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红色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这为贵州高校中国现代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充实现代史内容,而且可使中国现代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地方性,使中国现代史教学更有实效。把贵州地方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课堂教学、通过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和课外历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贵州在中国这块如雄鸡啼晓的版图上,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成因,在漫漫岁月里,竟从未把握到历史发展的大机遇,乃至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这块神秘的土地时,贵州“天无三日晴。他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穷困景象成了老红军们拂不去的记忆。红军将士们记住了这块土地人民的深情,也记下了贵州的贫困。社会经济文化的严重滞后,使贵州的历史之声是那么微弱,贵州的历史文化形象是那么模糊。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不甘落后的贵州人民以超越历…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民国时期的贵州财政收入情况看,贵州都属于低收入地区。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贵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贵州财政的收入低下,与贵州经济、政治、文化的落后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的。因此,回顾民国时期贵州财政的一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地方财政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一、1935年以前贵州财政状况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中部。历史上交通极不发达,陆地仅靠几条土石公路,河流仅一部分通船,虽资源丰富,但土产输出困难。由于闭塞,致使文化落后,商业不振,经济衰颓,工业仅以…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与贵州知识阶层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惨烈悲壮。《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这场失败了的反侵略战争,却在中国近代社会中掀起了双向的历史波澜,产生了日本侵略者和清政府所意想不到的双重效应。在黯然悲戚的躁动和反思之中,喷薄出中华民族觉醒的新曙光。维新运动从此开始,辛亥革命随之而孕育,从而使甲午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在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研究中,偏远落后的贵州似乎是被人遗忘的角落。然而,甲午战争对贵州的影响,表现形式虽不尽一致,但并不亚于战争直接波及或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中国东、中部地区。甲午战争对贵州知识阶层的…  相似文献   

5.
公元1413年3月3日,明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发生了一件改变贵州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这一天,明朝廷废除了思南、思州宣慰使司两个副省级政权机关,设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司。贵州省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贵州正式成为全国十三行省之一,贵州地区开始以一个统一的崭新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相似文献   

6.
以反袁(世凯)、反帝制复辟、维护共和制度为目的的护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光辉篇章.护国运动中,以云南首义、贵州响应两件大事最为突出,两件事均离不开贵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竖起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伟大的历史丰碑。但是袁世凯的篡权成功,以及革命在几经波折后的最终失败,中国并没有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志士仁人们所憧憬的那样,走向资本主义,而是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由一个强盗——皇帝——的专制,变成一个无数强盗——大大小小的军阀——共同的专制。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此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深刻总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的规律,为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历史借鉴。1911年11月贵州光复的历史,既是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着重探讨辛亥革命在贵州的特殊个性所演成的历史悲剧的原因,以解先烈之遗恨,立后世之鉴戒,并纪念辛亥革命贵州光复八十周年。  相似文献   

8.
贺菊莲 《黑龙江史志》2013,(17):248-249
贵州历史资源丰富,可主要采取直接插入法、设计专题教学、指导学生演绎地方历史情景剧、借助音像视频资料还原历史场景及互动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将贵州地方历史资源引入本土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历史之魅     
今年是故土贵州建省600周年。但关于建省,切莫理解为贵州仅仅只有600年的历史。据贵州大学张新民先生的考证,远在汉代,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有关"贵州"的记载就时隐时现,由此也证明,从那时起,"贵州"与中原大地的交流与碰撞就已经开始。我不是学者,更非历史学家,但我窃想,有关蚩尤的传说,有关苗族迁徙的历史,有关"正史"背后那些许许多多、隐而不彰的谜一般的故事……会不会也或明或暗地叙述着更为久远的"贵州"历史呢?  相似文献   

10.
贵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但挖掘远远不够,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可以将贵州地方历史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纲要"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岑永枫 《贵阳文史》2010,(4):104-109
<正>在贵州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传承着多元文化、至今仍留存于各地的会馆,作为记录贵州历史与文化的经典符号,无疑是见证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物,是研究贵州历史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依据。会馆真实地记录和见证了自明代贵州建省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外省移民大量进入贵州的状况,同时也记录了历史上的贵州不断广纳中  相似文献   

12.
贵州沙滩文化的最后传人王燕玉:不固成说,挑战权威,开贵州古史专题研究之先河,对贵州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斐然。但贵州史学界对王先生的观点及研究成果一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生长于贵州这块土地上的我们自己的史学大家几近湮没。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都给我说起过"卢惠龙才情",但当时对我来说应该属于"传说"。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卢惠龙才情",是他1992年接任贵州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后,以极大热情和气魄出版"贵州文学丛书",以及他为该丛书所写的那篇"总序"。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离开佛罗里达,我终于回到太平洋西岸。海明威毕竟与我们隔着大洋,他的年代毕竟遥遥而去。中国文学历史绵远,自有辉煌。贵州文学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军屯是一种通过军事编制把劳动力与土地相配置从而进行生产的组织形式。历来的研究者大多从明初军制、卫所与军屯、军户制三方面来立论下笔。本文以明代贵州地方军屯问题为视角,主要从明代贵州卫所旗军数、明代贵州军屯生产两大方面来探讨明代贵州军屯的历史状况,通过对明代贵州军屯研究一丁点肤浅的探析,以期对明代贵州教军屯能有个一般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一个层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多民族居住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很不平衡,宗教形态也纷陈杂错:各少数民族传统的原始宗教,中国固有的道教,国外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并存于这块土地上。宗教对贵州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贵州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的作用;受贵州社会制约和贵州文化的浸染,外来的宗教也发生了一定量的变异,带上了明显的贵州特色。这不失为研究贵州文化个性的新视角,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其一生中,都对历史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然,其将不是杰出的。历史会对其作出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创造者,地处边远的贵州,也同样孕育了不少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近代100多年以来。2000年8月在贵阳举行的“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就是向世人重新介绍和评价了走出贵州大山的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丁宝桢。  相似文献   

17.
“1413年”——应该作为贵州省情历史常识,让人们记住。 那是永乐十一年,距明开国已经45年,大明帝国如日中天。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两件大事:一是贵州设立布政使司,贵州第一次有了省一级政区建置,成为全国第十三个行省。二是那年冬天,郑和杨帆远航,开始了第四次下西洋。 这是巧合,但也有其必然性。因为对内推进大一统事业与对外开拓海上,宣扬国威,恰好  相似文献   

18.
佛教发祥于印度,自西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佛教已传入中国民间;东汉班超进一步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佛教即从陆、海两丝路传入中国。 佛教最初传入贵州,史书并无记载,由于历史上中原罹乱,遗民逃禅,从湖南方向传入贵州;另一路由四川传入贵州。今将佛教在贵州分为几个时期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9.
从历代中央王朝的视角来看 ,贵州实在太遥远。“维我贵州 ,远在要荒。”要荒的名称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 ,其中把中国疆域划分为“五服” ,以王畿为中心 ,向四方逐级扩展。“要服”与“荒服”属于离王朝中心最远的蛮荒之区。贵州又是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国 ,高峰刺天 ,危岩嵯峨 ,关山险阻。致使从秦皇汉武经略西南夷到21世纪中国西部大开发 ,历史穿越二千年时间隧道 ,开拓贵州这个中国西部大通道 ,一直是事关全局亘古不衰的主题。当然 ,时代发展了 ,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一)秦始皇修五尺道 ,眼光开始扫视到贵州遐荒当我们华夏…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也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贵州的先贤们当年曾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同时,这场运动对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戊戌维新运动,既是对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更是要从中获得启迪和思索,用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其与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