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治军 《丝绸之路》2012,(12):113-114
陇西是甘肃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本文简单论述了陇西县文物现状以及如何加强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马叶桢 《丝绸之路》2022,(2):133-137+145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古代纺织品文物,有效的保护修复手段有利于文物发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文章以四件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双口折叠袋为保护修复对象,使用复原性修复、绉丝纱包裹及无酸装具存放三种方法对残存情况不同的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工作,对多层且材质丰富的纺织品文物的修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东台市西汉入志,南唐得名,古属海陵(泰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现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近现代革命遗址93处.文章首先分析东台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保护利用,其次阐述东台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东台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能够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效弘扬革命精神,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在对革命文物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时,应与红色旅游结合,与时代发展整体趋势相适应。当前旅游产业在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这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遗址提供了良好空间,针对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与红色旅游进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过我国三十余年的水下考古工作,一批重要的海洋水下文物被调查发现、发掘保护,但相对于陆地不可移动文物,海洋水下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文物保护规划指导下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模式尚未形成。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水下文物资源的特点,阐释其在历史文化、海洋发展、主权宣示等方面的核心价值;针对海洋水下文物资源保护工作状况,分析海洋水下文物法律体系、管理制度、空间管控等方面的问题;遵循问题导向,结合新时代文物保护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出制定适宜的海洋水下文物保护利用的思路、原则以及规划方法,并以甘泉岛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加以说明,为海洋水下文物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抢救保护项目"以新疆古代丝绸之路主干通道为主线,文物集中的大型遗址保护区为重点,串联辐射2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交河故城遗址保护区,高昌故城遗址保护区.楼兰故城遗址保护区.龟兹佛教石窟遗址保护区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和和田地区遗址保护区等.项目计划总投资4.2亿元。截至2011年7月,已有100多个子项目相继启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考古发掘、文物监护、文物信息采集以及文化遗产研究等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新疆大遗址的保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使古代遗址通过合理的开放展示与积极的科学研究,向社会公众展现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梅庵是肇庆市的宝贵文物资源,具有多重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文物古建保护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梅庵古建的保护和利用也已经成为肇庆人的共识。基于此,文章在对古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作者希望对肇庆梅庵古建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使肇庆的人文历史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肇庆以及梅庵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甘肃有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遗迹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条件的制约 ,文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甘肃文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物部门将在有效保护好文物资源的前提下 ,更加充分地进行合理利用 ,使文物保护与旅游紧密结合 ,为发展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9.
杨真真 《东方收藏》2023,(8):110-112
洛阳作为唯一的“双申遗”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大市,充分展现出千年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应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能够更大程度地展现文物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进而坚定文化自信。为更好地解决保护、传承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中的开发应用,文章针对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活化的利用创新。  相似文献   

10.
陈宝奎 《黑龙江史志》2013,(13):151-151
<正>文物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研究规划利用区域文物资源策略目的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能使文物资源和其它资源相结合,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一、文物资源规划利用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是对凡能够吸引旅游者,激发起旅游动机,能够为旅游业利用,并由此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自然、人文资源的统称。其中人文资源又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社会文明。而凡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地上地下的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遗物都可以称为文物,因此可利用的文物即构成了旅游资源中人文资源的主体,也即产生了文物旅游资源的概念。可以说文物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条件。资源是相对开发而言,只有经过适当的设计,可以利用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资源。文物旅游资源也同样只有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旅游业产品,但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其特殊性和…  相似文献   

12.
<正>文物的保护以及文物自身所包含的旅游资源在开发问题上也存在着大量的矛盾,所以,如何将文物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并对文物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保护工作,是我国的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并将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名城的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文物保护措施等问题入手,对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在文物保护方面,除了进行使文物免受自然侵蚀的技术保护外,防止社会的人为的直接破坏,愈来愈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法律作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社会管理的必要工具或手段,在文物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对我国古代用法律保护文物的史实有所了解,以利加强今天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和法律保护,本文拟从源流上作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史艳群 《神州》2011,(20):32+34
要发展旅游,必须有一定的支柱产业,有让游客了解的实物与实景,而文物景点与文物又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要发展旅游就必须先保护文物,如果没有实物,再好的宣传也是空话,所以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如何处理好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址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对白帝城馆藏文物、文物建筑、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剖析,给出了白帝城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史艳群 《神州》2011,(9):32-32,34
要发展旅游,必须有一定的支柱产业,有让游客了解的实物与实景,而文物景点与文物又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要发展旅游就必须先保护文物,如果没有实物,再好的宣传也是空话,所以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吴丽华 《文史博览》2013,(2):29-30,41
广府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导并融合百越文化所产生的地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越秀区作为广州建城2000多年从未改变的中心城区,有着"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美誉。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越秀区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区内文物工作者应注重通过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彰显广府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对广府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更是其发展建设的前提条件与关键所在。根据广府文化现况,以其保护和利用为着眼点,对广府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媛媛 《丝绸之路》2009,(12):57-59
文物旅游资源是指以文物为依托,具有旅游价值的文物资源。文物旅游资源的稀缺、有限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文物旅游资源法律保护制度应以循环经济作为理论基础,目的是通过未雨绸缪的制度设计,全方位地实现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减轻文物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损害,实现文物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国务院、山东省人民政府、临沂市人民政府、莒南县人民政府历年公布的莒南县域内34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莒南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现状、利用情况及分布特征,解读莒南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关注度、差异度、相关度对其进行开发潜力评价,探究莒南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总体思路,提出全域旅游视角下作为革命老区的莒南县利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推动红色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护的难点,它是人类生活的历史见证,展现了人们过去的生活面貌,更是历史与现实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历史的重要载体。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先探讨了新疆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现状,然后论述了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希望对更好地推动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高效开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