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艳艳  ;励质斌 《神州》2013,(33):266-266
佛教德育思想体系以佛教人生论、人性论、因缘论为理论基础,包含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原则规范;其中,佛教德育目标是其德育内容、德育原则规范的基础与前提。本文通过对佛教德育目标的理论基础、内容、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学校德育目标所存在的问题,谈谈佛教德育目标对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慧 《黑龙江史志》2013,(11):272+274
德育与生活相脱离导致传统德育实效性低,因此德育必须回归生活。笔者认为,"生活德育"必须本着主体建构性、体验性、完整性教学和开放性的原则,注重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以科学的评价来促成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网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德育实效,实现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邓小平德育首位战略思想、德育目标层次思想、德育内容系统性思想,德育基本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队伍建设这六角度来探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巍  杨宇琦 《黑龙江史志》2014,(24):112-114
本文以我国现行德育目标为原点,在历史的纵向上,与空间的横向上各取一种社会形态的德育目标进行对比考察,以期通过这一角度的立体比较与思考探寻德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为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些许有益参考;在纵向上,本文选取的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德育目标,在横向上,本文选取的是现行美国德育目标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永光 《神州》2013,(8):70-71
目前我国德育的实效性普遍低下,主要是德育方法上存在着灌输式、功利化等问题,而德育方法的各种偏差又是由主客二分认识论和科学理性崇拜的价值趋向导致的。哲学解释学反对科学理性的统治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解"道德律令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生命价值,产生德育的实效。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理念对处于我国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德育思想是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一笔,其思想对当前社会生活有很大的现实启示。本文将主要围绕董仲舒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其对现在道德教育个体发展目的的启示作用,现在社会道德教育个体发展方法的启示作用,现实社会大众道德教育内容的启示作用进行研究,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思想道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德育一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项艰巨任务。将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即德育审美化有一定的本质依据和心理依据。当前的高校德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高校德育审美化具有现时意义。探索高校德育审美化的实现路径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思想史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而方法应从概念辨析入手。概念辨析之于思想史研究,类似于考证之于历史研究,都属于基础性工作。在思想史研究中,有不少概念辨析的学术行为,但是鲜有学者对其方法进行总结。考虑到概念辨析的种类很多,有同语词概念辨析、近义词概念辨析、中西语词概念辨析等,相应的方法也不一而足,非一篇小文所能讲清,亦非一人所能胜任,故笔者择取其中最具基础  相似文献   

9.
姜宏 《神州》2012,(30):171-172
一直以来,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校德育教育,但是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德育观念滞后、德育内容陈旧、德育环境负面是重要原因。今后德育教育的任务更应该放到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容以及创新德育方法上来。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为他们创立绿色的德育环境,如此才能提高当今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叶祝华 《旅游纵览》2012,(6):132-133
技校德育本质上是思想和行为的矫正。本文分析技校德育教学的现状,遵循德育的一般规律,针对技校生的心理特点,构建情-知-行-意模式作为技校德育教学主要模式。并探索这一模式的可行性,提出推进这一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旅游制度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很难辨析旅游制度变迁理论及其个案论争,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深入研究旅游制度变迁背后的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性,从而无法形成理论研究体系与范式。有鉴于此,本文以系统科学、博弈论思想为指导,在明晰旅游制度及变迁涵义的基础上,尝试探究旅游制度变迁理论体系构建问题,其内容包括:①概念界定:将旅游制度界定为一个制度主体之间关系耦合的复杂系统;②研究范式:提出旅游制度变迁研究需摒弃新古典经济学所秉持的"完全理性、均衡、静态制度观",转向一种"有限理性、动态、演化的制度观";③理论研究体系:分析旅游制度变迁动力、变迁机制与规律,构建旅游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张广才  吴晓娟 《神州》2012,(29):167-167
作者通过对朱熹德育方法的概述总结,认为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少数民族预科道德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鉴价值。朱熹倡导正面教育与防治并重;循序渐进、积善成德;注重德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关注差异,因材施教;“致知”、“践行”相结合及营造良好环境等方法对当代大学德育有较大启示。  相似文献   

13.
崔世超 《神州》2012,(14):41-41
德育,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教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教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但在受到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影响的旧师生关系中,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而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却往往成了师道尊严的反衬,受到严重的忽视。因此,我在教学内外注重德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由于长期套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环节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重知识考查轻实践行为等痼疾依然存在,评价机制的改革仍有待深入。本文从中职德育课程及中职学生特殊性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职德育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原则与策略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典兵  孟祥萌 《沧桑》2014,(2):127-129
人性化德育理念是指既把人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又把人作为德育的根本旨归,重视把德育与人的尊严、自由、幸福、终极价值等紧密联系,从而使德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范型。人性化德育理念契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了情感体验的意义价值。人性化德育理念的实施要以激发学生道德需要为价值取向,以生活化和生成性德育素材为核心内容,以对话、理解、关心和体验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德育理念是指既把人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又把人作为德育的根本旨归,重视把德育与人的尊严、自由、幸福、终极价值等紧密联系,从而使德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范型。人性化德育理念契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了情感体验的意义价值。人性化德育理念的实施要以激发学生道德需要为价值取向,以生活化和生成性德育素材为核心内容,以对话、理解、关心和体验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然而,近年来研究生道德滑坡现象时有所闻,更有论者从德育目标定位、德育实施到管理评估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德治”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诸多误区。由此可见,高校德育仍然任重而道远,研究生德育有效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廖勋 《神州》2011,(5X):57-58
中职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将德育内容融于学生生活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包括: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看得见,做得到;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连接,并内化于学生的生活,在教会学生学会生活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和开发德育资源,创建德育工作新方式,实现德育途径生活化;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民主的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熊美淋 《区域治理》2022,(14):115-118
在意外伤害保险中,传统近因原则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只会导致保险公司"全赔"或"全不赔"的结果.在事故原因包含承保原因、除外原因或免责事由且无法确定近因时,"全赔"或"全不赔"无法兼顾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利益,有违公平原则.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的特殊性和意外伤害保险中核心概念的模糊性表明有必要在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中适用原因比...  相似文献   

20.
在了解德育与德育生态内涵的前提下,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德育生态建设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德育生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