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国史中,第一次鸦片战争恰巧处在宪章运动(1836—1854)的高潮时期。宪章派对这次战争的态度如何,至今,中外历史学者尚未对这个问题作过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研究。然而,弄清这个问题有益于鸦片战争史和宪章运动史的研究。本文以宪章派发行的主要报刊为基本史料,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刊中人     
30年前,名为“红军派”的德国极左翼地下恐怖组织像幽灵一样搅得德国上下不得安宁。1968年德国学生运动结束后,安德烈斯·巴德尔和乌尔丽卡·麦恩霍夫等人组成“红军派”,自称是支持共产主义的“城市游击队”,反对越战,称美国和联邦德国推行帝国主义,主张用“暴力”向政府宣战。  相似文献   

3.
在17世纪英国内战的历史语境中,爱德华·柯克出于现实政治需要,将《大宪章》塑造为一种反抗专制王权和捍卫臣民自由的“神话”。伴随着英国的海外拓殖,《大宪章》来到北美,并与特许状一起成为殖民地自治传统的一部分。在殖民地反英运动中,北美革命者与英国激进派遥相呼应,令《大宪章》在两个层面上发挥了强大的政治能量:其一是作为抵制母国政策的政治话语;其二是作为高度象征意义的权利和自由的护身符。美国独立之后,《大宪章》的精神在融入美国宪政的同时,其本身则在辩论中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大宪章》的跨大西洋旅行不仅勾勒了英美政治文化互动的轨迹,也再次凸显了美国革命思想来源的多样性以及美国建国前后政治变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二战后美国单独对日媾和运动,不仅国际有不同看法,日本国内亦有反对呼声。日本共产党作为日本左翼政党的代表在1951年签约及1960年修约中所作出的反映是不可忽视的,但因两次活动日共生存状态不同,所作出的反抗亦有强弱本质变化。本文即想通过对已有材料的分析日共的不同生存条件,说明其在先前的活动中作用微弱,而在后来的反抗修约运动中作用远胜于前。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不仅以推行“金元外交”而闻名于世,其国内政策亦颇具特色。但这一点长期未受到国内史学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部分原因在于,塔夫脱一向被认为是一位保守的总统,①至少是“与保守派站在一起的”,②其国内政策“成就平平”,不屑一淡。国外一些史学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相当一部分美国史学家都把塔夫脱划入保守派之列,③多认为塔夫脱的国内政策“毫无建树”、④“儿无成功之处”。⑤塔夫脱究竟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其国内政策是进步主义的改革措施还是落后的保守施政?如何评价其功过?这些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这对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进步主义运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继承发扬左翼电影运动光荣传统繁荣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在中国左翼电影运动60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艾知生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左翼电影运动60年,纪念以党的电影小组成立为标志的左翼电影运动的诞生、成长和发展。我谨代表广播电影电视部对于当年从事左翼电影组...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非常怀念他。他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一位文化巨人,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诗人、电影剧作家,也是我国左翼文化、戏剧、电影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现在着重谈他对当年左翼电影运动的贡献。(一)在1927年4月27日,国民党南...  相似文献   

8.
宪章运动是英国史和工运史重大事件之一,但宪章运动后百年中,由于阶级的原因,西方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甚慢,近二三十年虽有一些较好的著作问世,但仍有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对此作一总结,似乎很有必要。一宪章运动史学的第一个时期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止是宪章运动史学的第一时期,它以当代人的回忆录和第一批研究著作为代表。1856年甘米季的《宪章  相似文献   

9.
大西洋史研究主要关注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洲与非洲之间的跨大西洋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非洲史学家以及关注美洲与非洲之间历史联系的美洲史学家对以往大西洋史研究存在的“欧洲中心论”提出质疑,他们倡导“黑色大西洋”的概念。这些研究在强调大西洋世界形成过程对于非洲造成严重暴力与剥削的前提下,尤其关注非洲社会在跨大西洋联系形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相关研究涉及非洲奴隶贸易与大西洋世界的形成、与非洲联系对美洲文明的影响、非洲裔美洲移民文化的起源、大西洋联系对于非洲社会的影响等重要论题。这些研究关注的是跨越殖民地或者民族国家地理范畴的历史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大西洋史研究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并且也极大地拓展了非洲史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深入认识非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993年10月12日宣布,本届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W·福格尔(Robert William Fogel)和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 Cecil North),主要对他们在运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解释经济的和制度的变化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工作进行表彰。他们二位是自诺贝尔经济奖设置以来第一次当选的经济史学家。美国《新闻周刊》称他们是“计量史学”的奠基人,即将经济统计学运用到历史中去这一新领域的开创者。这一领域长期以来为传统史学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1.
顾然 《安徽史学》2003,(2):45-49
新右派也被称为“新右派联盟”或“极端保守主义右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以保守主义知识分子为核心, 中产阶级和蓝领工人为主体,以“新生命,亲家庭,亲社会,亲美国”为基本政策,在对老右派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成为美国政坛的一匹黑马。新右派不仅对六七十六代的美国社会作出了贡献,对此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化等诸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传统社会学家和史学家对其重视不够,因此,中国史学界对于新右派的论几近空白,所留遗案颇多,针对这种现象,配方结合时代背景,力图较为全面地恢复新右派的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12.
张小曼 《纵横》2009,(4):42-47
1995年6月2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张西曼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统战部王兆国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张西曼教授革命的一生,称颂张西曼“是著名的国民党左翼人士、是进步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不但是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积极支持者,也是坚定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为国共合作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称颂张西曼“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思想家、史学家在对历史运动的认识中,很早就朦胧地感到有一种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物质力量在影响着、支配着社会的变化。在他们对这种物质力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势”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古代史家对于“势”的认识也不断丰富起来,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白寿彝先生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认为:“自慎到、韩非以后,说‘势’,说‘理’,不尽  相似文献   

14.
新启蒙运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启蒙运动,又称“新五四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左翼文化人士在北平、上海等文化中心发起的一次思想运动,成为当时文化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透视这场运动,或许能够帮助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上,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累年不断,特别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更具划时代的意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回顾中国现代史上这三次伟大的学生运动,总结其发生、发展的特点与经验,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当年学生运动的光荣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刘祚昌等同志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上)打破按时间先后把世界近代史分成上、下两期的传统框框,采用在上册重点写欧洲和美洲历史的方法,将这部分内容分十二章详加陈述。本书是经过作者辛勤的劳动,在研究了大量的史料和吸收国内外新成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内容比较充实,文字比较简练。对一些问题的论述有独到见解,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作者对十九世纪前半期的英国宪章运动的分析十分精辟。列宁曾经说过,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本书作者对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广电部、文化部等联合举行中国左翼电影运动60年纪念会由广电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七单位联合举行的“中国左翼电影运动60年纪念会”,于1993年10月22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广电部部长艾知生在会...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的湖南省宪运动是湖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史学家们也对这一事件较为关注,但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评价自然也不同。本文试图探讨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与这场运动的关系,并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略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谈判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也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在战和问题上的第一次摇摆。但迄今为止,对天津谈判的研究仍属寥寥,仍有若干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在禁烟运动中态度强硬的道光何以同意与英军谈判、采取“羁縻”政策?就性质来说,这种“羁縻”是否就是妥协投降?确立这一政策,道光与琦善等人各起了什么作用?“羁縻”政策对后来的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关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总体对外方针的研究,从而对清政府如何由抵抗转向投降作出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刘成 《世界历史》2008,(5):64-74
在1973至1983年期间,英国工党出台了一系列以扩大公有制为核心内容的“更替性经济战略”,经历了工党历史上“意识形态决定政策形成”的特殊时期。英国工党左翼组织力量的增长、外部经济危机的影响、霍兰理论的支持是该经济战略得以出台的主要原因,它充分反映了工党内部左翼的激进观点,其主旨是希望通过这些激进政策解决英国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