勇 《南方文物》2023,(4):287-295
<正>程矞采(1783—1857年),字蔼初,号晴峰,谱名新胜。江西新建人。嘉庆十六年(1810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二十一年,补军机章京。道光元年(1821年),晋郎中。二年,补江南道监察御史。三年,巡视东城,授广西道监察御史,掌京畿道。五年,迁刑科给事中,巡视北城,转户科给事中。七年,京察一等,简放甘肃兰州道。九年,办理军需总局,寻迁甘肃按察使,调广东按察使。十一年,迁浙江布政使。十七年,仍授浙江布政使。十八年,调江苏布政使。二十年,授广西布政使,复调江苏布政使,署巡抚。二十一年,升江苏巡抚。二十二年,授山东巡抚,旋调广东巡抚。二十五年,  相似文献   

5.
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是清朝初期的一个名臣。1696年10月10日,他出生于今广西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1723年考中进士后,陈宏谋历任翰林院检讨、顺天乡试同考官、吏部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乡试副主考、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江宁布政使事、云南布政使、天津分巡河道、江苏按察使、江西布政使、二任甘肃巡抚、二任江西巡抚、湖北巡抚、河南巡抚、福建巡抚、四任陕西巡抚、二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二任湖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殿试读卷官、协办大学士、国史馆副总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贾玉英 《史学月刊》2002,(12):17-23
宋神宗元丰年间,以监察御史点检三省、枢密院书,创建六察司,以类相分,纠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机构的失职行为;强化对六察官自身的监督机制,在尚书省置御史房,负责弹纠御史六察官的失职行为,且置簿记录其弹纠之多寡当否,御史六察官失察要受到尚书省的弹奏。宋朝御史六察制度投入少收效大,对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吏治等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人,历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生于官宦之家,幼从母亲、堂叔读书。父徐润第博学多闻,推崇"知行合一",继畲受父影响很大。继畲18岁应县试、州试,皆中第一。19岁考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32岁的徐继畲考中二甲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之后任过陕西、江南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等职。道光十七年任福建延津邵道  相似文献   

8.
正寇慎(1577~1669年),字永修,号礼亭,陕西同官县济阳寨(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其后授刑部浙江司、工部营缮司主事,员外,迁虞衡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任苏州知府;崇祯元年(1628年)补广平知府,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备道,奉敕监军,后降佥事,分巡冀宁;再迁山西布政使参议,分守朔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朝,贵州人做上大官的不在少数,但称得上“一代名臣”者大约超不出三、五人。丁葆桢则是这三、五人中的表表者。丁宝桢字稚潢,织金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进士,历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先后任过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按察史、山东巡抚等职,光绪三年七月署理四川总督,七年四月授四川总督。数十年中,承担过水利、盐政、海防、军械和机器制造,以及西北边务等多种重要任务。朝野共目为见识超卓、任事实心的经纶之才。光绪十一年九月和十二月,两次以病乞罢(请求退休),朝廷都加以慰留,只同意休假,上谕中有“该督莅…  相似文献   

10.
(一) 清代沿袭明代的政区建制,但较之明代发展的更为完备。清代定地方政区为省、道、府、县四级行政机构;省、府、县为发展完备的地方行政建制,道为发展尚不完备的行政建制。清代,省的行政长官为总督和巡抚,领布政、按察二使;其驻地为一省首府(即省会)。总督一般辖两省,也有辖一省或三省者;有的省设总督兼巡抚,有的省只设巡抚,不再设总督管辖。省一般辖三四道,个别亦有辖六七道者;道设道员,通称道台。道一般辖两三府或直隶州、厅,亦有一府设一道者;府设知府,州设知州,厅设同知。府一般辖七八县,亦有多  相似文献   

11.
<正>陈功(1536-1588),忻州顿村人,历任明万历年间行人司行人、南京京畿道监察御史,领淮北巡漕御史、山东道巡按御史、陕西道巡按御史和河南道巡按御史。2022年5月12日,带着对先贤陈功的尊仰之情,笔者一行文友数人在顿村党总支副书记段林呈,顿村陈氏后人陈云生、陈宁瑞、陈俊伟、陈会平等陪同下,一起到顿村村东北陈家巷,寻找了陈功旧居遗址,研讨了顿村陈氏家谱,仔细研读了陈功碑文,回顾了陈功一生成就,亲自感受到了明代忻州廉吏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2.
正《宋史》卷二八八《高若訥傳》記載:"御史知雜楊偕薦(高若訥)爲監察御史裏行,遷尚書主客員外郎、殿中侍御史裏行。改左司諫、同管勾國子監,遷起居舍人、知諫院。"此處"左司諫"當爲"右司諫"之誤。高若訥由御史臺臺官所遷諫官爲"右司諫",史籍記載頗多。宋祁在高若訥墓誌銘中曰:"臺御史薦爲監察裏行,就改主客員外,進殿中。遷右司諫、直  相似文献   

13.
这首诗选自《朔方道志》,作赵惟熙,江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宁夏知府。他在书屋中题写诗句,诗赞贺兰砚石多而贵重。用这种砚石雕刻的石砚,增加了作临池学书挥毫的兴致,也伴随着他度过了年复一年的公余赋闲时光。  相似文献   

14.
朱昌荣 《南方文物》2014,(4):197-200
<正>耿介,字介石,号逸庵。河南登封人。生于明天启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享年七十一岁1。清顺治九年进士,历任福建按察司副使、江西湖东道、直隶大名兵备道副使、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等,颇有政声。而嵩阳书院则是其"一生心事"2所在。一、创建设施嵩阳书院地处河南登封城北,东峙万岁、虎头诸峰,西  相似文献   

15.
陈天资,字汝学,号石冈,明代嘉靖年间生于饶平县宣化都上里村(今大埕镇上东村)。 天资的养父陈质庵为叙州知府,宪政大夫。他为陈门长子,自幼聪颖,笃志学文,初习《春秋》,后学经史。嘉靖十年(1531)登辛卯科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登乙未科进士,钦点为户部主事,后调兵部郎中,再出任叙州知府。嘉靖二十九年(1550),升迁辽东道监察御史。赴任前,恩赐回乡省亲,时逢其父患病,有意弃官侍父,其父不允,他只得舍孝赴任。在任期间,曾上疏奏请世宗帝开登州海禁等项,皆为利国利民之计,政绩斐然。自出仕以来,官声甚好,所到之处皆有政绩,故  相似文献   

16.
1907年,张之洞调任军机大臣,他文武兼备、文章绝伦,平日少言寡语,爱微服私访,但身材矮小、貌陋不扬,清廷官吏慑于威势,既敬之又避之。据载一日到江西知府处,恰逢知府50寿辰,他昂首而进府堂,傲然上座。知府见之既怒又惊,但儒雅风度,不敢冒  相似文献   

17.
黄阿明 《中华文史论丛》2023,(1):251-286+406-407
鑑於乙巳京察黨爭教訓,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察前妥善處置淮撫李三才去留問題,但最後卻依然重蹈覆轍。由於明神宗再三推遲察期、延發察疏,給黨爭創造了充分的條件。辛亥察前,由宣黨籌謀,御史金明時參劾吏部侍郎王圖,引發雙方辨劾,還不具有黨爭性質。然而明神宗對其放任不理,未能及時遏止,遂使其成爲遺留問題帶進京察,造成辛亥京察成爲一次異於舊例的察典。吏部尚書孫丕揚對御史金明時的不當處置埋下察後黨爭的根源。被察失意的浙、楚、宣、昆諸黨,以金明時事件爲口實企圖反噬。在反噬察疏爭辯期間,東林黨人丁元薦一疏將爭辯正式引入黨爭境地,爆發了明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最爲激烈的一次黨爭。隨著孫丕揚、王圖等先後離去,東林黨在辛亥京察中獲得的暫時性勝利化爲烏有,反東林勢力最終還是實現了察前欲去福清先去秦脈的目的,辛亥京察也成爲東林與非東林兩大勢力攻守易位的轉折點。  相似文献   

18.
周中 《羊城今古》2002,(3):60-61
宋代为祀理学开山始祖周敦颐,由官府始建濂溪书院于广州府城春风桥北转运司署旧址。元季毁于火。明英宗正统二年(1436)重建于广州药洲之西奉真观旧址,有演极堂及两外斋舍,额以濂溪书院,屋凡数十楹,内有周元公祠。明天顺八年(1464)时任监察御史涂伯辅修葺书院,建爱莲亭。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时任按察史宇元善疏池中淤泥,  相似文献   

19.
京畿道乃明代御史之差职,设置始于宣宗初年对御史刷卷制度的恢复和整顿。京畿道御史的差派初无定期,亦多有停搁,自成化九年定为三年一差后,该职的派遣逐渐稳定。京畿道专管照刷在京诸司文卷,刷卷流程大致包括点派御史、坐衙刷卷、都察院覆核与照磨官磨勘等环节。京畿道位居御史"大差之首",其选任与迁转皆异于他差。明中期以后,京畿道并未随着地方刷卷的兼差化而裁并,仍然保持着专差的特点。京畿道的设置使得明代刷卷制度及在京衙门的监督体系更为完善,但是其职能受到权贵势力、政治风气、官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了"察奸弊、正违错"的作用,而以文书为中心的监察方式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非但无益于实政,反而影响了御史本职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赵素文 《文献》2002,(4):147-156
祁彪佳,字虎子,又字幼文、宏吉,号世培.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万历四十六年十七岁举于乡试,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选福建兴化府推官,任职五年后丁外忧归,崇祯四年(1631)服满晋京,次年春考选福建道御史,六年出为苏松巡按,八年乞病归养母,此后家居八年,直至崇祯十五年才北上赴河南道御史之命,主掌计典,计事竣外迁为京畿刷卷.南明立国,被公荐为苏松巡抚,因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为马士英、阮大铖所嫉,任事不过半年便不得不辞职告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