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名号甚多。刘质平在《弘一大师史略》中,将其别名、别号等可考者开列200之多。其实,尚有许多不常见者未被列入其中。天津名家华非先生曾广泛搜罗弘一大师名号并治印展示,作了一件对“弘学”研究有意义的事。弘一大师常署别号多可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是,有的由于与其生平经历和当事心态有密切关系,因此时过境迁60年以后,不免会令今人顿生些许疑虑。比如,弘一大师曾别号“二一老人”,此寓意如何?若不考察其生平事迹的话,是难以找到正确答案的。1928年至1937年,弘一大师曾多次驻锡闽南,影响日增。期间除为僧众讲律外,他还提议…  相似文献   

2.
<正>本期主要看点是佛教文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关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两篇纪念文章,记载了他在温州和闽南的活动。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相似文献   

3.
徐广中是弘一大师李叔同家原来的账房先生徐耀庭之孙。李叔同当年专门给徐耀庭的信件、字画等大部分物件由徐广中保存了下来。 丰子恺是弘一大师得意门生,且与弘一大师过从甚密。他长期不遗余力地保护弘一大师资料,弘扬其道德精神,著述颇丰。 正是围绕如何保护好弘一大师遗迹,"文化大革命"前徐广中与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深受海外移民的制约和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移民在推进侨乡现代化的过程中,强化了原有的乡土社会文化传统。本文通过考察闽南华侨的跨国生存状态、侨乡社会权势的转移及侨乡社会文化的传承,探讨近代闽南侨乡的国际化与地方化进程。所谓国际化,是指闽南侨乡的社会经济中心不断外移,海外华侨成为闽南侨乡的地方精英,海外世界与闽南侨乡的联系日益密切。所谓地方化,是指闽南侨乡的政治权力中心不断下移,侨乡建设与地方公共事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地社会文化传统得到了更新和延续。深入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探讨全球化时代地方传统的发展前景,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台湾的寺庙建筑深受闽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台湾处处可看到闽南建筑风格的寺庙。闽南建筑风格分为漳州派和泉州派。在台湾的匠师中,陈应彬、叶金万与王益顺被称为台湾寺庙建筑"三大匠师"。王益顺为泉州惠安人,而陈应彬和叶金万都是漳州人。陈应彬(1864—1944年),是台湾知名大木匠师,承继漳派大木作技术,在台湾寺庙建筑史上占有一席地位。陈应彬的祖先是南靖县人,约于清乾  相似文献   

6.
闽南华侨与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福建南部(即闽南)为我国重点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在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有百余万闽南人经由闽南对外交通口岸厦门移居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形成数量可观的海外闽南华侨。这对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此,本文拟详加申论。一闽南华侨出入D岸的形成与近代医门的航运业厦门素来被视为中国沿海最好的港口之一。①早在17世纪后期,厦门“港中舢萨罗列,多至万计”,②已发展成中国东南沿海贸易中心,成为福建南部对外交通之门户。故时人有诗赞美厦门云:“分抱东南接大荒,八闽门户此雄疆。”③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7.
米玉梅  罗静 《丝绸之路》2010,(20):24-26
心道法师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他在西北地区十几年的弘法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创了法幢宗并积极实践着"人生佛教"的理念,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地区佛教的发展,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武超 《南方文物》2002,(1):100-101
释太虚(1889-1947),俗姓吕,浙江省石门县(后改崇德县)人,年15出家。1914年8月至1917年春,在普陀山闭关三年。出关后,先到台湾演讲,继到日本考察,对于自己在关中三年的研究和创见增加了信心,立下了整顿僧制的心愿,因而开始他为时30年的改革运动和弘法事业,成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代佛教领袖,同时也是佛学思想的巨擘。太虚法师在30年的弘法过程中。曾先后十余次上庐山,举办佛法讲习会、世界佛教联合会。重修大林寺,在庐山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9.
心道是一位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有一定影响的高僧。然而其在当下无论是研究学者还是佛教信徒,对这位高僧都了解不多。特别是其两次来到西北学密弘法,尤其是第二次西北之行,曾在敦煌停留月余,在此期间弘扬法幢宗、兴建法幢宗寺院、广收弟子,把敦煌地区的佛教引入正信佛教。通过对心道在敦煌地区弘法活动的研究,可以对民国时期敦煌地区的佛教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03,(1)
公元2002年仲春时节,当代著名画僧慧禅(史国良)应邀南飞,到厦门大学美术学院讲学、学术活动之余,他以虔敬之心,到南普陀寺、开源寺等古刹追寻弘一大师的足迹,一偿夙愿。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既是一代高僧,也是卓越的艺术家,他以其精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在中国佛教史和艺术史上留下闪光的一页,“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圆寂之后,延续  相似文献   

11.
宝峰寺     
《神州民俗》2009,(11):16-16
西樵山宝峰寺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为南粤四大名寺之一,是一个旅游、祈福的好地方?自晋代佛教东传.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宝峰寺得到惠连法师兴教弘法,颇有名气。该寺建于明永乐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  相似文献   

12.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福建各地人民曾經紛紛起义响应。1858年在闽南一带爆發了小刀会起义,起义軍占领了厦门这个重镇以及同安、安溪、長泰、漳浦等县城,坚持达半年之久。这个起义严重地打击了浪朝政府在福建的統治,在近代福建人民反对封建統治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頁。  相似文献   

13.
闽南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布局受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伦理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对闽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工艺、材质、装饰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对于闽南传统民居中具有典当等商业性质的传统民居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港新桥张氏建筑群的实地勘测、调查,并对其形成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营建法则、空间组合、装饰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是泉州典当商贸在清代发展到高峰期的典型代表,也是清代泉州地区商业建筑及其布局发展演变的实证,以期为今后的闽南传统民居中商业建筑类型的维修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于建华 《收藏家》2002,(6):49-51
我真正认识丰子恺始于读陈慧剑所著的《弘一大师传》一书。通过读传记,使我五体投地地推崇了弘一大师,也因此知道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入室弟子。爱屋及乌,从此也开始推崇丰子恺了。传记上提到丰子恺有《护生画集》六册问世,于是,我买到了一套。及一读再读《护生画集》,我也开始将丰子恺的著述、画册等,尽收  相似文献   

15.
陈星 《古今谈》2010,(3):26-30
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最早发生地为南京的两江师范学堂。但从办学的成效、教师队伍的构成和对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等方面论当属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改校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而李叔同在该校的艺术教育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李叔同在杭州任教时期的艺术、文化和教育行持,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以这一时期有关弘一大师的史料作一述论,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李叔同杭州任教时期的事迹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举办2013年第二届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为了给世界闽南文化留下一个永久的记忆,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建成"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该展示中心设立于泉州市博物馆内,总面积为4200平方米,分为"方言古韵、美在乡音""文化源流、美在底蕴""慎终追远、美在亲缘""多元信仰、美在和谐""遗产绚烂、美在传承"五部分,通过300多张照片、2000多件实物,从闽南方言、闽南历史、闽南宗族、闽南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古代西北地区佛教研究较多,成果颇丰.民国时期,距今虽然很近,但人们却往往不太关注,典型例子就是心道与凉州地区佛教的关系.曾经极度繁盛的凉州佛教民国时期已趋于衰落,这种状况因心道在凉州弘法才得以好转,当地佛教迎来了短暂复兴.心道在凉州地区的弘法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佛教向近代佛教转变,是民国时期佛教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李叔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作家、音乐家和教育家,但他在中年皈依佛门,精研南山律宗,成为一位知名高僧。著名漫画家和散文作家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他跟随李叔同求学期间,深得赏识,对恩师的才华和人品也极其钦仰,师徒二人情谊深厚,惺惺相惜。1928年2月,李叔同因对于人生感到非常失意,在杭州的灵隐寺落发为僧,法号"弘一",后人尊称他为"弘一大师"。后来,他到浙江慈溪的伏龙寺做了客师和尚。第二年,弘一大师把自己一生的诗作精心挑选,认真誉写,汇编成册,没有交给出版社出版发行,而是藏在寺院之中。  相似文献   

19.
小蔡 《福建史志》2013,(6):20-20
2013年12月14日,省方志委副主任方清受福建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之邀,参加历史文献纪录片《闽南望族》研讨会。会上,方清副主任对“闽南望族”的界定标准以及闽南文化内涵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闽南望方矣》纪录片的拍摄对传播闽南文化和增进台湾同胞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指南尺牍生理要诀》是近代名人丁拱辰总结闽南社会生活经验所编纂的民间日用类书.该书向广众庶民传授养身赡家的应世技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流动频繁、高移民输出地区的日用常行和商贩流俗.晚清时期,《指南尺牍生理要诀》流传各地,翻刻颇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不仅是在闽南,许多人皆以该书为范本酬答进退,而且在海外,也成了不少移民的酬世锦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