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丹 《收藏家》2006,(5):35-39
20世纪初期,中国花鸟画坛在继承和变革、传统和西潮的冲撞下,在社会政治、思想大变革的环境中,以题材多样、技法丰富、风格纷呈、人才辈出、地区画风争雄的局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其清新的构图,明快的色彩,活泼、轻松、典雅的画风比之传统的山水、人物和花鸟画更适合新兴的社会需求和市民的欣赏标准,无论官宦或市民凡逢喜庆佳日,皆购得一张喜爱的花鸟画悬挂于室,凭借画中的寓意增添一份喜气和吉祥。由于市场和世俗化的迅速发展扩大,使得花鸟画在20世纪画坛上独领风骚,尽显风流。当时的中国花鸟画坛,有继承宋代院体,以于非…  相似文献   

2.
郑媛媛 《收藏家》2022,(11):105-110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极大的成就与鲜明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题材之一,花鸟画的题材较为宽泛,除本义所指的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树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往往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花鸟画的技法多样,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来划分,可分为工笔和写意花鸟;以水墨色彩使用上的差异,又可分为水墨。  相似文献   

3.
贾广健 《收藏家》2005,(12):i0001-i0006
贾广健,1964年生,河北永清县人。先后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被评为天津市文艺新星,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被中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杰。2004年获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黄宾虹奖”。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花岛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青联委员。贾广健的作品风格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勾染形式的重彩与淡彩花鸟画、没骨形式的写生花卉和写意花鸟。这三种风格的成熟体现,构建了贾广健花鸟车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综观贾广健以上…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7)
正王渊是活跃于13至14世纪中叶的花鸟画家。他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兼擅人物、山水,是元代花鸟画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花鸟画,承前启后,"毫端点染成幽鸟,浙右风流好画师"~①,是元代画坛的一座重镇,开启了明代以降水墨写意花鸟的先声,对后世的花鸟画影响甚巨。在其传世的诸多花鸟画中,有两件水墨花卉,一为《折枝花卉》(大英博物馆藏,以下简称"大英本"),一为《牡丹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故宫本"),两件均为折枝水墨花卉,不仅风格相近,且构图、印鉴及题跋也很相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西木 《收藏家》2013,(12):J0062-J0065
在当今中国画坛,花鸟画的发展从中青年画家的表现来看,可能出现一个瓶颈期,即所谓青黄不接。围绕在当下花鸟画坛的,主要是三类人:一是一些美术爱好者,将绘画作为业余爱好修身养性,闲来涂两笔,图个高兴;  相似文献   

6.
袁华 《收藏家》2009,(5):30-38
德清是浙江北部的一个小县城,也是我国清朝中叶著名花鸟画家沈铨的故乡。沈铨和他所创立的“南频画派”以“工写花鸟,专精设色,妍丽绝人”的绘画风格,活跃在当时的花鸟画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画应时而变,北方画坛出现新的变革,传统花鸟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作为20世纪杰出的女画家,俞致贞在这期间创作了一大批蔬果题材绘画,这些作品既打破了作者以往的绘画风格,又融入了画家的自我意志。俞致贞笔下的瓜果蔬菜以及由此延展的蔬果题材,是其响应时代号召的一大突破,也映射出新中国画坛重要的时代精神和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8.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花鸟画展”是南博举办的明清系列书画展的组成部分,展期从2005年9月开始,至今年4月末结束。此次展览遴选院藏清代花鸟画精品,共分上、下两部分展出:清代早期和中期为一部分,展出清代初期和中期的名家作品;清代晚期为一部分,主要展出院藏“海上画派”及其他清代晚期名家的作品。“南京博物院藏清代花鸟画展”是以朝代为序的花鸟画展,与“南京博物院藏明代花鸟画展”构成院藏历代花鸟画展览的姊妹展。这两大展览,是有关院藏绘画展中比较重要的展览,继此次院藏展后,将再陆续推出另外两大展览“清代书法展”、“明清人物画展…  相似文献   

9.
缘乎情贵乎真———读李自强先生的花鸟画文/贾文丰在中州画坛,说起花鸟画,不能不提到李自强;提到李自强,又不能不说到他的花鸟画。对于李自强先生的花鸟画艺术,鲁慕迅先生道:“我对他的作品总的看法是:法度严谨,注重内涵,功夫到家,味道淳正,具有中州文化浑朴...  相似文献   

10.
<正>花鸟画成为独立学科是在唐代时期,最初出现的花鸟画是以写实、写形为主,宋代院体画中的珍禽瑞鸟等题材为此类花鸟画的代表。进入元代,由于受统治者的压制,消极、避世、隐居思想笼罩文坛,花鸟画一改宋代绘画"刻意求工,妙在赋彩"的风格,转向以纯水墨抒发其内心情感的绘画风格。由写实性逐渐向写意性过渡发展,写意花鸟画成为画坛主流。可以说,大写意花鸟画的写意精神开始于元代,形成于明代。在近代的吴昌硕、齐白  相似文献   

11.
花斌 《神州》2012,(6):27-28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积淀也发生着转变。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中国画是由古至今,在不断的演变,千百年来的工笔花鸟画领域出现的诸多画家和作品中,都无法脱离“黄,徐”的体貌。随着“西学东进”,直至新式学院教学在中国美术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工笔花鸟开始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他外来艺术因素的介入等,使之在新时代工笔花鸟画得到转变,不论在造型、构图、设色、还是在画面处理上,甚至是绘画材料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主要由彭培泉、郜传安、林若熹、李魁正入手简要分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发展,进而展望未来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成洪燕 《收藏家》2013,(11):17-26
由于梅的自然属性、外部特征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内蕴,千百年来,成为中国文人画描绘的主要物象之一。但在中国画史上,梅并没有成为独立画科。杨补之曰:"画有十三科,惟梅不入画科,曰戏笔,曰泼墨,曰写梅",①但梅作为文人画的重要题材,在画坛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扬补之又云"为梅修史,为花留神。"②作为花鸟画中的一种,梅画与花鸟画的发展一脉相承,而又因其自然属性和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梅画的发展又有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徐熙和徐渭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徐熙的画“落墨为格”,奠定了笔墨在写意花鸟画中的价值,他运用墨色淡彩的赋色,成就了写意花鸟画淡泊清雅的画面格调;徐渭的画“墨泼淋漓”,即便没有设色,仍生动自然,从而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成就了水墨大写意的花鸟画风。从徐熙到徐渭,写意花鸟画经历了由写自身意到写内心情的过渡,将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抒写内心情感的境界。从唐宋元明清直至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都离不开徐熙和徐渭笔墨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墨竹画究竟源出何时何地,画坛至今尚无定评。不过,画史上保留的两则传说,则往往被研究者们引为参考。一是《张退公墨竹记》其云:“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萧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写墨君。”二是《图绘宝鉴》(卷二)中云:“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详世胄。善属文,尤工书画。郭崇韬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韬武弁,常郁悒不乐。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模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笔者认为,唐玄宗(685-762年)创墨竹并传萧悦说不足以信。因为,花鸟画至唐代才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种,晚唐张彦远作《历代名画记》时,是将竹石归于“花鸟”门的;一直到了北宋《宣和画谱》,才从花鸟门中分出“墨竹”门(另分有“鸟兽”、“花木”、“果蔬”门)。这说明,墨竹画的诞生当在晚唐至北宋之间,而在盛唐。如果作为一代风流天子的唐玄宗创造了墨竹画,张彦远是不可能不予以记载的。  相似文献   

15.
高佩育 《神州》2013,(1):181-181
花鸟画的审美最早缘于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色彩审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审美观。经历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绘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从礼、义、教角度来规范绘画造型和色彩。水墨是古代文人创作运用最多,也最熟练的基本材料。中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有“墨分五色”之说,花鸟画写意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鸟画写意性绝不是简单造型与立意上的思想观念,而是要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状物抒情”的功能本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构图都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化革命”中,以一幅《毛竹丰收》给极左思潮笼罩下的中国花鸟画坛带来了一片生机的卢坤峰,并不是表面地仿效潘天寿的风格,而是通过潘天寿而领悟了传统文化“典雅”的精髓。他的水墨花鸟、虫鱼、尤其是兰竹,不是如传统水墨写意画那样的不求形似,而是在宋人般严格写生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并赋予了诗情的精神内涵。洪世清则以潘天寿的“强其骨”参合刘海粟的老辣雄浑,继承并发扬了浙派花鸟倔强的性格,亦不乏创意的惨淡经营。舒传曦年轻时留学德国,对于西方的艺术观念独有领悟,与同时期学苏联的现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3,(12):87-88
自从宋元以后,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画家描绘的题材也基本上以自然景物为主。于是,山水、花鸟画发展很快,而人物画进展甚微。本世纪初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美术萌发,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同时,西方写实画法引入中国,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艺术院校开设人体素描课,  相似文献   

18.
居巢、居廉在近代岭南画坛上并称“二居”。居巢为居廉的从兄,同时也是居廉艺术道路的导师。他们二人创造与发扬光大的撞水、撞粉之法在近代岭南画坛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今,每当人们谈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创立的“岭南画派”时,几乎总要提到高剑父、陈树人的启蒙老师居廉,并由此上溯到居巢;在谈论19世纪末广东的美术状态时,也无一例外地要提到“二居”。他们所高扬的没骨花鸟画传统几乎主宰了广东画坛一个世纪。关于“二居”研究,笔者已撰过多篇专文讨论其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在此则仅就其家世谱系、交游、“二居”在广西、东莞等地的艺术活动等生平艺事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7,(8):F0003-F0003
艺术家简历 高燕翎,生于山东,毕业于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其作品曾参加第六至九届全国花鸟邀请展。1992年,作品《黑天鹅》参加全国首届花鸟画屁1994年至1995年应邀赴波兰、德国举办“胡靖、高燕翎画展”;2003年,作品参加“黔贵杯”全国书画大奖赛获金奖;  相似文献   

20.
唐李徽墓壁画中的六扇花卉屏风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花卉题材屏风画,其时正处在花鸟画萌发的关键阶段。作为精英性质的创作,花鸟屏风在发展初期以“祥瑞”的面貌出现在墓室壁画中,而其于中晚唐时期则演变为图像配置格套中的元素,成为表现内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变背后是日益增强的家庭观念、家族意识及由其所引发的丧葬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