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氏墓志是早年从临城王氏家族墓地盗掘出土的。宋氏乃北宋名臣宋浞之女,王鬷之妻。该墓志不仅记述了宋氏生平事迹,而且对研究北宋临城王氏家族以及宋、王之间的姻亲关系等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书法,绘画,山水诗表达了六朝文士们自由奔放的感情和尊重自然的味道,这是中国文化辉煌的重要部分。琅娜王氏为江左第一高门,"文才相继"与"爵位蝉联"并重的王氏家族的门第与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整个六朝士族、六朝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陈寅格先生指出:"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这个理论是非常有见地的。然而,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海王氏家族原本出自寒门小族,门第低微。王猛以其英豪之才,辅佐前秦苻坚,推进胡汉融合,彪炳史册,奠定了其家族发迹的基础。王猛孙辈入仕北魏,至北魏孝文帝力行汉化,实施族姓制度,王猛曾孙辈挤入北朝新兴士族的行列,北朝后期,已成为世所公认的好门户。随着其家族门第的不断上升,北海王氏的家学门风也日趋雅化。王猛思想驳杂,从政明刑峻法,兼综儒术与道术,崇尚实务,表现出非儒学世族的色彩。北魏中期以后,北海王氏人物多儒缓不断,其经国济世的心态与能力比之祖辈明显下降。北朝后期的王氏名士深受南朝玄化风尚的影响,崇尚清谈和文学,行为疏诞,成为当时玄化名士群体的代表。在家族内部,王氏人物重视儒家伦理教育,尤重孝友,擅长朝仪,以此维持其家族门望。  相似文献   

4.
无为王氏是对南宋政治和文化有重要影响的家族。这个家族自王之道兄弟发家,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通过一方新发现的王之道儿媳宋沂国太夫人方清觉墓志,结合传世文献,对无为王氏寓居越中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考索,对无为王氏家族的一些隐秘作了揭示,并着重补充了笔记史料名作《燕翼贻谋录》作者王栐的生平事迹,纠正了关于王栐的一些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5.
卞利 《中华遗产》2013,(11):125-125
在晋中的巨商豪族中,最先发迹的很可能就是灵石县静升村的王氏家族。王氏族人外出经商约起于景泰年间(1450-1456年),至六世的王贤已是“本乡富家翁”。隆庆五年(1571年).塞外鞑靼俺达部与明朝议和,长城各口外开始茶马互市,王氏十一世王新命和十二世王大纪和王大清等人抓住这一机遇,  相似文献   

6.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唐圣历二年(699)《王美畅墓志》一方。本文依据相关墓志资料及传世文献,首先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乌丸王氏世系进行了补正,其次探讨了王美畅的仕宦经历,最后对王美畅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了梳理,以期对中古时期乌丸王氏家族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新城下庙社区上坊庄发现一座南齐墓葬,据出土墓志判断墓主为王珪之,属六朝著名的琅琊王氏家族。王珪之在礼学上有较高的造诣,但其墓志寥寥数十字,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墓志。该墓志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朝墓葬的断代分期、六朝士族家族墓地的分布、琅琊王氏家族在南朝的活动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梦泽 《神州》2013,(32):25-25
新城王氏家族在明清两代为官人数达到一百多人,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无论是战功还是文学方面,王家的世世代代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因为王家的兴起,新城镇名声大噪,成为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因王氏家族而兴建的牌坊、居所和各种纪念碑刻也数量颇多,逐渐成为历史遗留给后人的经典,它们不仅是王家赫赫有名的见证,也为当地人们流传着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正扬州王氏是中唐崛起的文化世家,堪称唐代扬州第一望族。尽管扬州人对唐代王播的名字比较熟悉,对"饭后钟""碧纱笼"典故耳熟能详。但对唐代的这个王氏家族则了解不多,尤其对这个家族"一门四进士两宰相"更是知之甚少。王播同其弟王炎、王起皆为进士,侄子王铎也是进士。《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书收录的唐代扬州进士仅九人,王氏兄弟独占其四。"一门两宰相"也殊为不易,王播和其侄王铎,都曾两度出任唐朝宰相,在扬州历史上尚无先例。王播居官10年,历经唐穆宗、唐敬  相似文献   

10.
尽管没到过太原,但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知道太原名字的却为数不少。因为,菲律宾的“太原王氏宗亲总会”是当地很有名气的社团;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北霹雳州,有“王氏太原堂”,建筑壮丽,历史悠久;缅甸有个“太原王氏家族会”,拥有会员数千人;而新加坡的“太原山”更是风景秀丽,芳名远扬。  相似文献   

11.
正明清之际番禺王氏家族是岭南地区典型的文学世家。清乾隆《番禺县志》载:"今彭孟阳、王邦畿两家子弟俱能以文藻世其家,且抗高节,而王氏尤胜……不独勋业名节自奇,难其人皆有集,不失琅琊家风耳。"~([1])王氏家族的盛名始于明遗民王邦畿。王邦畿(1618-1668),字诚籥,明崇祯时副贡生,明隆武元年(1645)举人。明唐王绍武中,以荐官御史。后追随永历帝,桂林倾覆后,永历帝西逃,王邦畿遂回乡避于顺德龙江。晚礼函昰  相似文献   

12.
<正>泰州学派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存比较丰厚,就泰州"淮南三王"而言,其文化遗存、主要表现为墓祠遗存、文献遗存、旧迹遗存三个方面。一、墓祠遗存王艮及王氏墓群东台市安丰镇九桥村古时有王氏家族八座墓,按东西顺序排列,中间是王艮父亲王守庵的墓,右边为王艮的墓,其余是王艮兄弟的墓。墓的后面有长约30米、高20余米弧形小土山,人称"贤人山"。八座墓的墓前立有两块碑,一块是王氏家族墓  相似文献   

13.
明故竹林张君偕配王氏合葬墓志铭是2014年11月新出土的墓志,志文记载了竹林张君的家世、生平、事迹。通过碑文解读及研究,发现和馆藏另外两方墓志有关联,为进一步研究墓志主人家族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关系以及武清明代人口流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4,(6)
以王武俊为首的契丹王氏在中唐时期甚为活跃,统辖河朔三镇之一的成德镇近四十年,但关于其三代之后的家族成员情况史籍记载几乎空白,因此,王武俊曾孙王知信墓志的发现尤显珍贵。本文拟从此墓志入手,对其家族世系、志主生平以及家族成员墓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王武俊家族在中唐时期的兴衰变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李凤海 《收藏家》2004,(7):49-54
清末至民国年间,山东诸城出现了一个收藏大家族。这便是以著名收藏家王戟门为主的王氏家族。他们所收藏的文物之精,数量之多,名冠齐鲁。他们前后四代人,采取传递式的收藏方式,共持续了130多年。由于年代久远,王氏家族所收藏的大批文物早已散尽,现在我们只能从他们留下的一些拓片中,去了解他们的收藏规模了,这些拓片包括青铜器、碑拓、砖拓、瓦当、玉器等门类。这里我  相似文献   

16.
浙江龙泉市出土的元代胡堂墓志涉及王氏高丽史籍有载的梁载、洪彬、崔濡等三人以及元末处州集团重要人物胡深及其家族发展史迹,对于研究元丽关系史、元代浙东地区士人家族发展史等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永盛为上海著名沙船商号,是咸丰年间沪上八大船商之一。另一方面,王氏堪称科甲望族,在上海船商中官绅化成就最高。在官绅化的过程中,家族财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捐纳成为有一定科举功名的王氏成员入仕和仕途爬升的常见方式;反过来,家族也凭借成员获得的政治资源保障甚而获取商业利益。"以商济政"、"以政哺商",政商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他们的经济利益上了保险。  相似文献   

18.
南京仙鹤观东晋墓出土文物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仙鹤观高崧家族墓是我国近年六朝文物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解放后南京地区相继发现的琅玡王氏、颜氏,陈郡谢氏,广平李氏等东晋家族墓地均属中原侨族,广陵高崧家族墓则是长江下游南方世家大族墓地的首次发现。3座砖室墓有规律排列,多保存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是90年代新发现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王氏家族,自元仁宗皇庆年间在静升镇定居后,经过450个春秋的苦心经营,终于由农到商。由商到官,发展成巨族大户。王氏家族于康熙三年建起拥翠巷,康熙四年建起锁瑞巷,雍正四年在西堡子建起大小两堡,乾隆年间建起红门坚、东南堡、下南堡及钟灵巷王氏住宅群。这五堡三巷一条街,总面积达匕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十分豪华。除建筑本身外,做为附属的装饰部分,内容丰富,技艺请港,是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十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最突出的基石雕、砖雕、木雕艺术。这些雕…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去年开始撰写《王阳明遗迹著汇考》一书,因而到处访查有关王氏生平事迹及文物资料。得知浙江余姚文献馆藏有《王氏迂桃三世祖士公元迄王文成公七代遗像题字》一份有关王阳明世系的珍贵文献。其后获好友诸焕灿兄与该馆多次交涉,并成功复印了该份资料寄来。笔者有鉴于《遗像题字》为研究王阳明世系的重要文献,且在台湾及国外皆未见,实有撰文介绍的必要,希望连此引起国内外研究王学学者的关注。若论王氏宗族源流,王阳明家族发脉,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王氏系出姬姓,籍贯太原,自周灵王太子晋退伍景王,住迹继山,别姓为王,故王姓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