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史天地》2008,(4):70-71
婴儿期,古人称为“孩提”,比如在《孟子·尽心上》有记载: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论古必恕”说在史学批评上的价值陈鹏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篇里说:"凡为古文辞者,必敬以恕。临文必敬,非修德之谓也。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敬非修德之谓者,气摄而不纵,纵必不能中节也。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这种论古必恕的...  相似文献   

3.
李自力  廖昱 《文史博览》2006,(10):55-56
他是毛泽东读中学时的国文教师,在批阅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时评曰:“自是伟大之器”,“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这位国文教师是湖南湘阴人,清末秀才柳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史学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遗产和史学家之深刻的思想等因素,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通史家风”即是优良传统之一。“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总结中国史学传统时提出来的。他在《文史通义·申郑》篇中写道:司马迁、班固之后,“古人著书之旨,晦而不明。至于辞章家舒其文辞,记诵家精其考核,其于史学,似乎小有所补;而循流忘源,不知大体,用功愈勤,而识解所至,亦去古愈远而愈无所当。  相似文献   

5.
《说苑·辨物》“晋平公出畋”条有“鹊食猬,猬食[鸟夋][鸟义],[鸟夋][鸟义]食豹,豹食駮,駮食虎”之语。“[鸟夋][鸟义]”古书常见,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拚翡翠,射[鸟夋][鸟义]。”裴驷集解引《汉书音义》曰:“[鸟夋][鸟义],鸟,似凤也。”《汉书》师古注曰:  相似文献   

6.
钱念孙 《江淮文史》2022,(6):151-156
<正>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四年进士,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的重臣,也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堪称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桐城派后期的代表性人物。《清史稿·文苑传》说他:“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惟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下逮近世方(苞)、姚(鼐)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源而竟其委”,生前就有“海内大师”和“古文宗匠”盛名。  相似文献   

7.
何晋 《文物》2022,(6):68-74
<正>汉代的《孝经》,分为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孝经”类著录有《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孝经》一篇(十八章)[1]。“《孝经古孔氏》一篇”唐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古文字也”,即鲁孔氏之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2]  相似文献   

8.
(三)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最令我们重视的是司马迁所揭示出的《春秋》之义的最高层次的含义:即孔子把三代之礼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并探讨了礼的发展的规律性。请读司马迁如下的一系列论断。他写道:“《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太史公自序》)。他又说:“[孔子]因史记作《春秋》……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甚至说:“[孔子]追迹三代之礼……观殷、夏所损益曰:‘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相似文献   

9.
于石 《古籍研究》2000,(2):13-15,25
宋代王安石有《读孔子世家》一文,认为论出身,孔子不过“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公侯传国日世家”,孔子并非王侯,《史记》将其列入“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也。”又说:“岂以仲尼将躬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弈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  相似文献   

10.
“罢黜百家”语出何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黜百家”语出何人陈业新每提及“罢黜百家”,人们便自然想到其对应的概念:“独尊儒术”。许多人根据董仲舒的对策:“《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相似文献   

11.
四川十大文化名人中,诗人比例重。李白、杜甫、苏轼、郭沫若固然是著名的诗人。此外,司马相如以擅赋名世,但古人早就说过“赋者,古诗之流也。”(班固《两都赋·序》)因此,司马相如也和诗沾边。至于杨升庵,博学多才,在明代诗人中占有突出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杨升庵评道:“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  相似文献   

12.
敦煌[2]西域之南山[3]中,从婼羌[4]西至葱领[5]数千里,有月氏余种[6]、葱茈羌[7]、白马[8]、黄牛羌[9],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10]传闻黄牛羌各有种类,孕身六月生,南与白马羌邻。[1]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谓“西域”均系广义的“西域”,亦即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区。但按照这一概念编纂“西域传”的除《汉书》和《后汉书》外,仅《魏书》、《南史》和《北史》三史,其余各史的“西域传”,包括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均将西域事情并人“西戎传”了。其中,《隋书》和《新唐书》虽有“西域传”之名,描述的范围其实与…  相似文献   

13.
武新明 《文史月刊》2011,(10):59-60
孩子取小名之俗,古已有之。《礼记·檀弓》里说:“始生三月而加名。”《白虎通德论·姓名》里也说:“名者,幼少卑贱之称也。”这里的“名”指的就是小名,因为按古礼,长大后还要别取正名,也就是现在民间俗称的“大名”、“大号”。  相似文献   

14.
论汉画中的玄武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汉画中的玄武形象王清建在极为丰富的汉画艺术作品中,玄武是常被表现的对象之一。玄武的形象为龟或龟蛇合体。《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孔颖达疏:“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相似文献   

15.
友人降大来舍下,不止一次谈到傅山先生文中载其所食之“[麦连][麦善]”究竟是何物,我总应以不知。我曾读过《傅山全书》,其中生词僻典甚多,艰涩难懂。余也不求甚解。日前降大复检出傅山原文《[麦连][麦善]嗢陀南赋》一章,展示于余,驱鸭上架。奈何?只好铅刀一割,试作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6.
声训是一种很重要的训诂方法,也是探求词源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对于什么是声训,声训的范围、目的,各家看法不完全一致。例如,王力《同源字论》:“声训,是以同音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1]张永言《训治学简论》:“声训又称‘音训’,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声训汉儒已广泛使用,但还缺少科学性;到了清儒,才以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音同(音近)义’的原理来研究训沽(明假借、溯语源、探义根、寻词族),取得很大的成绩。”[2]白兆麟《简明训诂学》:“因声求义,旧称声训或音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学有长期历史。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论述也有长期历史。《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  相似文献   

18.
史家探索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分别由陆、海丝绸之路而来的说法,往往强调陆上传来的作用,而忽视海上传来为先的巨大作用;虽然清末学者梁启超在《佛教之初输入》一文中,早就明言“佛教之来非由陆路而由海,其最初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1]其论渐渐为史家所接纳,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诸如杜继文、魏道儒之《佛教史》[2]列举详细史实予以肯定,吴廷、郑彭年著文《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3]重新作出具体的论证:然而,如何列举广东、广州有关佛教史实和文物状况,对佛教先传入广州的历史作用加以专题论证则鲜为有之:  相似文献   

19.
王川 《巴蜀史志》2009,(5):57-58
明代徐霞客(1587-1641)以前二千多年,古人认为,长江源于岷山。《禹贡》曰:“岷山导江”。又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岷山“大江所出。”《山海经·中山经》记:“岷山,江水出焉。”不知其若干万年,岷水冲积出成都平原。《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长江文明,起源于这一片广袤的旷原。今川西各地,出土乌木为宝.数不可计。直径有二三人之围、长十余丈之巨者。可见莽荒时代,成都平原为苍茫林海.浩瀚无边。  相似文献   

20.
顷读《张建章墓志》考释文章,深感其诠释得当,议论精当,获益匪浅。同时亦觉文中对墓志个别文辞的诠释,似有智者千虑之处,不揣冒昧,择其数端,辨析于下。一、关于“其先受氏于轩后”的理解墓志谓“其先受氏于轩后,系祖于前凉”。有谓“轩后即轩辕氏之后”。笔者以为未确。这里的“轩后”似即为轩辕氏。“后”应是古人对天子的尊称,并非后代之意。《尚书·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与“后非众,罔与守邦”文中之“后”皆为天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