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三江源一期工程即将完成,二期工程即将开始的时候,三江源的保护模式将有三个大的变化:一是由应急保护向常规的持续性保护升级;二是由项目主导模式的保护向组织、制度创新保护模式升级;三是由环境为主导的保护向生态文明主导下的生态、经济、文化综合试验区保护升级。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以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以法律为保障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有关生态补偿的178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总结生态补偿制度发展脉络。研究发现:生态补偿已经逐渐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建立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三江源区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今后的研究要解决生态补偿制度现行问题,增强研究团队间的合作与交流,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补偿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4.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 ,是人地关系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物质信息载体 ,是评价人类生境的一个重要对象。土地利用是人类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 ,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的现状评价 ,是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GIS先进技术手段 ,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表明了GIS技术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评价起到了缩小工作量 ,提高精确度的作用。并且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海北州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推进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言献策,2012年4月24日由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办公室、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省林业厅、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协办的“三江源的新希望:走向绿色经济与治理”研讨会在青海省行政学院召开。来自省内外二十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科研体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共话三江源的新希望。现将研讨会上10位主旨报告人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土地资源利用评价的GIS支持研究--以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地关系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物质信息载体,是评价人类生境的一个重要对象。土地利用是人类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的现状评价,是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GIS先进技术手段,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表明了GIS技术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评价起到了缩小工作量,提高精确度的作用。并且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海北州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世界各国人民成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生命与环境安全也成为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生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上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庞大高屋建瓴,中观上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举足轻重;微观上高黎贡山作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享誉国内外,成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典型地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长期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8.
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成为民意的集中表现,也是政府的发展基调。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在这个阶段依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因而,在民生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必须大力提升政府能力,承担起改善民生的责任,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民生问题的原因也有所区别。笔者以绍兴为例,着重分析了发达地区民生问题突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9.
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成为民意的集中表现,也是政府的发展基调。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在这个阶段依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因而,在民生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必须大力提升政府能力,承担起改善民生的责任,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民生问题的原因也有所区别。笔者以绍兴为例,着重分析了发达地区民生问题突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构建的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晋陕蒙地区生态宜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陕蒙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难题,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但环境污染也伴随经济的崛起而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为污染源治理不当和污染物处理不当.另外,该地区在宜居建... 相似文献
11.
县级党校事关基层政权稳固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青海藏区县级党校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更是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政治屏障,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教师队伍、培训轮训、科研工作、办学条件、经费收支等方面分析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指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功能、发挥咨询作用、扩大培训内容与规模等方面,就如何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仅就青海土族语言和蒙古族语言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民族语言是记录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抢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首先抢救濒危的民族语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土地利用重建是LUCC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在区域土地等资源开发及利用和环境变迁等研究中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受历史资料和数据属性局限,学界对历史上矿采用地状况及其反映的地理特征研究,量化手段和精确性不足,复原历史矿区土地利用更为少见。本文依据近世矿业档案、地理资源调查等资料,以近现代云南经济史上颇具影响的个旧锡矿为例,复原矿厂、厂尖及户数等的空间布局,重建其土地利用过程,并进一步探讨矿区人地作用相互关系的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本土高星级饭店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工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旅游业日趋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浙江,以培训促进员工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提升,成为本土饭店强化管理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浙江省13家五星级饭店为样本,以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高星级饭店员工的培训需求,并提出了有效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杨红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1):40-49
社会动员是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又是灾害救治的必要手段。抗战前,作为国民党统治核心地区的江苏省发生了严重的蝗灾。为了动员民众扑灭蝗灾,江苏省进行了组织动员、宣传动员、奖励动员和情感动员,建立了一个多维立体式的社会动员网络,有利于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捕蝗行动,增强其捕蝗意识,此对治理蝗灾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由于灭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区域协作机制,动员对象又更多依赖行政力量与乡村精英,动员模式存在强制性和脆弱性,故其治理成效相当有限。考察抗战前江苏省的灭蝗动员,有助于理解国民党政权的救灾模式及其社会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市场需求与政府战略双重导向的推动下,古村落正日益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地类型。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案例,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矩阵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古村落居民的社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古村落旅游社区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分析结果表明:(1)住房条件、经济收入水平、学校教育、村民参与事务管理状况、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是古村落社区建设与发展中急需改进的因素,也是未来工作中的重点建设方向;(2)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村内环境卫生、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消防设施、医疗服务等是需要重点维护和完善的因素;(3)物价水平、休闲娱乐设施、就业机会、当地政府工作、公共休闲空间、文体设施等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因素;(4)与其他村民的关系处理、购物方便程度、社会治安等是需要不断维护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周晴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28(2)
本文以菱湖镇为中心讨论了江南水乡市镇大型聚落在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态演化的空间过程。菱湖镇的发展依托于唐末在此修筑的凌波塘;宋元时期,菱湖镇处于江南运河河网的枢纽,移民逐渐增多;明代以来,菱湖地区的水系逐渐被分割,形成局部河网;清初杨树坝修筑之后,菱湖镇的河网向死水化方向发展,民国时期在此河网基础上形成镇中固定的街市;明清时期菱湖镇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经营以桑基鱼塘模式为主,形成了高度破碎化的河网,周边地区桑基鱼塘农业经济的发展依托菱湖镇供应粮食、肥料等生产资料和蚕丝集中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