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天地》2021,(6):130-139
<正>一一卷奇石画推动古代赏石新行情5.129亿元!2020年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最高价格被一卷画奇石的《十面灵璧图卷》(图一)夺得,此画出自晚明吴门画家吴彬之手,创造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最高价格纪录。这卷画心加题跋全长超过25米的作品因其独特的赏石文化内涵,对古代赏石[1]的价值认识和交易行情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6,(12)
正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将山和水的自然特征人格化,达到仁智者追求的优良品德。古人崇尚山水情结、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大都对奇石情有独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赏石文化。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鬼斧巧琢而成。赏石艺术是以自身的学识素养和审美水平为基础的发现艺术,赏石者多寄予奇石以象征意义和人格化,能够从一块冰冷的石头上,联想到人生的各种境  相似文献   

3.
瞻园名石记     
<正>观赏之石,古代又称"奇石""雅石""丑石""文人石"等,是古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审美门类,也是文学、哲学、绘画、经济等诸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高度相融合的产物,是审美自觉的一种完善,也是寄情于山水的一种形而上的心灵依托。南京瞻园素以奇石为胜,本文拟从史料和实物遗存两方面,对瞻园的古代赏石作相对严谨和全面的梳理。瞻园奇石的历史记载瞻园被誉为"金陵第一名园",始建于明嘉靖年  相似文献   

4.
朱宇聪 《神州》2013,(11):27
"君子"这一人格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下滋养出的、区别于其它文化与文明的特有形象,所以它立体而丰满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又有文化之弊端。深受传统文化之渲染的梨花大鼓,在内容之中也不免沾染了文化中的弊端。笔者将从两个方面,结合梨花大鼓的书目内容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马上吉祥     
马晓麟  陈石图 《贵阳文史》2014,(1):F0002-F0002
正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新年,又称为"马"年。"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象征着自由、不羁、驰骋等等意象,总之,是生机勃发、纵横千里、吉祥美好之物......"马"年将至,呈画家陈石先生画马之作一副,借花献佛,聊以给作者、读者诸公拜个早年:送您一匹马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做王朝中国。一个是贯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国,叫做文化中国。  相似文献   

7.
江南文化的区域界定及诗性精神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界对江南文化在区域、界定上过分强调地理学的意义,忽视人的主体性中“内在尺度”的作用,造成江南元叙事中的人文精神的流失和区域范围的狭隘。江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族独特的诗性精神,其维度有二:一是自由审美的维度,既不同于北国政治伦理之美,也有别于江南其他区域文化的浪漫之美;二是宗教的维度,其生产于本土巫风和外来佛教的双重基因。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古代社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建筑文化,是值得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与构造、功能与审美上的完美结合,以其物质技术与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鲜明的民族特点与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确有其特殊的为其它建筑体系所没有的现象,如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的,中国文化“数千年来,虽有二十余朝帝王的更替;虽然在政治上有匈奴、五胡的威胁,辽金元清的统治;在文化上,先有佛教的输入,后有耶教之东来,中国文化却是从来是赓续的。[1]”中国的建筑文化也同样,虽然“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之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标志。[2]”这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质”的变化,当然也就不存在有过“质”的飞跃,始终是持续不断的“和缓”而按“顺序”地进展着。中国建筑这种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显然与一贯采用木造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如梁思成先生在其《中国建筑史》中,讲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首先就是以木...  相似文献   

9.
曾经的青岛     
朱红  王建亮 《旅游》2008,(6):26-33
自1898年德国开始规划建设“胶澳商埠”以来,青岛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青岛的洋气和文化,资本有两个,一是保存着一批文化名人的旧居;二是拥有大片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和欧洲式小楼相结合的里院。 这些名人旧居和中下层平民建筑体现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岛人生活特有的韵味和风情。它们很文化,也很西化。  相似文献   

10.
“千佛铁塔”,本名“千佛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北杜乡卫生院,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近年来,介绍“千佛塔”的文章屡见报端,然多属摘集附会之作。近查《中国名胜词典》里“千佛铁塔”一目,亦有不少谬误。笔者曾对“千佛塔”进行过数次实地考察,现就《中国名胜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中对“千佛铁塔”的介绍,做如下考实: 一、“千佛塔”的形体,《中国名胜词典》说“方形”。而“千佛塔”共有八个角,即平面呈八边形。  相似文献   

11.
肖依斐 《神州》2014,(13):74-75
<正>“龙门村已经拆了三分之一了,以后像这样有来历的古村落会越来越少……”近日,一个关于河南洛阳龙门村来历的帖子在网络上转载,网友们热烈地探讨着是先有龙门还是先有龙门村,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物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两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就保护中国古村落及古村落文化的问题递交了提案,不仅把它提到了农村文化的范畴,而且上升到了一个民族“根”的高度上,使之成为热点。那么,有关龙门村,不妨我们去探个究竟吧。龙门村,千年的古村落在洛阳市洛龙区档案史志局,查阅相关资料,龙门村的历史无详细记载。该局负责人马正标说:“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古代奇石鉴赏的著述中,选取名篇要籍六种,考订其作者、内容、价值及版本诸项,为探讨赏石美学和赏石文化的学人提供求书问道之便。  相似文献   

13.
我们努力着     
邹俊 《神州》2007,(12)
有人说,文化并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我却认为不然!一人之力固然微小,但汇聚千、万、乃至亿个一人之力时,当如宏洪之威,文化自可传承,光大,红色文化更是这样。因此,我们努力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具象的,而红色文化的概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灵魂,是精神,是存在。因此,我们坚持着。  相似文献   

14.
井燕 《文博》2010,(2):86-88,92
中国传统字画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尤其是其独有的表现和欣赏方式与其他国家相比更显其鲜明独特之处,这便是中国传统装裱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传统装裱对字画保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保护和审美两个方面。随着中国传统装裱技术和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发展,传统装裱也越来越多地担负了书画的历史、艺术、科技等信息的保护和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观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非基督教的伦理文化,它表现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政治伦理和哲学思想之中;中国的宗教也是非神学的,是与之无关的道德实践伦理.  相似文献   

16.
《神州》2014,(13):1-1
<正>连环画是我国独创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中国国粹艺术的精华"。一份关于建议将连环画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提案,另一份关于建议立项连环画百典文化强国工程的提案。——2014年"两会"上的两个与连环画相关的提案"业界盲目崇拜模仿美欧日韩动漫卡通,使我国少年儿童,在审美、情操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信心。""中国动漫现在产量非常大,但为什么没有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它体现的是日韩动漫的审美艺术,而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却渐行渐远。就像麦当劳培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1~3日,故宫博物院接连举办了"赵孟頫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荷兰的四十三位代表参加了两个会议。其中十九位学者在有关《千里江山图》的会议上发言。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千里江山图》及有关宋徽宗朝青绿山水的研究;二,青绿山水画演变的关键阶段和青绿山水画史的建构;三,其他青绿山水画家及作品的个案研究。第二三方  相似文献   

18.
李金彪 《神州》2011,(9):66-69
Preface在中国现代散文中,沈从文以其对湘西山村古朴和谐的生活和优美善良的人性的讴歌,呈现着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其中的文化内涵:乡土之爱与湘西风情;人性美、人情美——湘西文化特质;儒道交融——湘西文化底蕴。沈从文散文文化意蕴湘西  相似文献   

19.
遵义地区是贵州北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素有黔北粮仓之称。中央红军长征到遵义地区不但召开了在党和红军历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而且也为在数千里坎坷的长征路上艰苦卓绝战斗而很少有喘息机会的红军广大指战员,提供了短暂而宝贵的休整补给时间;  相似文献   

20.
曹钢 《巴蜀史志》2017,(1):29-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翻译家童道明说:焦菊隐是中国少有的一位既对戏剧传统抱有敬畏之心,也对戏剧创新怀有巨大热情的戏剧大师。而其艺术的见解、导演的功力、审美的趣味、文化的修养,水准之高,更是独步中国剧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